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5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實真編譯)近來國際間災難頻傳,所需要的救援大到難以估計,許多美國人停止伸出援手,面對一場接一場災難後,遍地受難者屍體的景象,就連最有愛心的人都可能撒手不管了。
據美聯社報導,這種現象就是慈善事業間所稱的「捐贈疲乏症(Donor fatigue)」,但是更確切的說法是「災難疲乏症(disaster fatigue)」,一種覺得災難永無終止、無法控制與勢不可擋的感覺,專家表示這是美國人到目前為止,對緬甸的風災和中國的震災受難者,只做了微少捐贈的原因之一,而且不幸的消息越多,伸出援手的人越少,因為太多的災難,給人的感決就像同一件事情一樣。
根據印地安那大學慈善事業研究中心統計,美國人對緬甸的捐款是1,210萬元,至於對中國的捐款統計則言之過早,相較於亞洲的海嘯和美國的卡翠納颶風,緬甸的風災和中國的震災所獲得的援助,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美國人對這些災難反應遲緩的原因包括:對專制政權缺乏同情心,懷疑援助是否會用於救災上,再者就是經濟不景氣的影響。
「美國施惠基金會(Giving USA Foundation)」表示,2004年亞洲海嘯和2005年的卡翠納颶風,美國分別捐款19億2,000萬美元和53億美元之後,便出現了疲乏的現象,奪走近八萬人生命的巴基斯坦地震只籌到了1,500萬美元捐款,隨後發生的瓜地馬拉地馬拉土石流致八百人喪生的事件,幾乎被人所遺忘。
關懷美國(CARE USA)、世界展望(World Vision)和國際美慈組織(Mercy Corps)都表示,雖然緬甸風災死亡人數遠大於巴基斯坦地震,但是對緬甸的捐款仍嫌不足,部分原因是擔心緬甸軍人政府會將善款挪用,無法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中。
一連串的悲劇也會使潛在的捐贈者對自身的安全感到憂心忡忡,致使他們不太願意捐款,尤其現在美國有很多問題,許多人擔心會失業、以及食物和汽油價格高漲。
不過美國施惠基金會的主席馬丁(Del Martin)表示,雖然2007年捐款數量上揚,但判斷經濟下滑對於捐款的影響仍言之過早,一般而言,人們傾向捐助發生在鄰近的災難,在2006年慈善捐款有2,950億美元,但是只有不到4%的款項援助海外。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