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最盛大的戶外表演—卡爾加里牛仔節

林採楓

人氣 6

【大紀元7月1日訊】曾幾何時﹐好萊塢西部牛仔片獨領風騷﹐那些頭戴闊帽﹑頸系紅巾﹑腰配短槍﹑靴插利刃的牛仔們﹐快馬馳騁於大草原上﹐以其俠骨柔情傾倒整整一代人。而在那支暢銷世界的香煙廣告里﹐西部狂野牛仔形象的代言人﹐成為“男人風味”的最佳詮釋﹐在美國2006年出版的《101個最具影響力虛擬形象》中名列榜首。

物換星轉﹐時移勢易﹐隨着科技的進步發展﹐都市的日益現代化﹐人類以畜牧業為主的拓荒時代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高樓林立﹑機器轟鳴的工業社會。牛仔硬漢已成昨日黃花﹐再無用武之地。然而在北美人的腦海中與骨髓里﹐祖先的英雄事跡仍然縈迴繚繞﹐時時令人緬懷。“牛仔節”便是他們紀念與傳承牛仔精神的努力。

如果你以為﹐牛仔節一定要在美國西部舉行﹐那你就錯了。事實上﹐每年最盛大的牛仔節﹐北美及世界各地的牛仔們相聚一堂﹐“華山論劍”的聖地是在加拿大亞伯塔省的卡爾加里。

從7月的第一個周五開始﹐歷時10天的卡爾加里牛仔節(Calgary Stampede)﹐遊客如潮﹐舉城狂歡。這項沿襲百年的傳統慶典包括大遊行﹑牛仔競技﹑娛樂游戲﹑音樂表演﹑農業展覽﹑風味小吃﹑免費早餐等等﹐不一而足。因此﹐卡爾加里牛仔節除了被稱作“北美最大的牛仔競技活動”外﹐還號稱“地球上最盛大的戶外表演”。

親身遊歷﹐你會相信此言非虛﹗來吧﹐領略牛仔激情﹐盡興釋放你的活力﹗


牛仔節主要場所—牛仔公園 (Getty Images)

牛仔公園內景 (Wikipedia)


牛仔公園與卡爾加里市區俯瞰 (Larry Macdougal/Getty Images)

牛仔文化 純正濃郁

2005年﹐李安的《斷背山》獲獎無數。片中傑克與恩尼斯提及的“牛仔大賽”﹑“牛仔競技”﹐以及傑克窮困潦倒之際﹐想借牛仔大賽撈點獎金等場景﹐其實就是卡爾加里牛仔節的縮影﹐而影片本身即取景於卡爾加里及週圍小鎮。

數十年來﹐卡爾加里所在的亞伯塔省以其廣袤的大草原﹑絕美的落基山﹐以及純正濃厚的牛仔文化﹐早已成為美國西部片的最佳取景地﹐“好萊塢後院“聲名遠播。除《斷背山》外﹐獲七座奧斯卡金像獎的《與狼共舞》﹑成龍主演的《上海正午》﹑為佈拉德·皮特贏得威尼斯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的《刺殺神槍俠》﹐以及早期經典名作﹐如夢露的《大江東去》﹑《日瓦戈醫生》﹑《安妮公主》等﹐均在此拍攝。

每年的7月﹐平日寂靜的卡爾加里隨着夏日氣溫的昇高開始熱鬧﹑沸騰。來自世界各地的逾百萬遊客蜂擁而至﹐令卡爾加里窮百年之力累積的百萬人口頃刻翻番。“忽如一夜夏風來﹐千街萬街人鋪開。”

整個卡爾加里仿彿時光倒流﹐全城不分男女老幼﹐不看高低貴賤﹐幾乎都以牛仔裝扮出現。市長戴起白色牛仔帽﹐工程師穿起尖頭馬靴﹐接待小姐腰上的銅制巴扣閃閃發亮。商店佈置成牛棚﹐銀行裝飾成馬圈﹐一腳踏進去﹐還以為走錯了地方。市中心的高樓﹑辦公室的玻璃上隨處可見牛仔節的宣傳畫和藝術創作﹐印有CS的紅白二色旗更是飄揚於各大路口街巷。

吃煎餅早餐﹐聽鄉村音樂﹐看馴馬騎牛﹐體驗西部風情。


牛仔帽是牛仔節期間街上最流行的打扮 (攝影﹕吳偉林/大紀元)

市中心繁華地帶的牛仔節宣傳畫 (攝影﹕林採楓/大紀元)


商家以牛仔節藝術創作迎接客人 (攝影﹕林採楓/大紀元)

過街天橋處的牛仔節油畫 (攝影﹕林採楓/大紀元)


露天酒吧像不像牛棚﹖(攝影﹕林採楓/大紀元)

CS紅白二色旗處處飄揚 (攝影﹕林採楓/大紀元)


牛仔節起源 普通牛仔創造歷史

蓋·維迪克(Guy Weadick)﹐不知道有多少人會記得這個名字。當我們在樹蔭下乘涼的時候﹐我們不會詢問當初是誰播撒了種子。同樣﹐當我們今天歡度牛仔節的時候﹐我們也不會想起它的創辦者—一個普普通通﹐卻有意無意間創造了歷史的牛仔。

維迪克於1885年出生於紐約州的羅徹斯特﹐少年時即隨馬戲團週游北美和歐洲﹐表演牛仔套繩﹐技藝精湛。成家後﹐居於美國懷俄明州。

1912年﹐卡爾加里經濟發展﹐人口暴增﹐夏日牧場農閒時節﹐牛仔競技項目在鄉間十分流行。舉辦卡爾加里牛仔聚會的想法日漸成形於維迪克的腦海中﹐他與家畜商人麥梅倫(McMullen)共同商討了具體步驟並設法籌得資金。1912年9月2日~7日﹐卡爾加里牛仔節首次亮相。由於設立了在當時是天文數字的2萬美金作為比賽獎金﹐來自北美各地的參加者多達10萬人。

