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5月6日訊】(明報新聞網2008年5月6日報導)武漢市近期發生多起食用米粉中毒事件,該市食品安全委員會稱,目前禍首已鎖定為蠟樣芽孢桿菌。
五月份以來,武漢市先後發生了多起食用米粉中毒事件。二日,曹先生在小東門集貿市場購買米粉,第二天炒吃後上吐下瀉,疑似中毒;當日,中南民族大學退休教授李先生全家九人食用米粉中毒;三日,江夏區流芳街十八人食用隔夜米粉,出現食物中毒徵狀;四日,江夏區電信公司十一名員工在單位食堂吃早餐,食用炒米粉、腌菜後,相繼出現惡心、嘔吐等不適症狀;五日,武漢市再次發生多起食用米粉中毒事件。
武漢市連日來發生的多起食用米粉中毒事件,引起了政府部門的重視。為破解中毒原因,該市食品安全委員會成立專家組,對食物中毒的衛生學和流行病學進行調查,最終將中毒禍首鎖定為蠟樣芽孢桿菌:當正常米粉存放時間超過十六小時,均有可能滋生此類病菌。
據武漢市食品安全委員會通報,蠟樣芽孢桿菌分布廣泛,特別是在米糧製品中,最適宜生長繁殖溫度是二十八至三十五攝氏度,主要通過泥土、灰塵、昆蟲、不乾淨的食具和食品從業人員傳播,夏、秋季多發,中毒食品主要為剩米飯、米粉、剩菜,中毒多因食品在食用前保存溫度較高(二十度以上)和放置時間較長。
今年武漢市入夏較早,近期氣溫高、濕度大,食物不容易存放,易滋生蠟樣芽孢桿菌。食用被蠟樣芽孢桿菌污染的食品後,一般在數小時內出現中毒徵狀,可分為嘔吐型和腹瀉型,或兩者兼有。嘔吐型癥狀以惡心、嘔吐為主,並有頭暈、四肢無力等;腹瀉型以腹痛、腹瀉為主。中毒癥狀八至三十六小時可消失,一般不會導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