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5月3日訊】(本文是《新紀元周刊》一個多月前的一篇大陸焦點新聞)
據中國氣象專家指出,由於嚴重的空氣污染,中國城市人就像吸塵器一樣每人每天被動過濾15立方米的空氣,有毒空氣形成的灰霾天氣直接導致了每年30萬人的死亡。專家預測這樣發展下去,再過兩、三年,深圳、廣州等地的人就很難正常呼吸,而一九五二年倫敦爆發的「霧都劫難」很可能在中國重演,這將是中國作為「世界工廠」所付出的沉重環境代價。
城裏人變吸塵器
國際通行的衡量空氣污染的標準是測量每立方米空氣中所含的懸浮微細粒子。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上限為20微克。然而中國只有1%的城市居民生活在40微克的標準以下,有58%的城市居民生活在100微克以上的空氣中,而紐約空氣中污染物才20多微克。
每天人們需要吸入大約15立方米的空氣進行呼吸。面對大陸城市污濁的空氣,人們就像吸塵器一樣,每天不得不過濾15立方米的空氣,而吸入體內的污染物就會給人體帶來疾病。據官方公佈的數據,二零零四年中國城市由於空氣污染,直接造成近35.8萬人死亡,約64萬呼吸和循環系統病人住院,約25.6萬新發慢性支氣管炎病人,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1,527.4億元。
目前在全球污染最嚴重的二十多個城市中,中國就占了大多半。二零零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全國主要城市當日空氣污染指數(API)顯示,昔日「天府之國」的四川成都,其API以422位居全國首位,創下了數年來的最高記錄。以北京為例,在二零零四年一月至二零零五年九月期間,因大氣污染而導致呼吸和心血管系統疾病的死亡人數,每天分別增加41和59人,過早死亡的經濟損失分別為2,550萬元和3,691萬元。
不少專家預測,在廣州、深圳、西安、成都、太原、瀋陽、北京、上海等地,如果碳氫化合物、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物排放量仍然以目前的速度增長,那麼兩年後的二零一零年,「這些城市的空氣將很難保證人類的正常呼吸」。
不監測最有毒物質的環保指標
目前在國際API指數全面監控空氣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粒子顆粒物(PM2.5、PM1)、能見度等諸多因素,而中國現在執行的是一九九六年制定的環保標準,只監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的含量,而沒有細粒子的含量。
然而空氣動力學等效直徑小於2.5微米(PM2.5)的大氣顆粒物,恰恰是毒性最強的顆粒物。這些微細粒子在人的呼吸系統撕開一道道「看不見的口子」,它們會穿透人的呼吸系統引起鼻咽部發炎,或氣管支氣管炎,一些毒性物質還能滲入肺泡溶解進入血液,而直接危害心臟等重要器官,那些不能吸收的毒性物質則粘在肺細胞表面引起炎症,如果同一部位反覆發炎就會導致癌變。
由於中國現行空氣監測標準中沒有PM2.5細粒子的檢測指標,所以環保部門老說空氣品質優良,而公眾呼吸的卻是真正帶毒的空氣。近年來出現很多不抽煙的人也大量患肺癌的病例,從另一側面證實了空氣污染的嚴重性。研究發現,肺癌死亡率與九年前該城市總懸浮顆粒物的灰色關聯度最大,這意味著總懸浮顆粒物致肺癌的潛伏期為八年左右。
是霾不是霧
目前廣東是全國第一個檢測PM2.5細粒子的省份,而PM2.5細粒子最常見的表現方式就是空氣中霧濛濛的、出現一種叫「灰霾」的氣象現象。然而專家解釋說,這些是霾,而不是霧。
霧主要是低溫下由水滴組成,而霾則由空氣中化學物質的氣溶膠粒子組成。當空氣中污染物濃度達到一定值時就會出現霾。霾遇到水汽增多時就會凝結水份變成霧,太陽一曬除去水份後,霧又還原為霾。中央氣象臺曾說:「北京盛夏季節30℃大霧彌漫」,專家稱這完全是鬧笑話,夏季30多度氣溫下水汽很難達到飽和,那應叫霾而不是霧。
目前全國各地都出現灰霾天氣不斷增加的現象。在南京,從一九六一年到二零零五年,近五十年內竟然增加了上百倍。在深圳,二零零六年365日中有164日灰霾天,二零零七年增至231日。在廣州,僅二零零七年十二月一個月裏灰霾天就達22天。灰霾天氣導致人憋氣、咳嗽、頭暈、乏力、噁心和壞脾氣,去醫院的患者也一下子多起來。
然而全國灰霾天氣最嚴重的是河北邢臺,從一九八零年代到一九九零年代,邢臺有些年份出現灰霾的天數甚至達到了300天以上。山西和遼寧的情況也不容樂觀。而近來杭州和南京出現灰霾的天數也都在200天以上。廣東珠江口西側也是重污染區,佛山尤其嚴重。
違法成本遠低於守法成本
專家指出,灰霾天氣持續下去,對身體的危害要比切爾諾貝利核輻射還嚴重。不少人擔心倫敦霧災會在中國重演。一九五二年十二月,倫敦爆發力震驚世界的「霧都劫難」——一次至今最嚴重的空氣污染事件。僅五天時間裏,有4,700多人因呼吸道病而死亡,霧災之後幾個月內,又有8,000多人死於非命。
當時倫敦霧中煙塵顆粒物濃度是每立方米4毫克的量級,而二零零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北方某特大城市個別測站的小時峰值濃度已達到每立方米1毫克。倫敦污染物以燃煤產生的硫化物為主,而中國最大的問題是光化學煙霧、細粒子的複合大氣污染,而工業污染和汽車尾氣排放則是兩大污染元兇。
二零零五年中國曾推行綠色GDP試點,因遭到地方政府的強烈抵制而擱淺。隨著中國朝向「廉價世界工廠」的方向發展,大量國際化工企業在中國設廠,他們不但帶走了廉價的產品和豐厚的利潤,也留下了被污染的環境、紙面上的GDP和大批失去健康的人。
根據中國法律,大氣污染事故罰款最高限額為50萬元,違反環評擅自開工建設罰款上限20萬元。不要說與國際上動輒上億元的污染罰款相比,就是在中國本土,違法成本也遠低於守法成本。由此可見,中國政府並不是真正想治理污染。◇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