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加拿大的求學夢碎了

人氣 4
標籤:

到達加拿大的那一天好像是6月2日,我也有些記不清了。只記得經過了長達十七個小時的漫長飛行後,我拖著沉沉的步子終於來到了渥太華國際機場,我夢想中的土地。伴隨著我的,只有兩個同樣沉重的箱子和我的雙手,口袋裏的是我最重要的兩樣寶貝:一萬加元,和一張加拿大的大學的碩士錄取通知書。閉上雙眼,我幾乎可以看見自己躺在學校裏美麗的大草坪上看書,幾乎可以聞到指間楓葉的香氣,我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

每個辦移民的人都有自己的理由,我的理由便是讀書,確切的說,我的夢想是讀書,我夢想著有朝一日可以象很多朋友一樣在異國他鄉讀書拿學位,實現自己心中的理想。移民,我可真的不是很願意,因為我挺為自己的中國人的身份自豪,為什麼要去做外國人呢?只是我很窮,又不願意拿家裏的錢,又沒本事拿美國簽證,於是,移民變成了曲線救國的手段,因為我只要交相當於國際留學生三分之一的學費,又可以不用辦理討厭的資金證明,更可以合法打工。

一切都進行得很順利,甚至超出了我的預計,移民只用了一年,面試更是拿了英語滿分;學校方面,我以留學生的身份輕易便獲得了錄取,因為我的託福有630 分,作文更差一點拿了滿分。拿到錄取後,我以電話和電郵的方式向學校查詢自己拿到加拿大移民身份後是否可以改身份和改學費,得到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因為這一點是受法律保護的。於是,我有理由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

說句實話,我對到達加拿大以後將要過的苦日子很有準備,畢竟以前在國內讀書時我也幹過很多兼職,有侍應生,有導遊,有家教等,我幾乎沒問父母要過什麼錢。在加拿大我並不打算申請貸款,因為我有雙手,我年輕能吃苦。最重要的是我有書可讀,而讀完書拿到學位我就可以回國了,這點我比很多新移民的準備都要充分。

剛到加拿大的第二天,我連時差都沒有倒過來就直奔唐人街開始找工作了,因為離開學還有三個月嘛,一想到可以讀書,我什麼工作都願意做。也許是我的英語好的緣故吧,我還是很順利找到了侍應生的工作,那家中餐館的老闆娘說什麼也不相信我是移民,她居然一口咬定我是在加拿大長大的。

加拿大給我的感覺很奇怪,雖然這裡真的很美很美,美得令人窒息,可總有一種不屬於我自己的感覺。究竟是這裡的一切不屬於我呢?還是我不屬於這裡?說不清。自打登陸的第一天起,我便知道自己即使在這裡住上一輩子,也無法真正融入到白人的社會。

加拿大人的確很友好,對人彬彬有禮,可是,從他們的眼神裏我讀到了他們的我們的看法,這不是簡簡單單地用歧視或者鄙視便可以形容的,這種感覺令我聯想到金庸的《倚天屠龍記》中描寫武林正派們看從冰火島上歸來的張翠山時的那種眼神。加拿大人也笑,衝著你傻笑,可是我記得去機場接我的朋友衝我說的一句話,他說,你記住,不要相信中國人,但更加不要相信白人。我牢記著上半句,但對下半句半信半疑。諷刺的是,在隨後的日子裏,這句話的下半句卻得到了驗證。

看看離開學還有一段時間,我決定去學校報個到,順便改一下身份,這是加拿大排名前十位的正規學校。遺憾的是,這一次運氣捨棄了我。

去學校改身份的當天,一切順利,只用了不到十分鐘便成了,我當時想如果學校以我要改身份拒絕我入學,我可以告他們的。可我還是低估了加拿大人的狡猾。第二天下午,我收到了來自大學的電話,在電話裏辦事人員告訴我昨天剛剛有另一個和我同名同姓的中國留學生到該係來報到,而他的錄取通知書也是註明是今年的9月入學,也就是說,居然有兩個我同時收到了9月的錄取通知並來報到了。可是問題是學校明明只錄取了其中一個,那麼其中有一個肯定是因為重名而被錯誤發出了錄取通知但實際上並未被錄取,究竟錄取的是誰,系裏必須通過翻查最初的申請檔案才能確定,要我在家裏等消息。

放下電話,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剛剛聽到的一切,我拼命地要自己鎮定,鎮定,於是,那一夜我地一次在加拿大失眠了。想起朋友說過的話,我有不詳的預感。早上終於電話來了,被錄取的是另一個我,放下電話我馬上直奔學校,向系裏的頭頭和學校的董事苦苦交涉,因為這完全就是校方的過錯,我收到的是正式的錄取通知書,怎麼可以說不是就不是呢?如果說弄錯了,為什麼不在我去學校報到的當天便告訴我呢?如果說同名同姓,那另外一個我在哪呢?可是,他們只能對他們的過失和我的遭遇表示深深的歉意和遺憾,而且願意退回我的30加元的申請費,但卻以9月份的學額已滿為由拒絕接收我入學,甚至連預科都不行。我一再地向他們解釋和說明我的情況,幾乎是在苦苦哀求,可是這些加拿大人卻死活不願意改變主意,他們只能答應,如果我明年初來申請,可以對我優先考慮。明年9月!我的天,離現在整整還有一年零三個月,而且誰知道他們能拒絕我一次,就不能拒絕我第二次,我真的再也不能相信他們了。馬上,我又給渥太華的其他幾家大學和多倫多的大學打電話申請入學,可是答覆都是已經過了申請期限,必須到年底或者明年初再來申請明年9月的學年。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樣回的家,一路上腦子裏一片空白,回家後我把情況告訴了房東,本來以我的意思還想再爭取一下,比如說告大學之類的,可是房東的弟弟是律師,他說如果打官司的話我未必就能贏,因為我是移民,而加拿大政府讓我來的目的是要我工作和貢獻社會的,不是讀書的,所以我可能會因動機問題而輸掉,而如果輸了,光是高額的律師費就足夠讓我破產一百次。這也就是說,我這次只能啞巴吃黃蓮,自己認栽了。

