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15日訊】古希臘人說過一句看上去的大廢話:人啊,認識你自己!在一些自以為是的人看來,沒有比這更愚蠢的廢話了,我還不認識我自己?笑話!自降世以來,我的身體與靈魂都與「自己」朝夕相處,未曾須臾分開,還需要認識自己麼?完全是多此一舉!科學發達到如今,但人對自身的認識依舊是比較膚淺的,同理許多人終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的特長何在,以至荒廢了自己的天才,從而一生都沒有找到生活的樂趣與創造力勃發所展現出來的美好。流沙河先生曾經說過,我們每個人的特長好比放在無數衣服口袋裡,有些人一輩子都只能找到一個大家都知道的那個口袋,始終沒有發現那些暗藏之口袋裡更加切合自己性情且光芒四射的特長,不善於嘗試,不善於自我發現,於是將生活過得平庸而苦澀。
在一個充溢著「孩子是自己的乖,老婆是他人的好」的傳統國家裡,儘管對自己孩子不無自信,但善於表揚和發現孩子特長的家長也並不多見。關於重視孩子特長與天賦的教育,不只是電影《音樂之聲》、《放牛班的春天》裡對孩子們音樂天賦的發現和引導,亦不只是《想飛的鋼琴少年》裡對孩子買賣股票與經營公司的天份的展現,更重要的是對《想飛的鋼琴少年》裡父母讓孩子被迫學鋼琴、而實際他卻願意與爺爺遨翔藍天的夢想的尊重,這是將孩子的意願與天賦聯結在一起的典型例證。但這些都不算考驗父母的極端例子,因為這些孩子從身體上來說並無殘疾障礙,沒有什麼特別令父母愀心與不安的,而意大利電影《聽見天堂》則是一個因偶然事件致盲的米可而做出天才成就的故事。失明的米可是意大利國寶級錄音師,就連許多大導演如安東尼奧尼的《春光乍洩》等著名電影,都是他精心錄製的。
米可從小非常喜歡電影,但因一次玩槍而不幸致眼失明,但按當時意大利政府的規定,他只有到「盲人特殊學校」就讀。而這樣的學校,就像《放牛班的春天》裡的「池塘底部」學校一樣,校長專制、老師粗暴,但幸好這些電影故事主角的老師都有不同凡響地發現與尊重學生個性與特長的能力,同時父母也算關愛有加,以至於他們各自都能得到自我發展。米可在與女主角玩騎自行車遊戲時,富於冒險精神;而做作業時大膽地模仿錄製大自然的聲音,把這些聲音編成一個完整的劇本,讓同學們在家長面前表演,受到老師和家長們的稱讚。從此他對錄音工作如醉如癡,對任何微小的聲音,都細加辨別,同時也強調聲音的戲劇效果,讓聲音本身使劇情更加豐富,終於成為整個歐洲乃至世界上的音效大師。自然這一切都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充滿許多令人流淚的坎坷,但他那種不屈的實現夢想的勇氣,把自己的天賦發揮到極致的精神,委實令人動容。從米可的故事中,我們不僅看到他努力成功的軌跡,我們更看到他探索與發現的快樂,這種把自我完全打開,實現自我的欣慰,大於世俗意義上的所謂功成名就,我想看過這部電影的家長一定會比較認同我的感受。
拍著名電影《美麗人生》的導演克裡斯蒂諾波頓與音效大師米可曼卡西是長期的合作夥伴,有次問到米可的經歷時,米可說他那時在盲人特殊學校學習,差點失去了夢想與勇氣,因為那所學校認為既是盲人,就只培養接線生與編織工,而不是根據每個人的特性去成就自己。而米可便是在這種不斷與校方的抗爭中走上他的音效工作之路的,正是這個故事成就了克里斯蒂諾波頓的《聽見天堂》,從而獲得2007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及阿姆斯特丹兒童影展對其評價甚高,這部電影不僅對特殊教育有著不容忽視的指引作用,就是對一般的家庭及學校教育都有許多可資借鑒之處。看完這樣的影片,作為普通家長,我們不僅可以學會尊重並幫助孩子發現他們的特長,而且可以引導孩子們實現通往自己的「天堂」之路。我願意套用著名藝術家羅丹話來說就是,我們生活中不是缺少天才,而是我們的教育中缺少發現及認識天才的能力。如果家長們能幫助孩子們認識自己,天堂不只是可以聽見,而且在每一個有夢想的孩子心中。
2008年5月7日於成都
【 冉按:這是我寫的有關「電影中的教育」的系列文章中的一篇,刊發於《家長》雜誌,今貼出來供朋友們週末娛樂用。2008年6月15日8:36分於成都】
──轉自冉雲飛博客(//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