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文回顧】孫中山秘書之孫怒斥國家地震局局長

中國地震預報監督機制嚴重缺失亟待建立健全

朱健國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5月21日訊】【內容提要】2006年10月6日陳一文在深圳透露消息,為確保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自然災害預測的準確率,孫中山的秘書陳友仁之孫陳一文先生,於2006年8月10日專函中國地震局陳建民局長,嚴厲斥責「他排斥與壓制中國地震局內外地震預測實踐研究者自主創新地震預測成果,同時公開宣揚地震預報需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長期堅持不懈地努力」,「解脫自己作為中國地震局局長及地震局的當代責任,對人民生命財產和國家安全極端不負責任!」

2006年10月6日陳一文在深圳透露消息

為確保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自然災害預測的準確率,孫中山的秘書陳友仁之孫陳一文先生,於2006年8月10日專函中國地震局陳建民局長,嚴厲斥責「他排斥與壓制中國地震局內外地震預測實踐研究者自主創新地震預測成果,同時公開宣揚地震預報需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長期堅持不懈地努力」,「解脫自己作為中國地震局局長及地震局的當代責任,對人民生命財產和國家安全極端不負責任!」——國家地震局長期壓制民間地震預測專家正確建議和公眾監督,拒用其卓有成效的最新地震預測科技成果,將使唐山大地震悲劇可能在國家地震局公開宣佈的中國第五次地震活躍期(現在已進入)重演!認真總結唐山大地震悲劇中國家地震局的失職瀆職責任,建立科學民主的地震預測監督和問責機制,是事關今日中國能否建立「和諧社會」的又一個迫在眉睫的重要問題!——2006年10月6日,陳一文先生在深圳向記者透露了這一消息,並提供了相關證據文本。

身高一米八六,滿頭銀髮,目光堅毅的陳一文,指著一張老照片——祖父陳友仁1927年與毛澤東、宋慶齡等人在漢口開會的合影——自我介紹說:祖父陳友仁既是孫中山先生親密的外事秘書、顧問,也是傑出的愛國外交家,曾於1926-1927年擔任廣州國民政府與武漢國民政府外交部長。自己是一個母親為猶太人的英籍華人,1942年出生於英國,1950年因父親陳依范(英籍新聞工作者、1938 年與1946年訪問過延安,1947年協助新華社創辦倫敦分社)應邀來新中國幫助新華社開展對外宣傳工作,隨父從英國倫敦定居北京;1968年畢業於北京機械學院後,在原一機部撫順挖掘機廠從事生產勞動、技術革新工作、技術情報研究工作;1979調回北京安排在中國機械設備進出口總公司工作;1980年代初擔任全國青聯一機部系統特邀委員;1981年至2000年,擔任〔美國〕嘉利華公司駐北京聯絡處首席代表,後為北京市凱利華信息諮詢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自1990年以來開始跟蹤調查研究中國地震預測實踐研究者自主創新科技成果的發展及其遭遇的困難與阻力,2002年被聘為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天災預測專業委員會顧問、2004年又被聘為中國災害防禦協會災害史研究專業委員會顧問,現為義務扶持中國被壓制的科學新技術發明者的社會活動家和科技先鋒思想探索家。

熟悉陳一文的科技界人士說,陳一文先生發表多篇關於中國科技創新發展、能源與環境、大氣污染、強子力學等問題的重要論文,在海內外產生積極反響,特別是其2004年以來多次被權威報刊文庫轉載的《中國科學技術、經濟和社會的高速健康發展呼喚向傳統科學技術基本理論提出挑戰的科技創新成果》、《中國必須走世界任何國家從未走過的新型能源環境發展道路!》等論文的核心觀點,深受科技界關注。科技部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國科技信息網》〔www.chinainfo.gov.cn〕主頁下邊專門開闢《陳一文先生就解決中國能源與環境問題》專欄,發表有陳一文160多篇文章。定於2006年10月30日至31日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的「第三屆(上海)環保與新能源國際論壇」接受了陳一文的兩篇論文《大氣「氧氣枯竭」是比「全球溫室效應」對人類持續健康生存造成更為嚴重危害的惡果》與《對傳統能源以及新型替代能源進行綜合分析科學評價的十八項評價指標》。據陳一文介紹,這兩篇極具超前創新理論的科技論文在中國環境與能源領域可能形成轟動。

