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寧:要「修德興邦」不要「多難興邦」

思寧博客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5月31日訊】汶川地震,災難空前。災區死者枕藉、滿目瘡痍,災民生靈塗炭、流離失所。然而,在哀樂四起、痛心入骨之時,主流媒體上卻是「多難興邦」的叫好,《人民日報》甚至宣佈「災難鑄就偉大的中國」。

「多難興邦」的成語典出《左傳.昭公四年》中司馬侯對晉侯的勸諫,即「鄰國之難,不可虞也。或多難以固其國,啟其疆土;或無難以喪其國,失其守宇。」 另有晉劉琨《勸進表》「或多難以固邦國,或殷憂以啟聖明」之說。但在古人看來,所謂「多難興邦」只是「或」,只是可能,即「多難」或「興邦」。「多難」與 「興邦」並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今人卻多把「多難興邦」理解為「國家多災多難,可以激發人民發憤圖強,戰勝困難,使國家興盛起來」(《現代漢語詞典》第5 版第350頁)。顯然,這是把可能曲解為必然,是為唯心主義的「壞事變好事」的忽悠哲學作註解,是為「把喪事辦成喜事」的一貫作風作辯解。

不僅「多難」或「興邦」被曲解為「多難」可「興邦」,甚至曲解為「多難」必然「興邦」,而且,許多人誤以為「多難興邦」是《左傳.昭公四年》中治國理念的精華。其實,《左傳.昭公四年》中治國理念的精華應該是「修德興邦」。

請看《左傳.昭公四年》有關的全段話:

晉侯慾勿許。司馬侯曰:「不可。楚王方侈,天或者慾逞其心,以厚其毒而降之罰,未可知也。其使能終,亦未可知也。晉、楚唯天所相,不可與爭。君其許之,而修德以待其歸。若歸於德,吾猶將事之,況諸侯乎?若適淫虐,楚將棄之,吾又誰與爭?」曰:「晉有三不殆,其何敵之有?國險而多馬,齊、楚多難。有是三者,何鄉而不濟?」對曰:「恃險與馬,而虞鄰國之難,是三殆也。四岳、三塗、陽城、大室、荊山、中南,九州之險也,是不一姓。冀之北土,馬之所生,無興國焉。恃險與馬,不可以為固也,從古以然。是以先王務修德音以亨神人,不聞其務險與馬也。鄰國之難,不可虞也。或多難以固其國,啟其疆土;或無難以喪其國,失其守宇。若何虞難?齊有仲孫之難而獲桓公,至今賴之。晉有裡、丕之難而獲文公,是以為盟主。衛、邢無難,敵亦喪之。故人之難,不可虞也。恃此三者,而不修政德,亡於不暇,又何能濟?君其許之!紂作淫虐,文王惠和,殷是以隕,周是以興,夫豈爭諸侯?」

完整地閱讀和理解司馬侯的勸諫,可知其治國理念是「修德興邦」。在司馬侯看來,統治者「逞其心」、「厚其毒」的「淫虐」會遭天譴,導致國家喪亡;而統治者「修德」,包括「修德音」、「修政德」等,才符合天道。修德於民才能天下歸心,固國啟疆。如果晉「不修政德」,「恃」「國險而多馬,齊、楚多難」三者,仍會「亡於不暇」。可見,司馬侯並非主張通過「多難」來「興邦」,而是主張通過「修德」來「興邦」。

可惜,司馬侯倡導的「修德興邦」的治國理念,並沒有得到今人應有的認知和重視。

從現代人權和政治文明的觀念看,「多難興邦」論顯然是希望把民眾遭遇災難這種壞事,轉變為國家的鞏固和興盛的好事。在「多難興邦」論者眼中,國家的鞏固和興盛的利益高於遭遇災難的民眾的生命、生存等人權,即「邦」的主權高於民的人權。猶如「一將功成萬骨枯」,災難以及人的生命,被視為只是「興邦」的工具或者「激發」「興邦」的手段;而「修德興邦」論則著眼於民眾的人權,主張通過「修德音」、「修政德」於民來實現國家的鞏固和興盛,實現「邦」的主權。修德於民既是德政的目的,又是「興邦」的工具或者「激發」「興邦」的手段。很清楚,「修德興邦」才是現代政治家應該借鑒的古人的政治智慧以及應當繼承的政治文化傳統。

遺憾的是,有的領導人雖有愛民之心,也有古文功底,卻也在賑災時不合時宜地聲稱「多難興邦」,而不是典出的《左傳.昭公四年》中真正值得傚法的「修德興邦」。雖然他聲稱「多難興邦」是希望民眾不要被災難所嚇倒所屈服,但對於災難中的死者以及痛失親人和家園的災民來說,聲稱「多難興邦」至少在字面上情感上,是有失敬畏之心的令人不安的誤用。可悲的是,四川方面竟然還要把他寫在黑板上的「多難興邦」四個粉筆字,作為「文物」永久保存。司馬侯如果九泉之下有知,能不為後人曲解其意,敬糟粕而棄精華之舉痛心疾首嗎?

人權高於主權。敬畏人的生命(注意:有別於《人民日報》所謂「人民生命高於一切」的「人民生命」)是人權觀念的核心。國家的鞏固和興盛決不能靠民眾的災難乃至民眾無辜的生命代價來換取或者激發,而要靠政府修德於民,廣佈政德,廣傳德音,用尊重人權、敬畏人的生命的施政來贏取。當然,修德於民是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

如果政治領導人棄「多難興邦」論而取「修德興邦」論,就會自覺地真正把人的生命看得高於「興邦」的政治目標,就會努力地「修德」。當建設中小學教學樓和學生宿舍時,就會保證建設經費,狠抓建築質量,嚴懲相關腐敗,而不是維護教育經費在預算中的超低比例,把政府的責任推給民間的「希望工程」;當地震危險逼近時,就會首先想到民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保證民眾的知情權,而不是首先想到「邦」的穩定,想到對民眾「保密」,對預報「闢謠」;當地震已經發生時,就會首先想到讓外界拯救人的生命的搜救人員儘快趕赴災區,而不是首先想到「國家安全」和政府的面子,讓境外搜救隊苦苦等待「研究」後的「同意」。畢竟,「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總之,「修德」才能真正「興邦」,興的是尊重人權的文明之邦。

2008.5.27
(//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熱點互動】中國大地震 震撼全世界(2)
任百鳴:「多難興邦」是中共的死亡邏輯
張成覺:多難未必興邦,自強方為首務
李鐵:再發生災害中國人將如何面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