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近二十年地摸,爬,滾,打,經受了初來澳洲時思想上的極度壓抑,感受過神魂顛倒的心理落差,閱盡了世間的人生百態,嘗遍了人間生活上的酸甜苦辣,忍受過寄人籬下舉目無親的無奈與痛苦,體驗過家庭骨肉的生離死別,
親歷過尋找工作的” 屢敗屢戰”,有過窮途末路的”山窮水盡”,也迎來過曙光在前的”柳暗花明”.我,一位普通的高校講師,年屆47歲時,鬼使神差地捲入八十年代出國大潮,於艱難困苦及各種誘惑之中,依然保持住一個知識份子的潔身自好:不偷,不搶,不嫖,不賭,…歷盡艱辛劫難,終於全須全尾地活著退休了.
我不由地想起了我的幾位同學,一位為某高校講師,在八十年代末公派美國,於九二年宏圖未展便”熱血酬”了,”壯烈犧牲”在美國的高速公路上.另一位也是大學教授,他倒是沒有出國,2000年某月六十歲生日那天退休,就在當晚的退休宴上醉酒而亡,實踐了他為國家奉獻終生的神聖諾言,連數額不菲的退休金也毫不猶豫地慷慨了.更不用說連改革開放都沒有看到,便在文革期間被學生”擁護”死的那位同學了.與他們相比,
雖然我在國內工作二十多年,沒拿一分錢的退休金或其他任何什麼金,沒享受一次福利分房,我知足了,因為我仍然建康快樂地活著.我也自豪著,因為我在澳洲所擁有的一切都是自己拼搏所得.我也幸福著,因為我晚年正愛享受澳洲的優良生態環境和和諧社會的平和生活.
澳洲規定的退休年令是男65歲,女63歲(49年以後出生的女士要65退休).養老金(age pension)是澳洲國民的普遍福利,不分城鄉,不分地域,符合條件的都享受養老金.條件是在澳洲住滿十年以上,在海外不享受養老金或退休金者(現在是否有變不知);另外家產不超過43萬澳元(現在不知有否變化).這裏家產是指除自住房產以外的一切不動產如房產,農場等,和動產如汽車, 帆船,家電,傢具等值錢的東西的二手價,即如你變賣這些東西,它的市場價是多少.其實所有的動產都是不值錢的,關鍵是不動產,如你有二處以上的房產,那你的養老金就會受到影響或者泡湯了.
當然如你家財萬貫,根本不計較養老金那點錢,那又是另一會事了.家產還包括銀行存款,現金,股票,各種有價證券, superannuation(退休金)等,所有這一切加起來低於43萬澳元,那你就可以享受養老金.其中值得說明的是退休金 (superannuation),是否相當於國內的公積金我不太情楚,它是由你所在的公司每週按你的工資的7%–9%為你交納的(交到保險公司).這筆錢只有等到退休後才能提出.
工作年限長,工資高的人,superanuation自然也多,如我的堂兄48年隨父母來澳,退休時便一次提出十余萬.澳洲的養老金發放是公平合理,不分什麼級別的.凡符合條件的人,不論城市或鄉村,也不管以前的工資多高,養老金都是每週210–230澳元,每兩周由centrelink打到你的帳戶上.
而且,養老金每年都都根據物價上漲指數上調二次,每次漲5—10澳元,漲前不通知,不需要你感激涕淩,山呼萬歲.(澳元兌人民幣大約是1澳元==6元人民幣,這是我今年初在國內的兌率)
我與老伴的養老金每週都是215澳元,每兩周合計共 860澳元.我們有自己的房子,三室,兩廳,兩廁所,洗澡間,洗衣間,儲藏室,一開放式櫥房(23平方米,可以就餐的那種),外加一大車庫.我的院子很小,計420多平方米.靠馬路的前院有車道,草地,花壇,花壇中長滿天堂鳥和一些叫不出名的花,後院有草地,衛星天線,曬衣架及乒乓球台(兒子與朋友每週末都在打球),及一棵很大的芭樂樹.很慚愧的是,我的房子與網上許多網友的豪宅相比肯定是”窮鄉僻壌”了.