八年三上書——國家地震局始終拒絕公眾建議與監督

1998年以來,陳一文先後三次上書批評國家地震局,呼籲最大限度地調動專業和民間群測群防地震的積極性,建立一個政府職能部門與民間專家共生的中國地震預測多元化監督機制,迅速啟用被壓制的地震預測科學新技術發明者自主創新的「土儀器」及其卓有成效的最新地震預測科技成果,以防範唐山大地震悲劇在中國重演。但這些重要建議八年來始終未能得到任何答覆。值此中國今日進入第五次地震活躍期,2008年北京奧運會日益迫近的嚴峻局面,國家地震局卻一再壓制公眾的科學建議和合法監督,以堅持「地震不可預測論」的謬論來推卸有效防範地震災難的責任,實屬嚴重不作為與瀆職。

第一次是1998年12月15日,在國家地震局地震預測專家汪成民、黃湘寧以及孫威等民間地震預測實踐研究者的支持下,陳一文向北京市長賈慶林呈交了一份《關於加強首都圈地震預測預報工作的緊急建議》的信函和建議書,強調中國有一批非主流的地震預測專家已突破了地震預測的關鍵科學技術,希望儘快採用。論證了最大限度調動群測群防的積極性是搞好首都圈地震工作的關鍵。歷史經驗一再證明:地震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預測的,是能預報的。不能因為專業部門因私心所堅持地震不可預測的錯誤觀點而把非專業部門地震專家們的地震預測視為「干擾」。國家地震局壟斷地震預測信息、拒絕監督的局面必須迅速改變。

此信估計轉到地震局後被壓制,陳一文沒有收到任何回音。

第二次是2003年11月12日,瞭解到地震領域外新調來的宋瑞祥局長對於地震預測的基本態度與前任領導明顯不同,陳一文以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天災預測專業委員會顧問的身份,直接給宋瑞祥局長寫信,談《張鐵錚預測地震「三要素」的「磁暴二倍法」及其「應用地磁對地殼構造運動的研究」對我們的啟發》,希望宋瑞祥局長能改變國家地震局堅持「地震不可預測論」以及手握大權的「主流專家」們對地震局堅持「地震能夠預測」非主流學者以及民間「地震預測」專家的無理壓制;建議局長以身作則主動訪問、請教、搶救已八十高齡並體弱多病的中國著名地震預測學專家張鐵錚與北京理工大學地震預測專家鄭聯達教授的地震預測研究成果;建議破除國家地震局大部份權威人士的「地震在當代不可預測論」,承認「地震在當代中國已有人有新方法新技術進行預測」和「中國目前已經具備實現地震準確可靠預測的基本條件」的事實,並樹立全面突破「更上一層樓」的信心。

對於中國當代能否實現準確可靠地震預測及其主要阻力問題,陳一文在信中坦率地寫道,「根據我從1990年逐漸開始的對中國地震預測技術發展的跟蹤、調查和研究,我的基本看法可以打一比喻」︰

數名非主力登山運動員已經分別探測清楚通往頂峰的所有途徑,包括通的和不通的,個別人也曾經登上頂峰。因此,這些隊員,儘管始終是非主力隊員,他們對登山隊整體登頂有信心。儘管多數主力隊員從來沒有登上頂峰,始終認為爬不上去,只要隊長重新組織隊伍,以有實踐經驗有信心的非主力隊員為主,登山隊肯定能夠實現整體登頂。

現在的關鍵是看宋局長願不願意親自領頭擔任中國支登山隊的隊長?」

陳一文認為,多年來國家地震局的工作重心本末倒置:國家地震局一直以「地震監測」救災為第一位任務,而將實現「準確、可靠地震預測」防災為次要工作,這是必將導致唐山大地震悲劇再次發生的根本原因。
信中,陳一文毛遂自薦︰「如果國家地震局領導有興趣的話,在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天災預測專業委員會」諸多專家群體的支持配合下,我可以在以下領域向中國地震局領導提供諮詢意見和評估意見︰

‧以實現「準確、可靠地震預測」防災為首要任務、以「地震監測」救災為第二位任務建立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原始創新的多種地球物理手段基礎上的全國地震監測、地震預測系統的總體規劃與實施方面、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地區性國際合作〔中亞地區性合作、遠東地區性合作、東南亞地區性合作〕的規劃與實施方面提供諮詢性意見。

