【大紀元7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唐依旋綜合編譯)現代的父母由於工作忙碌,與孩子相處及互動的時間大幅降低,造成了親子關係上的一大難題。許多父母都有這樣的疑惑:究竟如何才能走進孩子心中的世界?專家表示:「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學習傾聽。」
傾聽是良好互動的基礎
美國教育網的專欄作家朱莉(Julie Scandora)表示:「孩子的平安與快樂是父母最大的心願。當孩子遭遇心理創傷或是受到同儕的欺凌,父母都希望能第一個知道。但是當孩子來尋求幫助時,我們是真誠的傾聽他們的感受,還是以一個高姿態來處理他們的情緒?」
許多父母在與孩子相處時很容易陷入一種模式:當孩子在分享生活中的點滴時,父母的心中卻不斷的盤算著生活中的瑣事。這種情況便會使孩子對與父母溝通逐漸的喪失信心與動力;長久下來,更會造成彼此關係的疏遠。
學習傾聽的五大秘訣
朱莉表示:「孩子在社會上並未享有與其他社會人士一樣的尊重與權力。他們會經歷與成人一樣的情感衝擊,但卻容易被成人所忽略。因此,最重要的是應建立一個與孩子間尊重與互信的關係。」
朱莉同時提供了父母五點建議,以幫助父母瞭解傾聽與良好溝通之間的重要關聯。
1. 「專心」傾聽:如果您的孩子認為他不會被理解,他們便不會在遇到困難時尋求父母的協助。
2. 創造與孩子互動溝通的機會:大多數的現代家庭都花太少時間相聚,所以一定要多利用時間與會 與孩子互動。例如:開車送孩子上學的時間,即使只是短短的二十分鐘,也會對親子關係有很大的助益。
3. 使用實際例子來引導:太多的父母都強調「我怎麼說,你就怎麼做的方式。」但是這會使孩子在面對重要情況時,產生一些複雜而混淆的訊息。
4. 尊重孩子的直覺:成人都有直覺反應,如果我們也能鼓勵孩子信任自己的直覺反應,那麼當孩子遇到一些不確定的情況時,即便是父母不在身旁,也能更警覺的去面對與處理。
5. 不應混淆尊重與讓步:父母仍應維持自身的立場,多與孩子溝通,並讓他們理解自己希望他們做出某種選擇背後所包含的因素;因為所謂的尊重,並不是讓孩子有求必應、為所欲為。
臺灣專業語言治療師陳慧貞也建議:讓孩子從遊戲中學習、做適當的要求、多示範及選擇適當的言語等,都是創造良好親子關係不可獲缺的重要因素。
不以「標準」論「成敗」
另外,父母也不應以孩子在同儕間及學校裡的表現來斷定孩子的成敗與否。許多父母在與孩子溝通時,不知不覺就會落入一種氣急敗壞的自我情緒之中,認為孩子不乖、不聽話、成績不好,達不到標準也就理所當然的不應得到關懷與疼愛。
其實,孩子往往都是在未能達到父母所謂的標準時,最脆弱、也最需關懷與鼓勵。而往往都在父母真心的關懷與良性的溝通後,訝異的看見孩子驚人的轉變。因為孩子就像一棵幼苗,要如何的成長與茁壯,且看父母如何栽。
真正走入孩子的內心世界
朱莉表示:「與孩子溝通時,必須拋開慣用的權威性言語,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瞭解他們,並「感受」他們的內心世界;千萬不要急於否定或控制他們。藉由父母展現對孩子的包容及樂於傾聽,才能幫助孩子從中成熟並獲得自信。」
如果我們能給予孩子如同我們對待朋友一般的尊重,他們將會更快的準備好去迎接生活中的挑戰與課題。即使他們面對了他們的年紀所無法應付的難題,他們也會自然而然的尋求父母的協助,並敞開心房,讓父母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