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笑﹕從希拉里敗選看奧希配的荒誕

李天笑

【大紀元6月12日訊】希拉里在民主黨初選中輸給了奧巴馬,與僅一步之遙的首位女總統候選人揮手而別。

美國是西方世界的領袖,其總統選舉的重要性不言自喻。從另一方面看,美國又以其寬容見諸世界。希奧之爭實際上是以黑人和婦女問鼎白宮的形式來終極性地挑戰和證實美國的寬容和民主制度。這次奧巴馬的勝出回答了這一挑戰的一半。奧巴馬和馬侃之爭將最終回答這一挑戰。

希奧之爭雖然激烈且險惡,卻是民主過程的體現,而不是專制體制下「勝王敗寇」的權鬥。奧巴馬自感這「54場激烈的爭奪」,贏的並不輕鬆。希曾自認為是最佳人選。

實際上,希拉里在1年零4個月前也曾被一致看好。在選戰中,希曾使出「眼淚彈」、「膚色牌」等重磅武器。

然而,希的退出並非豁達,而是競選結果、競選規則、黨內主流意見和儲積政治資源四重因素使然。希拉里必須遵從遊戲規則,個人承擔不了「輸者攪局」的政治後果。

從這點看,希拉里表態支持奧巴馬乃是大勢所趨,而且是等到了黨內大老磋商和與奧私下會談後才言明的。雖然這些會談內容未公佈,但估計避免黨內分裂和奧希配等實質性話題是涉及的。

希拉里始於自信,敗在哪裏?首先,希拉里敗在守舊棄變的戰略。當奧巴馬以「變革」順應人心時,希拉里卻打經驗牌和啟用前總統克林頓站台捧場。偏偏選民認為希強調從政經驗反映了不求思變。而「夫君助戰」則為奧巴馬抨擊「舊政治」提供了活證據。

難怪在2月9日到2月19日連輸10場後,競選團隊經理和副經理先後掛冠而去,敗像中盤已定。希拉里的競選戰略幫了倒忙,應了中國的古訓「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其次,希拉里的道德形象欠佳。美國人喜歡布什夫人勞拉這種低調穩重的助手形象,而不喜歡希拉里這種張揚顯示的「強勢女人」形象。公正的說,希拉里在競選中已經拿出了能拿出的所有笑臉,甚至淚水。但當希以奧巴馬的膚色及其和黑人牧師賴特的友誼一再打擊奧時,就等於在重拳自毀形象。這種帶有種族意味的攻擊,使希拉里幾乎完全喪失了黑人選民的支持。

老子說,「道者,萬物之注也」。失道乃民心向背。2004年布什靠道德信仰的感召力戰勝了風度翩翩和擅長雄辯的凱瑞,最終拿下關鍵的俄亥俄州。而2006年國會中期選舉中共和黨重頭人物的一連串醜聞加上伊戰卻使共和黨全線陷落。在重視信用的美國,不誠實是人們難以忍受的缺點,對一個競選總統的公眾人物尤其如此。希拉里在所謂曾協助推動北愛爾蘭和平進程、曾建議夫君干預盧旺達種族滅絕以及自稱曾在戰火紛飛的波黑協助談判和讓難民逃出科索沃等上都有不實之詞,使希的形象一落千丈。

另外,希拉里又捲入籌款醜聞。其中的華裔捐款人與中共的關係更使希拉里形象蒙上了陰影。

而與此同時,奧巴馬展示的卻是很強的感染力和道德自控能力。兩相對照就決定了選票的流向。

再者,希拉里競選策略失誤。希專注於大州的選民,卻忽視了小州的力量。希沒在基層助選組織、尤其是黨團會議形式的選舉上下功夫。而奧巴馬用「游擊戰術」以小取大,積少為多,終於壓過了希拉里。另外,希拉里固守傳統的募款途徑,如餐會等。而奧巴馬利用網絡廣泛募款,並藉此在網上交友、聊天、培養與年輕一代的感情,人錢雙收。據估計,光2008年04月奧巴馬進賬的3100萬美元中,就有94%來自不及200美元的小額捐款。而希拉里則債務纍纍。可見僅從運用網絡這一點看,希拉里代表的是安於現狀,而奧巴馬代表的是與時俱進。

希拉里敗北了。外界所熱衷討論的「奧希配」對陣共和黨,其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從奧巴馬的競選勢態看,其可能性很小。第一,奧巴馬面對馬侃,現在首先要補強的是在國家安全、軍事統轄和行政管理方面經驗的不足。在挑選副總統競選搭檔時,前軍方高層人物或關鍵搖擺大州州長(如俄亥俄、賓西法尼亞等)才是理想的合夥人。而希拉里是參議員,本身也缺乏以上經驗。所謂「強強聯手」是希陣營的一廂情願。

第二,從奧巴馬與馬侃的票源來看,雙方的競爭重點和勝敗關鍵是獨立選民。在這點上希拉里也幫不上忙。

第三,奧巴馬與希拉里拚殺的裂痕很難短期內彌合。再加上希的強勢個性,勉強合夥將是噩夢初始。

第四,既然希已表態支持奧,奧若能把希的觀點適當揉進奧的政綱,並幫助希籌辦募款活動,緩解希拉里的巨額選債,應該可以化解希方票源流向馬侃的問題。

其實,奧巴馬現在的策略正是既要留住希拉里的選票,又要合情合理地婉拒希。成立三人搜索小組、徵求黨內大老意見、不斷公佈搜索方向和範圍、拖延時間等都是奧巴馬的具體做法。

奧希配,實為民主黨和奧巴馬的噩夢。如希拉里真的是「贏得起、更輸得起」,就應該放棄合夥期待,同時積極支持奧巴馬,以免將來人們質疑她既造成黨內分裂、又讓共和黨撿便宜的罪責,對她的政治生涯形成更為負面的影響。◇(//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希拉蕊退選 面對鉅額債務問題
曾蔭權政治任命案削弱其民意支持
奧巴馬幕僚涉房貸特權 宣布退出競選團隊
調查指選民較傾向投票泛民主派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