‧對於通過不同地區、不同時期地震預測科學實踐已經證明有效的多位地震預測技術專家及其地震監測儀器配套系統和地震預測方法提供諮詢性意見。

‧對於中國地震局的政府採購建立以以實現「準確、可靠地震預測」防災為首要任務、以「地震監測」救災為第二位任務的採購規劃、評標標準和評標提供諮詢性意見。

‧對於通過地震預測科學實踐已經證明有效的實現「準確可靠地震預測」的中國創新科學思路提供諮詢性意見。

‧對於中國地震預測科學與日俱進實現更多重大突破與發展發揮促進作用,而不是阻礙作用更加科學有效的地震預測評價標準的建立提供諮詢意見。

‧「對於通過地震預測科學實踐已經證明有效的某些適合引入中國的國外地震預測科學技術成果提供諮詢意見。」

此信依然「泥牛入海無消息」。

第三次是2006年8月10日,陳一文以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天災預測專業委員會顧問、中國災害防禦協會災害史研究專業委員會顧問名義又專函新一屆國家地震局領導陳建民局長,力薦因多次地震預測準確,被實踐證明是中國最傑出的民間地震預測專家孫威高級工程師,希望陳建民局長細讀孫威三十年地震預測實踐研究工作的實錄《為唐山的悲劇不再重演》書稿;由此迅速改變中國地震部門長期以來對被實踐證明已經正確的民間地震預測專家的無理壓制,儘快恢復1974年國務院69號文件確立的「預防為主、專群結合、土洋結合、群測群防」之路!

預計到再次發生前一封信的遭遇,陳一文的這封信不僅寄給陳建民局長本人,寫給國家地震局系統多位院士,寫給中國地震局地震分析預報研究所所長與多位骨幹,同時寫給國家減災委專家組的多位專家等三十多位人士。現在已得到數位專家私下的贊同,但陳建民局長卻在兩個月過去的至今仍然沒有任何答覆。有鑒於此,陳一文只好訴諸媒體求援公眾。如讀者要求,陳一文對本報公開披露該信全文不予反對。

孫威的鐵證——國家地震局無理壓制民間地震預測專家30年

陳一文隨信向中國地震局陳建民局長、多位院士、研究員推薦的24萬字長篇紀實《為唐山的悲劇不再重演》,實際上是一部控訴國家地震局「地震當代不能預測專家」無理壓制「民間地震預測專家」的血淚史,它以近乎「工作日誌」的再現原始資料方式,披露了國家地震局自1976年以來,三十年中,一再漏報唐山大地震等十多次地震大災驚心動魄的事實,而這些漏報地震大災(包括唐山大地震),都曾被多位「民間地震預測專家」及時預測、及時報告,然而卻一次又一次被國家地震局壓制了,並且連報告預測的原始記錄資料也被隱藏或銷毀。國家地震局某些人一再向國家領導匯報說,唐山大地震等地震大災,屬於事前毫無前兆,無人可預報的不可預報之天災,但事實上,唐山大地震等地震大災的悲劇升級,多與無理壓制「民間地震預測專家」的人禍相關。——

原包頭鋼鐵設計院計算站計算機硬件技術員孫威,其30年的「民間地震專家」生涯開始於1975年2月9日成立的包頭鋼鐵設計院地震觀測點,自 1975年6月被評為包頭市「優秀地震測報員」後,他多次糾正國家地震局的錯誤預報,多次補正國家地震局的漏報,多次應邀向全國地震預報會議介紹成功經驗。因為1975年6月起,孫威就在包頭鋼鐵設計院的支持下,自行研製了比國家地震局設備先進的地傾儀、地重儀、地應力、土地電、磁偏角等5種連續可見地震信息自動記錄儀器,並探索出挑戰傳統地震理論的「孫氏地震預測新方法」,受到國際地震預測研究者的高度評價。

試看孫威1976年前後受到國家地震局的多次無理壓制,即可見一斑:

1、反駁國家地震局的不實預報被壓制

1975年8月,國家地震局一位副局長帶頭到內蒙古檢查群測群防工作,宣佈包頭——五原地區可能會發生六級地震。孫威根據自己的觀測資料反駁說:在一個月內不會有波及包頭的有感地震。結果,直到1975年底,在包頭——五原一帶,連一個四級地震也沒有發生,孫威地震觀測點因為預報「沒有地震」而出了名,受到包頭市地震辦和包頭鋼鐵公司地震辦的表揚。

