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災後重建校舍成為最安全的建築?

人氣 2

【大紀元6月1日訊】(自由亞洲電台記者含青報導)在5.12四川大地震中,最讓人們揪心的是,許多校舍倒塌,很多孩子被奪去了生命。人們在思考,對那些在校舍建築中偷工減料、不負責任的建築商該如何處理?而在震後的重建中,怎麼樣才能讓新建得校舍成為最安全的建築?

據中國官方的統計數字,在這次四川大地震中,整個震災區倒塌的校舍為6,898棟。中國媒體報導說,四川省教育廳將校舍倒塌原因歸結為以下幾點:地震超過了預計強度,校舍難以抵禦,災情發生在上課期間,學校建築在抗震方面存在設計缺陷等。

但是,公眾提出質疑,在強震中卻有一些學校在廢墟中挺立不倒,比如漢龍集團出資建設的北川劉漢希望小學和北川縣擂鼓中學漢龍教學大樓。如果校舍建築都達到了應有的質量標準,就不會有那麼多死傷的孩子。現住西安的原陝西省電視台記者馬曉明在接受本台採訪時說—

馬曉明:「一個叫劉漢承包的5個學校都沒有垮塌。香港慈善機構捐助的5所學校都沒有倒。其中,不但香港人監理工程,而且工程款是分期分批匯進來,不是一次就給你,一步完成了才給你匯下一步的錢。這次暴露出來的校舍問題是豆腐渣,是一個很脆弱的建築擺在那裡,一震就迅速垮塌了。」

馬曉明說,中國的建築行業,從開發商到施工人員層層盤剝、偷工減料的豆腐渣工程,在全國到處都是,只是這次大地震將四川的問題凸顯出來。馬曉明說,雖然不能把所有倒塌的校舍都歸結為豆腐渣工程,但其中的貓膩舉不勝舉—

馬曉明:「這還涉及到水泥的標號問題、涉及到沙石的質量問題,還涉及到具體施工中澆築得合格不合格,澆築中不能出現氣泡、氣眼。磚頭的灰漿比例是否合適、是不是均勻等等很多。他一個是偷工,一個是減料,有很多很多內容。」

美國耶魯大學中文講師、獨立評論人士康正果表示,四川大地震後,國內外都對中國媒體的透明度和政府迅速作出反應表示讚賞。但他同時指出,地震後,家長的指責和呼籲非常強烈,中國官方在這方面的報導則比較淡漠—

康正果:「正規的官方報導,特別是央視反而在這一方面比較淡漠,不是特別願意突出。包括國家領導、包括溫家寶,兩次視察表現得讓人很感動,但是,不論是胡錦濤還是溫家寶,都沒有從他們口中以及從後來以下的各級官員中、主持新聞報導的主持人的口中對這件事情發表過看法,比如說是追究這個事情,或者說為什麼校舍會倒塌這麼嚴重?顯然官方一直是在迴避這一點。」

據悉,造成240多名師生遇難的聚源鎮中學,倒塌之後,裸露出僅有筷子般粗細的鋼筋,鋼筋結構既細且疏,建築質量存在問題幾乎毫無疑問。在美國的地震專家、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大學地球物理學副教授、原中國國家地震局工作人員朱露培說,中國四川處於地震帶上,在建築質量方面肯定有一定的規章制度。如果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辦,許多校舍的倒塌並非不可避免—

朱露培:「如果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辦,許多災難性的倒塌都是可以避免的。美國幾十年的實踐可以證明,儘管是在地震非常活躍的地區,如果嚴格設計,嚴格驗收,都按照規範來做的話,就不會有問題。就是在汶川地震中沒有倒塌的校舍也證明了這一點。就是說沒有做不到的,不是沒有辦法避免的。」

朱教授說,不按照建築標準辦事,又沒有嚴格的驗收制度,質量就無法保證,造成豆腐渣工程的出現—

朱露培:「如果沒有嚴格的驗收或者是監督制度的話,人的本性就是要賺取最大的利潤,所以總會有這樣的人想碰一下運氣。」

雖然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已經下令地方當局調查校舍在地震中倒塌的原因,中國教育部的有關官員也保證,如果學校建築確實存在質量問題,一定從嚴查處、決不姑息,但美國路易斯安那福蘭克林大學法學講座教授凌渝郎認為,問題並不那麼簡單:

凌渝郎:「整個中國社會是一個爛攤子,太多問題要解決。過去從來沒有考慮到法律責任問題,這次因為校舍坍塌那麼多,而且災情那麼嚴重,尤其是兒童跟學生們受害非常大,所以現在有追究責任的問題。當然,在這個方面如果有所謂的建房契約的話,在某種程度上就可以訴諸於法律,追究法律責任。」

針對目前中國建築行業存在的偷工減料、上下勾結、層層盤剝、層層轉包的現象,凌教授認為,一定要把建築質量與開發商和施工人員的切身利益聯繫起來,他舉當年台灣當局建金門堡壘為例說:

凌渝郎:「金門大戰的時候,中共用炮彈炸金門,很多堡壘一炸馬上就倒塌了。當時建築這個堡壘的時候規定了說一定要用多少鋼筋水泥,如果偷工減料的話士兵就會受到很大的傷害。所以,每次建造商做完了以後就把建造商一起放在堡壘裡面,然後用炸彈炸兩個,看看這個堡壘會不會壞。壞了就是自己倒霉,自己就被炸死了。所以,我覺得中共將來要用這種方式。亂世要用重典、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不行的話就以身試法嘛。」(//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川震新聞 學者專家:台灣媒體應更有主體性
學看英語新聞:四川震災(二)
為四川震災步行籌款
聯醫援川返國 難忘孤兒哭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