那麼除了養老金,我們還享有那些福利待遇呢?
*看病: 不花錢.我03年動一次手術,住院四天,包吃包住,分文不花.據說此手術在國內要3萬元人民幣.
*買藥:只要是處方藥,不管多貴的藥,退休人員只付4.7澳元.我現在每天服用降血脂藥(Lipitor),每合價58澳元(30片,服用一個月),我也只付4.7澳元.前幾年更優惠,只付2.5澳元,只是近兩年才調到4.7澳元.
*council rates(一種政府費用包括收生活垃圾,院子裏的花草拉圾等):由退休前的800多澳元降為480澳元/年.(孩子與我分擔)
*水費:退休後幾乎半價,每季度全家用水80澳元左右.孩子與我分擔.
*電費電話費:每季度減免電費30澳元,電話費兩人補貼36澳元.(電費每季度150—260澳元,電話費每季度110–180澳元,均由孩子與我分擔.)
*公共交通:每人2.5澳元可坐汽車,火車,輪渡一天.24小時有效.
*汽車註冊:我們家有兩部車,均是02,03年的新車.我的車是豐田Camry(2.4),我退休後,汽車註冊費免(大概相當於國內的年檢),每年能省240澳元.
*公園: 凡收費的國家公園一律免費,並且如開車進公園,車內的人不論退休與否,也一律免費.而海底世界之類的景點,也大幅為退休人員降價,如正票24澳元,我只付14澳元.
*渡假:每年享有4次免費乘火車省內旅遊,自己定時間地點車次.但我從未出行.如跨省遊,則省內段免費.
*回國:age pensioner每年可出國住半年,而養老金則照發.若超過半年,養老金則停發.
以上除看病一項外,其他的都是退休後才享受到的.可能還有一些是我不瞭解的.我的其他一些固定消費如下:
汽車保險:green slip(強制性第3者人身保險)287澳元/年.
comprehensive insurance(汽車全保)585澳元/年.(今年聯繫的這家特便宜,一般要付近900澳元/年.)
*寬頻上網:1.5M 600澳元/年(兒子與我共付)
*生活費:150澳元/周/兩人.這裏吃的便宜,如果我們單獨過,這些錢也會吃得很好.
*汽油費:20–25澳元/周.現在油價飆升,達到1.1–1.3澳元/升.我退休後,外出活動少了許多.
*吸煙:每月兩條中華煙(150澳元/條)或廣州紅雙喜(120澳元/條),也算為國家作點貢獻(開玩笑).因當地煙更貴.
*汽車維修:200—300澳元/年.因是3年新剛跑了2萬多公里,幾年內無須花大錢修理.
*回國消費:機票1500×2=3000澳元,其他:2000—4000澳元,一般住兩個月.
除了這些固定支出,還有一些難以統計的消費,如節假日與朋友的party,BBQ,下飯館,開車一起去旅遊等不好統計,難以列在上面.非必要,我們一般不動用銀行的存款.我們沒有後顧之憂,即使有一天老的不能動了,我們也無須帶累孩子,可以選擇去遍佈各地的養老院,那裏有專業的護理人員.我們只需付85% 的養老金/周.等到大限來臨的那天,也不用憂慮喪葬的費用,保險公司早就等著給你付了.尤其令我們欣慰的是不用為孩子們的未來擔憂,我們沒有高考,結婚, 買房等沉重的負擔.讓他們去闖吧,失敗了,從頭再來就是了.所以,有網友說”澳洲是個富也難,窮也難”的國家,想一想還是有些道理的.