2、震前向地震部門預報唐山大地震被壓制

1976年6月26日到7月27日,孫威向包頭市地震辦趙興黃主任預報:根據包頭鋼鐵設計院地震觀測點觀測和自動記錄圖顯示,7月底8月初,在包頭市東部偏南地區可能發生很大的地震。7月14日至7月27日,又多次電話預報給趙興黃主任。結果在7月28日早晨6點多鐘,得到包頭市地震辦的通知,唐山市7月28日零晨3點42分發生了7.8級大地震!當天早上,孫威又向包頭市地震辦和包鋼地震辦預報,今天還可能有7級左右地震發生。果然當天18點45 分,唐山真的又來了一次7.1級地震。

從唐山大地震的空前悲劇來看,孫威的這些報告的預測意見都未被國家地震局採納。不僅如此,連孫威這些預報的原始記錄也被人刻意銷毀——在包頭市地震辦和包鋼地震辦,到處都找不到1976年6月26日到7月27日的值班電話記錄本了,青山小賓館「準備會」的記錄也不翼而飛。趙興黃和郝榮更是一問三不知,再追問就裝腔作勢地說,是嗎?有這回事嗎?怎麼也想不起來了。好在紙包不住火,包頭市地震辦的一位值班員終於找到了電話記錄本,但已經撕掉了7月7日到7月15日的有關頁次。好在孫威自己留下了連續完整的記錄和資料。

3、向地震部門預報四川的松潘—平武7.2級地震被壓制

1976年8月16日22點06分,在四川的松潘——平武地區發生了7.2級地震。孫威在在8月14日就斷定兩三天之內會發生7級左右的地震,用電話向包頭市地震辦和包鋼地震辦預報了,結果未被採納。

4、向地震部門預報寧夏的巴音木仁地區6.2級地震被壓制。

1976年的9月22日8時,孫威和觀測點同事一起乘火車從包頭趕到呼和浩特市向內蒙自治區地震辦汪丹主任預報: 1976年的9月23日,包頭東部偏南200-500公里範圍內,可能發生5.5-6.0級地震,震中列度約為8度。此預報從1976年的9月3日就向包頭有關部門預報了,但一直不被採納。結果,1976年的9月23日04時07分3.8秒,在寧夏的巴音木仁地區,真的發生了6.2級地震,震中列度約為8 度。

5、在地震局會議上預報天津寧河發生6.9級地震被壓制。

1976年10月21日,孫威在赴京向國家地震局預報新震情報受阻後,給國務院寫了一封預報地震的信:黨中央、國務院、華國鋒主席,從我們包頭鋼鐵設計院地震觀測點得到的觀測資料表明,在11月上中旬,華北地區還有可能發生破壞性強震,望能予以重視。

六天後的10月27日,孫威又在冶金部科技大會上代表和在京直屬單位地震觀測點負責人的匯報會上,準確預報:在11月7日到17日的10天內,中國可能發生兩次7級左右的地震,一次可能在京津唐地震老區,天津鋼廠要做好防震準備。

1976年10月30日,國家地震局劉英勇、衛一清等局級領導在木犀地河邊木板棚召開「京津唐地區震情分析會商會」,孫威在會上再次預報上述震情。但是會議結束時,國家地震局分析預報室負責人否定了孫威的再次預報,宣佈上報國務院的「會議記要」是:京津唐地區今冬明春沒有大於6級地震,京東南天津、寶坻一帶沒有大於5級地震。然而事實恰恰相反:1976年11月7日02點04分,四川鹽源泉西北川滇藏交界一帶發生了6.9級地震;11月15日21點 53分,天津寧河發生6.9級地震,天津市第二毛紡廠正在交接班的工人全部遇難!老百姓氣憤地喊著,明明知道有地震還對老百姓保密,一氣之下砸了天津市地震局的牌子,還把砸壞的牌子倒掛在原地示眾。

更可憤的是,一如唐山大地震後,國家地震局沒有在任何文字材料上留下有多人曾預報過這次地震的痕跡,此次,國家地震局再次向上級和公眾隱藏了許多地震預測實踐研究者曾準確預報過這次地震的資料。國家地震局每一次漏報地震致災後,甚至在地震系統內部堅持「地震當代能夠預測」的地震預測專家或民間地震預測專家提出了正確的預測而且被新發生的地震所證實後,仍多次向公眾隱瞞真實的情況,使「地震當代無法預測」的謬論能夠維持下去,以便保護他們能免受受問責。

