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26日訊】【原文】爾等讀書,需求識字。或曰:焉有讀書不識字者?余曰:讀一「孝」字,便是要盡事親之道,讀一「弟」字,便要盡從兄之道。自入塾時,莫不識此字,誰能自家身上,一一體貼,求實至於行乎?童而習之,白首不語,讀書破萬卷,只謂之不識字。王汝止講良知,謂不行不算知。有樵夫者,竊聽已久,忽然有悟,歌曰:「離山十里,柴在家裏;離山一里,柴在山裡。」如樵夫者,乃所稱識字者也。
選自(清)孫奇逢:《孫夏峰全集.孝友堂家訓》
註:
1、王汝止:明代著名學者王艮,字汝止,嚐從王守仁學,泰州學派的創始人,世稱心齋先生。
2、孫奇逢:(1584-1675),字啟泰,號鍾元,晚年自號歲寒老人,原籍直隸容城(今河北容城縣),清初遷至河南輝縣蘇門山下夏峰村定居,因此又被稱為夏峰先生。他終身布衣,致力於學,著述甚豐,涉獵經學、理學、史學、文學等諸多方面,是我國明清之際著名學者、思想家、教育家、愛國誌士,被北方學者奉為泰山北斗。
【譯文】你們讀書,必須追求認字。有人不禁要問:哪有讀書不認字呢?我認為:讀一「孝」字,便要孝順父母;讀一「悌」字,便要敬愛兄長,從上學時起,沒有不認識「孝」、「悌」這兩個字的,但是又有誰能夠在自己身上認真體會,切實實行呢?如果像這樣,即使從幼年開始學習,到年老說不出話為止,讀書破萬卷,還是不能稱之為識字。王艮講良知,認為不付諸於行動不能算真正的知道。有一個砍柴的樵夫,經常偷聽王艮講課,忽然有悟,唱道:「離山十里,柴在家裏;離山一里,柴在山裡」。像樵夫這樣的人,才稱得上是真正識字的人啊。(//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