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亂重於救災 當局善後措施若有似無

納吉斯重創緬甸滿月 專題報導之二

標籤:

【大紀元6月4日報導】防亂重於救災 當局善後措施若有似無 (中央社仰光四日專電)熱帶氣旋納吉斯重創緬甸滿月,即使國際施壓,緬甸政府還是不讓更多的國際救援人員進入災區。一位參與過多次國際救援行動的人士說,他從未看過一個政府,像這樣讓國際救援人員用乞求的方式,才能進入災區協助災民。

這位救災人員告訴中央社說,有許多受創嚴重的地區,國外救援團隊還是進不去。而他所造訪的緬甸南部伯格雷鎮,可見幾個國際救援機構辦公處,例如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但西方人士不多,據信工作人員都是當地或亞洲國家的人民。

在重創的南部伊洛瓦底江三角洲靠海地區和一些島嶼,緬甸政府至今仍設下重重限制,即使西方救援組織表明無關政治,想透過直昇機空投物資,也未獲准許。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至昨天仍表示,他們的救援人員無法完全進入災區,目前僅一架裝載援助物資的直昇機獲准停在仰光。

緬甸當局唯恐西方勢力滲入緬甸,尤其美國。一位緬甸當地義工說,緬甸軍政府擔心西方救援人員進入災區後,災民會不停向他們抱怨和比較,也擔心外界看到緬甸農民生活的實際狀況。

納吉斯在五月二日至三日侵襲緬甸之後,在首都仰光西南方約一百三十公里的伯格雷便出現軍隊;一個月後,義工從這個小鎮走水路深入村落探訪,沿途仍可見軍方的小型巡邏艇。村民們解釋說,軍隊要維持秩序,避免災後暴動。

西方世界對緬甸軍政府任由災民自生自滅感到不解。一些批評家認為,比起數十萬人死亡,緬甸軍政府更害怕政權瓦解;出動軍隊不是為了救災,而是擔心類似去年九月由僧侶帶頭的示威活動再度發生。

然而,緬甸政府也知道自己需要援助。由於風災重創緬甸產米地區,即使海水退去,能夠耕種的田地復耕,至少要等四到五個月才能收成,加上世界糧食價格上漲,這段時間,緬甸恐將面臨糧食短缺,不只災民還有軍隊都會受到影響,在國際社會自我孤立的軍政府對這點相當清楚。

但是,緬甸即使口頭答應國際救援人員進入災區,聯合國、東南亞國家協會與緬甸政府五月二十五日在仰光召開國際賑災會議之後,聯合國人員僅約一百三十人獲得簽證,實際能夠進入災區的人數還是相當有限。

外來的援助物資在政府層層把關之下,伯格雷鎮附近一個村落的災民過去一個月只分到兩杯米,杯子大小相當於一個可樂罐。當地人都聽說,有些地方交通中斷,已有人飢餓虛弱至死。

就在聯合國仰光會議後幾天,緬甸政府要求重災區拉布達一千多名災民離開寺廟等臨時避難所,重回家園,結果他們所搭乘的三艘船遇上暴風雨,全部翻覆,死傷情況外界並不清楚。

即使部份國際援助物資送到緬甸,也未必發到災民手中。有些物資據說就出現在當地的市場上。一位台商告訴中央社說,他們在災後曾透過政府當局捐贈速食麵,但過幾天就看到在市場上販賣。

在軍政府刻意封鎖之下,新聞記者進入災區採訪的例子縱非絕無,亦屬僅有。事隔一月,國際媒體對緬甸風災的關注逐漸退去,然而,在那些幾乎成為孤島的遙遠村落,無數活生生的村民還在掙扎求生,想辦法靠自己的力量一點一點重建生活。

相關新聞
緬甸允許八十亞洲醫療人員入境協助風災救援
聯合國救災主管官員抵緬甸  將敦促加速賑濟
風災兩週後  緬甸執政團主席丹瑞首次赴災區
聯合國副秘書長抵緬甸  磋談賑濟風災努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