6、國家地震局曾肯定孫威研製發明的地震前兆監測儀器的先進性,後卻因私利而拒絕推廣應用。

1977年2月16日,國家地震局下達005號文件稱︰「今年一月我局在山東省濟寧市召開土地電、土地應力測報地震經驗交流會,在這次會上包鋼設計院地震組介紹了地應力測報地震的經驗,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會議建議建議在重點地震監視區擴大試驗,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為此組建試驗小組,並邀你單位孫威同志參加此項工作……。」

1977年3月28日,國家地震局下達052號文件進一步稱︰「今年一月我局在山東省濟寧市召開土地電、土地應力測報地震經驗交流會。會議認為包鋼設計院研製的簡易地應力儀通過前階段實踐有預報大震臨震的苗頭,有必要選擇一些重點地區〔京津唐渤張、蘇魯皖、冀蒙晉交界地區〕進行觀測試驗。……試驗費用……,由局群測群防經費中開支。」並明確規定,籌建29個試驗點,以國家地震局文件的形式,正式立項。

在書稿中,孫威強調指出︰「這是對我發明的『包頭應力』的肯定,是對我們1976年多次成功預報地震的肯定。」

然而,不久,國家地震局在人事變動後,突然將周恩來主持制定的「群測群防」地震防範方針視為「文革遺產」,內幕卻因一些主流權威認為鼓勵 「群測群防」會給漏報震情的國家地震局帶來問責之災甚至有緻命威脅,於是製造由頭將多年辛辛苦苦建立的全國地震群測點全部砍殺和「清理」,致使被實踐證明確實「有預報大震臨震的苗頭」的孫威地震預測儀器「英雄無用武之地」。而因包頭鋼鐵設計院地震觀測點屬於「群測點」被砍掉,海內外尊重的中國最傑出的民間地震預測專家孫威「下崗」待業,失去地震前兆監測試驗點17年。直到1995年,遼寧省地震局兩位尊重孫威的地震預測專家升任有關職務,有權請孫威到遼寧合作繼續「孫氏地震預測法」試驗,「孫氏地震預測法」才重獲為民為國分憂的機遇。後來孫威得以在北京電業中學再建群測點,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又聘請孫威作為「客座教授」與長期合作共同實驗研究探索孫威儀器神奇性能的物理機制。孫威還將「群測點」建到美國,在加州建了多個地震前兆監測點。近年來新的科學實踐證明,孫威的儀器能夠在不同大陸〔亞洲與美洲〕、不同地質條件下的不同地區皆有較高靈敏度和實用性(即他的儀器1975-1978年期間曾經多次抓住過的地震前兆),可不斷重複對多次新的地震再次抓住 「確定性地震前兆」〔即「地震不可預測」專家們承認他們始終未能抓住的可以用來預測地震的地震前兆〕:如1999年11月29日12時10分遼寧省岫巖 5.6級地震;2000年1月12日7時遼寧省岫巖(偏嶺)5.1級地震;2003年5月28日19時09分21.6秒美國5.0級地震;2003年8月 16日18時56分43.2秒內蒙古巴林5.9級地震;2004年3月24日09時53分45.0秒內蒙古東烏珠穆沁旗5.9級地震;2004年12月 26日08時58分55.2秒印尼蘇門答臘西北近海6.7級地震等。

三十年來,國家地震局一直對國內堅持「當代能夠實現地震預測」的所有地震預測實踐研究者進行排斥與壓制。陳一文先生舉出20多個採用不同儀器、技術、方法實踐檢驗證明成就卓著的非主流地震預測專家。他們中的代表人物有:張鐵錚、沈宗丕、李均之教授、鄭聯達教授、呂大炯研究員〔旅美華人〕、壽仲浩〔旅美中國人〕、韓延本研究員、任振球研究員、孫威客座教授、王文祥研究員、楊武洋博士研究生、徐秀登教授、陶守正教授、、宋松、劉承昌、李階法、高發金、郭寶昌,王斌、馬未宇等。不僅如此,國家地震局系統內所有堅持「當代能夠實現地震預測」具有創新精神的專家也都一再受到打擊與冷遇,代表人物包括:汪成民教授、耿慶國教授、黃相寧副研究員、徐道一研究員、徐好民研究員、張網厚研究員、強祖基教授、曾小蘋研究員、錢復業研究員、趙玉林研究員等。

為何孫威等許多民間業餘地震預測一再勝過了國家地震局專業地震預測?