可是這件事情真的有蹊蹺,我收到的明明是正式的錄取通知書,是寫有我的出生日期和地址的錄取通知書,怎麼可能弄錯了呢?!如果說還有另外一個我,他的人呢?為什麼校方說什麼也不讓我看他的神情材料呢?這中間太多疑點了,太不可思議了。我真的已經做好了一切吃苦的準備,我只求能夠有書讀,為此我願意去洗盤子,去通煙囪,我的要求真的不高,可是現在我連這樣起碼的讀書的機會也被剝奪了。這件事情的確是我做夢也沒有想到的,我決定力爭到底。

接下來的一天,上午我先去了大學,校長是肯定見不到的了,但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苦苦等待,我終於見到了該校的一名執行教務長,我向他原原本本地陳述了我的情況和遭遇,並給他看了我寫的申訴信和申請材料,可是這個白人老頭卻對我說,象我這樣的情況幾乎年年都發生,而且幾乎每家大學都出現過,因為中國人的名字太容易相同了,而他們的工作人員都非常忙碌,所以難免有錯,對於我的情況他只能表示歉意和遺憾,但是因為學額已滿,所以不可能招收我入學了,我只能重新申請明年九月的入學資格,而且鋻於這樣的情況以前也發生過,以後還可能發生,所以不能為我開任何先例。我幾經爭取,可是他說來說去還是這幾句話,最後還以他要開會為由請我走人。實在沒辦法,我只好對他說我將要去教育部投訴這件事並考慮向媒體暴光,可是這個老頭居然聳聳肩膀對我說:祝你好運。我要的根本不是好運,我要的只是公平和正常,可是我卻連這麼簡單的東西都得不到,還談什麼好運呢?

然後我又去了經濟係,經過一個晚上,這一次系主任又找了個更堂而皇之的理由來打發我,就是我的條件不合資格,天哪,我的託福成績有630分,還不合資格?那試問又有誰算合資格呢?連他自己也說不上來,可是他還是不同意讓我入學。出來樓下,我遇見了一個和我一樣的移民來申請學校,聊天中我告訴了他我的情況,他告訴我,這一切也許根本就是學校和系裏找的藉口,也許根本就沒有另外一個我,他們取消我的入學資格的目的無非是因為目前加拿大的經濟環境實在是太糟糕了,失業的人越來越多,於是越來越多的人想讀書,不光移民想讀,連失業的白人也想讀,可是本地人和移民的學費都很低,這樣一來學校就賺不到錢了,但按照法律規定,學校不能向移民收取留學生的高昂學費,所以學校就只好編出這樣拙劣的藉口來取消移民的入學資格,說白了也就是走法律的漏洞。這樣一來學校就可以空出學額給留學生,從而賺取高昂的學費收入。而政府正巴不得移民都出來打工,所以對於這樣的情況也就睜只眼閉只眼了。他說我還是幸運的,因為學校更本就沒有讓我交學費和入學,而有的人更慘,學費都交了卻被學校故意刁難一下,考幾個試便被淘汰了,因為加拿大大學的淘汰率本來就有百分之四十多。這個移民的託福也有六百多分,可是來了這裡卻連本科都申請不到,因為大學一看見移民就根本不考慮了,他們要收的是留學生。

我忠於恍然大悟了,是的,我的的確確被騙了,可惜騙我的不是移民公司,也不是任何中國人,騙我的偏偏就是我身處的這美麗的加拿大和道貌岸然的加拿大人,還有這號稱民主的法律制度。其實怨不得任何人,是我自己蠢,以為這個世界上真有這麼好的事情,是我自己太幼稚了,輕輕易易便被耍成了這樣,也許本就是活該吧。抱著盡力一試的心態,我又找了其他幾家大學,果然結果都是拒絕,這樣,我就算是徹底死了讀書的這條心了。

但是我還是去了教育部,可是樓下的接待員根本就沒讓我上樓,只是叫我留下了申訴信就打發我滾蛋了。最後,我去了唐人街本地一間中文報紙,這是加拿大最出名的中文報紙之一了,那裏的編輯耐著性子聽我講完了我的遭遇後說,要登報可以,但是星期一至五登的話收費600加元,週末可以打九折,見他的鬼去吧。

每個人都會問自己:什麼是值得的,什麼是不值得的。對有的人來說,加拿大公民的身份是值得的,為此他們願意當上三年waiter去換取一本護照。對我來說,讀書是值得的,為此我願意當waiter甚至洗盤子。可惜的是,我不能讀書了,至少以移民的身份讀書已經很難很難了,而既然我已經是移民,學校便不能再讓我以留學生的身份讀書了,為什麼?因為這會觸犯法律。加拿大人很聰明,懂得利用民主和法律的漏洞,我輸得服。所以我選擇回來,很快,快得我還來不及欣賞當地的報紙。

回來了我也挺開心,因為畢竟這條路已經走完了,我去過了,也看過了,失望了,也死心了。我接受事實,因為我相信命運。因為我還年輕,因為我有勇氣重新開始。這就是我眼裏的加拿大。文章來源:中國網站

相關新聞
李岳:你見過貧困生嗎?
盲師  免費教明眼人彈琴
【青春會客室】是愛人,還是朋友?
隋棠繞地球跑  宅女增廣見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