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19日訊】很好,你們就要從學院畢業了。據我所知,你們在想「給我證書讓我離開這裡!」但沒這麼快。此前,你不得不聽畢業演說。
不要歎息。我不準備「把一代的智慧傳給下一代。」我屬於60後一代。我們沒有任何智慧。
我們是呆子的一代。我們是相信留長髮和穿馬戲團小丑一般的衣服可以結束越南戰爭的一代。我們相信毒品可以改變一切,對於John Belushi確實如此。我們相信自由做愛。是的,愛是免費的,但為性我們付出很高代價。
我的一代搞糟了你們的一切。年輕人總有特權行為怪異而使成年人震驚。但我們這一代耗盡了地球上的怪異資源。怪異的服裝,我們穿了。怪異的鬍子,我們蓄了。怪異的詞語,我們說了。所以,當輪到你們表現新奇和行為怪異時,只剩下在臉上紋身和舌上穿孔。哦,那一定是種傷害。我道歉。
現在,我該給你們建議了。但我想你們已經完成16年教育,你們已經聽到了所有可能聽到的常規好建議。因此,讓我來提供些寬慰。
1. 出去賺很多錢
我們生活在世界上最繁榮的國家,環繞著各種金錢可以提供的舒適、方便和安全。然而,沒有美國的政治、知識和文化領袖曾對年輕人說過,「出去賺很多錢。」相反,他們告訴你們,錢不能買來快樂。或許,但錢能租來快樂。
誠實的賺錢沒有過錯。財富不是個匹薩餅,我有了太多你就沒有了。在有法治和財產權的自由社會,沒有人因為其他人變富而損失什麼。
2. 不要成為理想主義者
不要把自己捆在紅杉樹上。相反,成為個公司律師每年掙50萬美元。不管你從美國稅務局逃稅多少,最終你仍要付出10萬美元的財產、銷售和消費稅。那是給學校、排水系統、道路、消防和警察的10萬美元。你為社會作了好事。把自己捆在紅杉樹上能給社會帶來10萬美元的收益?
理想主義者其實是惡棍。理想主義者說,「我比你更在乎紅杉樹。我如此在乎以致於我不能吃。我不能睡。我的婚姻被破壞。因為我比你更在乎,所以我是個更好的人。因為我是更好的人,所以我有權力指揮你。」
找把電鋸割掉那樹。
不管怎樣,誰對紅杉樹和社會做得更多?是束縛在樹上的傢伙?還是成立「擁抱紅杉樹綠色之旅公司」並將紅杉樹變為旅遊者目的地(人們願意去看看並付錢的寶貴資源)而賺了無數的傢伙?
所以,通過發財做出你的貢獻。不要成為個理想主義者。
3. 不要捲入政治
一切政治都可疑。甚至民主也可疑。設想一下,假如我們的衣服是有多數購買者(十幾歲的女孩)選擇的,我將露著肚臍眼站在這裡。設想一下,假如晚餐食譜是由家庭秘密投票決定的,我有3個孩子和3條狗,我們將吃弗氏圈和爛肉。
讓我來區分下政治和政客。有些人誤會所有的政客都可疑。彈劾小布什,所有的事情都會變好。Nab Ted Kennedy on a DUI,國家的問題都會解決。
但問題不是政客是政治。政治不允許真相。我們不能為此指責政客。設想一下,甚至一個小小的真相出現在今天的選戰中會怎樣。
「不!我不能解決公共教育問題。問題不是教師工會和缺少資金用於工資、教育卷和更多的計算機設備。問題在於你們的孩子!」
4. 忘掉公平(fairness)
我們全被來自生活和政治的信息弄糊塗了。
生活告訴我們,「我最好不要是窮人。我最好掙比其他人多的錢。」同時,政治告訴我們,「有些人掙錢比其他人多。有些人富而有些人窮。我們要縮小收入差距鴻溝。它不公平!」
我在這裡倡導不公平。我家裡有個10歲的孩子。她總說,「那不公平!」她這樣說時,我便說,「親愛的,你很聰明。那不公平。你所在家庭收入不錯。那不公平。你生在美國。那不公平。親愛的,你最好祈禱上帝不要給你公平。」我們所需要的是更多的收入,即使它意味著更大的收入差距。
5. 成為個宗教極端者
所以,如果你能,避免政治。但是如果你不能絕對抵制,閱讀《聖經》以求得政治忠告,即使你是佛教徒、無神論者或是其他。不要誤解我,我不屬於那些相信上帝捲入政治的人。恰恰相仿,觀察這個國家的政治,觀察世界的政治,觀察歷史上的政治。上帝可能捲入嗎?
《聖經》中有件事情非常清楚,用政治創造平等是種罪惡。看看第十戒。前九戒都是涉及神學原則和社會規則:你不得製造偶像、偷竊、殺戮等。足夠清楚。但有了第十戒:「你不得覬覦你鄰居的房子。你不得覬覦你鄰居的妻子、他的男女僕人、他的牛、他的驢、以及你的鄰居的一切。」
這就是上帝關於我們應該怎樣生活的基本規則,一張神聖義務和嚴肅道德的簡要清單。恰在結束處,我們讀到「不要妒忌你的夥伴因為他有頭牛或驢」。為什麼那成了最重要的10條?為什麼上帝在告訴摩西的10件事情中就包含了關於家畜的妒忌?
是的。想想這一戒律對社區、國家和民主是多麼重要。如果你缺少個騾子,如果你缺少個烘烤罐,如果你缺少個清潔女工,不要抱怨街對面的人有。致富,並得到你自己的。
現在,最後件事情:
6. 不要聽從你的長輩
畢竟,如果一個上年紀的人確實知道什麼有價值的事情,他會為此收取你的費用。
英文:Fairness, idealism and other atrocities
By P.J. O’Rourke
Los Angeles Times, May 4, 2008
--原載:《經濟學人論壇》,2008-05-24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