或許有網友會說,”你談了不少你退休後所享有的福利及日常的花費,那你是如何”help pass your time everyday?”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知道我有那些愛好,喜歡做些什麼,那麼這個問題的答案也就不言自明瞭.我從學前起(六歲,解放前),就跟隨哥哥姐姐,在家庭教師的指導下認字寫大仿,所以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寫的字還是能拿得出手的,再加上我的繪畫才能突出,只要露出一,兩手,總能震倒許多人,
結果是搞宣傳就非我莫屬舍我其誰了.記得在大學的第一個國慶日,全院各系組織黑班報比賽(當年在大學時經常有這種活動),我系裏的由我主辦,成績斐然,鶴立雞群,第一自然是非我系莫屬,把個系總支書記樂的好幾天合不攏咀.誰知院裏是在引蛇出洞,硬把我抽調到院裏搞宣傳,後來又兼院文工團的舞美設計和總化裝,我已記不清倒底摸過多少女學生的臉…據後來成為我同學(某高校教授)夫人的一位當年漂亮的文工團員,在我00年回國拜訪他家時對我說, “…那時有些女同學對你有好感,私下說你一本正經太嚴肅,又從不說句令人浮想連篇的話…”其實我那時已…呵…呵…扯遠了…
我記得小時候母親曾對我說過,奶奶責怪母親在我百歲(一百天,當地風俗稱為百歲)時給我剪指甲,說那麼小的孩子剪指甲,將來孩子的手會拙的.而誰知,其後的結果與奶奶的預言截然相反.1948年父親的廠裏因用工業原料,買了一架美國飛機殘骸,我哥哥(大我八歲)帶我去把所有有用的東西都拆了下來,象聽筒, 話筒,線包,開關,插頭等,我們用這些東西做了好長時間的礦石收音機.而五十年代後期我又喜歡上攝影,並親手製作了暗室中重要的放大機,至此,小小的暗室能沖膠捲,印相片,放大相片.在文革中,逍遙派的我又學會全部木工活,做了大書櫥,大衣櫃,沙發.文革後,開始興起一股做落地機的熱潮,我又做了一個很大的落地機和音箱,…
之所以喋喋不休地談我的hobby(愛好),是因為我想不到這些愛好是與我在澳洲的生活息息相關的,而且也將是我退休後的生活主要內容.如同我在這裏經常去逛商場一樣,每次我逛的不是食品,不是衣物,而是文具.看到喜歡的辦公用品,即使用不到也喜歡買.這就是一種長期的習慣所形成的慣性.我也從中國買回了我所需要的各種美術用品如油畫箱,畫架,各種油畫,水彩,廣告顏料,各種紙(包括喧紙)等,希望退休後好好發揚光大我的這個愛好,幻想有一天,我的繪畫水準能恢復到我六十年代初的水準,也就心滿意足了.
我也想退休後去美國看看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再去義大利看看歐洲文藝復興的藝術作品,所以幾年來買過各種相機,攝像機不下六,七個(當然有些回國送人了).我也曾想退休後好好挖掘自己這雙零巧的手的潛能,做些自己喜歡的東西,因而我也隨時注意購買一些有用的工具,幾年下來,我的車庫儼然成為一個小型的加工廠:各式各樣的電動鋸,各種電鑽,電刨,電動沙輪,台虎鉗…
可是自從我2000年學會操縱電腦上網流覽後,使我的生活慢慢地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原來計畫發揚光大我的hobby勢必將成泡影,而網路已漸漸成為我須臾難離的朋友.尤其是在2001年或2002年,我無意間發現貓眼,我被篇篇指點江山,激楊文字的帖子所吸引.從此便長期潛水在貓壇.直到去年九月我被一老年人提問帖誘出水面.我分不清壇上的左中右,但為他們的犀利的言辭,灰諧的辯智擊節叫好.與其他論壇相比,這兒才是精英薈粹的地方.所以當有網友問我退休的生活時,我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他,網路是我的第一需要,我會貪婪地,貪婪地流覽…或許從此會筆耕不輟…
我在”澳洲窮人的生活什麼樣”一文中曾說到:”這是一個平和的社會,它平和得天天沒有刺激性新聞,它平和得甚至使你感受不到政府的存在,而人們的生活也天天就在這平和的氛圍中渡過…”這就是澳洲生活的真實寫照.生活本應如此,本不應有那種大轟大嗡的群眾運動,也本不應有那些惡性新聞天天縈回在耳,所以當有些人來澳洲後,對這種返撲歸真的生活反而覺得太平淡是再正常不過了.與國內的那種燈紅酒綠,夜夜笙歌相比,好像這裏僅是一片田園風光,鄉村生活,是一個遠離權力中心,夢想中的尹甸園.