巨大的成功使牛仔節一年又一年地舉辦下去。1923年﹐牛仔節與農業展合併﹐並固定下來﹐也就是時至今日的卡爾加里牛仔節暨農業展﹐簡稱卡爾加里牛仔節。1968年﹐牛仔節發展成為一個為期10天的舉城狂歡活動﹐其牛仔競技鄉土氣息之濃﹐比賽項目之多﹐規模之大﹐水平之高﹐無人可望其項背。

牛仔節遊行 五花八門

每年的牛仔節都以世界級的盛大遊行拉開序幕﹐從星期五上午9點開始﹐在市中心最繁華的大道上繞行一圈﹐歷時2小時﹐行程4。5公里。約有35万的現場觀眾,以及3500多万的電視觀眾觀看游行。

要想找個最佳位置大飽眼福﹐可不是件容易事。從6點開始﹐遊行路線的街道兩旁已經里三層外三層坐滿了人。有的人甚至頭天晚上就抱着睡袋和毯子佔地方了。那情景與中國北京的領取託福考證﹑申請美國簽証不相上下。

炮響之後﹐遊行開始。藍天下飛機低空掠過﹐地面上以牛仔節大樂隊和大遊行元帥領頭﹐後隨大約170個左右方隊﹐包括樂隊﹑軍隊﹑馬隊﹑牧羊犬﹑小醜﹑花車﹑少數族裔﹑團隊組織﹑土著居民﹑牛仔公主與皇后等等﹐或威武雄壯﹐或載歌載舞﹐桃紅李白﹐各具特色﹐真真地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隊伍中與隊伍外歡呼聲﹑鼓掌聲﹑口哨聲震耳欲聾﹐“Yahoo﹗”“Yee Haw﹗”的叫喊更是此起彼伏﹐波瀾壯闊。再內向﹐再安靜的人此時也會被帶動得熱血沸騰。


飛機列隊掠過藍天 (攝影﹕吳偉林/大紀元)

皇家騎警 (Grant Faint/Getty Images)


粉紅色的牛仔小姐 (攝影﹕吳偉林/大紀元)

法輪功花車 (攝影﹕吳偉林/大紀元)


女子樂隊 (攝影﹕吳偉林/大紀元)

印第安部落 (攝影﹕吳偉林/大紀元)


牛仔大競技 異彩紛呈

持續10天的牛仔大競技是牛仔節里最激動人心的部份。來自世界各地的牛仔精英﹐參加總獎金高達上千萬元的數項牛仔大比賽。

比賽中最驚心動魄的項目,莫過于騎蠻牛和烈馬﹐牛仔的膽識與力量盡顯其中。狂暴悍猛的公牛與烈馬咆哮﹑縱跳﹑搖臀﹐拼命要把背上的人甩出去﹐而牛仔們只有一只手栓在牛馬背上﹐令一只手高高揚起﹐不得碰觸牛馬的身體﹐隨著牛馬狂跳的節奏,使出渾身解數﹐爭取騎滿8秒鐘。而被摔下後﹐安然逃脫牛角與馬蹄的攻擊也非易事。好在場內的小醜會及時衝上前﹐將牛馬引開。常常小醜與牛仔被公牛追得滿場奔逃﹐引得觀眾尖叫連連。

精神高度緊張﹐腎上腺激素過多分泌﹐讓人忍不住要上廁所之後﹐摔小牛與套小牛的比賽則會令觀眾輕鬆愉快﹐興味盎然﹐而場上牛仔們的騎術與技術卻遭遇最大挑戰。摔牛比賽中,縱馬奔馳的牛仔在靠近小牛時飛騰而起﹐凌空撲下﹐雙手抓牢牛犢的犄角,將其扳倒在地﹐四肢朝天。套牛比賽則要求牛仔在騎馬馳騁中﹐將手中的套索准确無誤地套住飛跑中的小牛脖子,隨即跳下坐騎﹐把小牛摁在地上﹐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將其三肢捆住。那個眼花繚亂的勁兒﹐不高聲叫好也難。

繞木桶障礙賽是女牛仔參加的唯一競技項目﹐需要騎手與馬匹的高度配合﹐在最短時間內繞過呈三葉草狀排列的三個木桶者為優勝﹐踢倒木桶者則遭罰分。

收入最高也最玩命的項目是四輪篷車比賽﹐每輛車配四匹馬﹐牛仔們駕車在橢圓形賽場上繞圈比拼﹐馬蹄奔騰﹐沙塵滾滾﹐車毀人亡﹐時有發生﹐情形好似經典電影《賓虛》。觀眾則狂喊喧囂﹐聲嘶力竭﹐那種集體興奮的感覺與瘋狂的狀態﹐比足球賽和演唱會有過之而無不及。(//www.dajiyuan.com)


騎蠻牛 (Bull Riding﹐Getty Images)

女牛仔繞木桶障礙賽 (Ladies Barrel Racing﹐攝影﹕吳偉林/大紀元)


騎無鞍烈馬 (Bareback Bronco﹐Getty Images)

套小牛 (Calf Roping﹐Getty Images)


小朋友騎綿羊逗趣表演 (Mutton Bustin﹐Getty Images)

四輪篷車競賽 (Chuckwagon Races, Getty Images)

相關新聞
前北京某大學黨支部書記贊神韻批中共
卡爾加里迎人權聖火 民眾籲自由中國
加卡爾加里退黨中心譴責中共暴力輸出
卡爾加里退黨服務中心強烈譴責中共暴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