任何時候你都不用擔心居委會街道辦(當然這裏沒有此種機構)來收水費或其他打擾,也不用擔心什麼區政府,警察局上門調察情況,你家的院牆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院牆以內就是你的私人領地.所以,政府與你勾通一定是通過信件:有各種交費的帳單,有當地的議員向居民彙報他(她)近期的工作簡報,有關於計畫蓋一坐七層樓高的商住兩用大樓的徵詢居民意見的信件,有因維修鐵路而臨時改變的火車時刻表,有區政府告訴你如何經過努力爭取到對本區小學新的投資,有當地的國會議員與當地的群眾一起為爭取某項權益而集會,遊行,示威的宣傳材料,…
還有各式各樣的廣告等等五花八門,什麼都有,就是沒有號召大家學習某人的重要講話,某報的重要社論文章等的通知.就連報紙,電視上你也很難看到國家領導人的身影,偶而有,也往往不是頭條新聞,甚至不在頭版,媒體已趨於平民化,並以它特有的手段弱化或至少絕不刻意突出領導人的形象,與我們過去的大樹特樹有天壤之別.我過去參加過幾十年的政治學習,從中學開始直到大學畢業,以及以後的工作中,政治學習思想改造一直如影隨形地伴著我,
據說要學到老改造到老.可是儘管我如何努力,如何好好表現,我在高中還當過三年學習班長兼宣傳委員,在大學還是社團的骨幹,可就是以”政治上不成熟,與家庭劃不清界限”的莫須有,要考驗,改造,再考驗,再改造直到把我禮送出共青團的界外(25歲). 可見家庭的烙印一旦烙上,就萬劫不復了.所以在澳洲最讓我愜意的是生活遠離了政治,”思想改造”也壽終正寢,被扭曲的人性又開始回歸,人們又可以坦誠相見,讓那些該詛咒的東西見鬼去吧!
然而遠離政治的同時,也遠離了鄉情和親情,這才是所有在澳的中國人心中永遠揮之不去的傷痛,而這種心病又與年令成正比,年令越大,這種思鄉情結越濃重.於是各種社團,各種同鄉會如雨後春筍般地紛紛湧現,華人社區還專為老年華人在社區中心成立老年人活動基地,在那裏這些老人們(留學生家長居多)可以聽醫學講座,學唱歌跳舞繪畫,或集體外出旅遊.這在一定成度上使老人們失落的心理得到些許慰籍,但臨時認識的新朋友,又如何能同過去的老朋友相提並論呢?我也參加過這些活動,但終究因種種原因而未能堅持下去.象我這般年紀的人再怎麼脫胎換骨也不能改變對中國文化的認同:
認同中國的語言文字詩詞格律,認同中國的飲食幾其他食品,認同中國的文藝歌曲戲劇,認同中國的風俗習慣.也許我們永遠不能融入被一些人稱之為所謂的”主流社會”,然我們卻實實在在地走進了一個和諧,公平,公正的,各民族一律平等的社會.多麼希望國內的親友能與我們分享這一切,也多麼想能與國內的親朋好友在月下共酌,我們不暢想明天,也不談論今日,而只回憶往昔,只回顧我們曾走過的心路歷程,我們這代人經歷過太多太多的不堪回首,…只希望我們的後一代能快速追趕上世界潮流—走向幸福和諧的康莊大道.文章來源:中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