陳一文認為,國家地震局從1966年邢台地震中總結出的「小震鬧,大震到」經驗,對震前有前震的許多地震的預測來講確是成功的經驗。但是,遼寧省地震局以此成功地預報了1975年2月14日遼寧海城至營口7.3級地震後,國家地震局某些權威人士誤認為它是預測一切地震的經典模式。然而地震的發生模式是多元化的,1976年唐山大地震前以及1978年再次發生的海城地震前就沒有前震。1976年唐山地震前,雖然唐山地區許多群測點利用自己研製開發的 「土儀器」監測記錄到清楚的地震前兆、其它地方張鐵錚、孫威等不少民間地震預測實踐研究者根據自己抓住的地震前兆分析也報告自己的預測意見,皆因為不符合 「小震鬧,大震到」模式,特別是不符合國家地震局地震分析預報負責人梅世榮等人當時堅持「華北不再有強震」的判斷,因而受到堅決否定。唐山大地震悲劇發生之後,國家地震局梅世榮等權威一方面上騙中央,謊稱「唐山大地震前毫無前兆,因而無法預測」,由此拒不檢查自己背離「預防為主、專群結合、土洋結合、群測群防」地震工作方針的嚴重錯誤所造成的不可原諒的悲劇後果之責任。國家地震局幾十年來一再搬出「地震不可預測是近幾代人也無法克服的世界性難題」陳詞,蒙哄公眾。

其實,1976-1978年期間,孫威等民間業餘地震專家的預測一再勝過國家地震局專業權威的地震預測,首先是因為他們研究開發的「土儀器」優於國家地震局專業隊伍的「洋儀器」:「洋儀器」在1975年海城地震前、在1976年唐山地震前、在1978年再次海城地震前未能夠監測到可以作為地震預測可靠依據的地震前兆信號,因而聲稱「沒有前兆」,而孫威等許多群測點開發的高靈敏度儀器卻能夠監測記錄到專業「洋儀器」根本監測不到的確定性的地震前兆,並且非常清楚,完全可作為地震預測的可靠依據。

此外,孫威等民間業餘地震專家的監測方法先進——國家地震局專業地震預測當時對許多地球物理信號採取的是「一天定時記錄幾個數據」的時點觀察法,而孫威等某些群測點的監測記錄方法則比其先進——採用每天24小時不間斷連續記錄。遠遠勝過專業「洋儀器」的中國特色自主創新「土儀器」,以及不會遺漏任何地震前兆信息的新方法,緣於孫威等敢於懷疑和挑戰傳統地震成因理論——現行的、傳統的構造地震理論,是以板塊學說為基礎,以觀測斷裂帶活動為目標,認為斷裂活動是地震的成因;方法是以監測地震活動性為重點,用前震序列及統計規律「以震報震」(小震鬧,大震到);指導思想是長期觀測地形變,認為地下能量需要很長時間的聚積,應力需要很長時間的積累,使地殼發生形變直到被壓壞,能量突然釋放。有了這種片面的指導思想,就會認為一天只要定時記錄幾個數據就足夠了,用不著連續可視的自動記錄。殊不知這種長時間守株待兔的辦法,丟掉了對地震預測非常重要的許多前兆信息。

近十多年來,國家地震局儘管把衛星遙感、數字化遙測台網……等最先進的常規技術都用上,還是事倍功半,因為他們沿用的地震孕育觸發基本理論存在著嚴重的片面性、局限性和錯誤……。而且,採用更先進的數字化時,如果方法不得當,就會像國家地震局已經造成的惡果那樣,投資了數千萬元的數字化設備,某些重要的地震前兆信息卻已經嚴重失真,成為「垃圾信息」。國家地震局如果繼續迷信這些錯誤理論或過時觀念,即使再多引進現代化技術設備,也只會南轅北轍,事與願違。美國、日本、俄羅斯等地震監測先進的國家,半個世紀的研究結果證明了這一點。

孫威等民間業餘地震預測專家採用的地震前兆監測儀器,大多是根據自己探索的新地震預測理論——追蹤前兆信息,循序漸進地逼近「龍頭」——自行新研製的,而國家地震局專業地震預測權威們則採用的是進口的或者仿製的傳統地震活動監測儀器。理論的保守,方法的因循守舊,形式雖洋但是實際上相對落後的儀器,國家地震局專業地震學權威們一再敗陣於孫威等民間業餘地震預測專家。

從1976年到2006年,整整三十年過去了,孫威等民間業餘地震預測專家繼續遭到國家地震局專業地震預測權威們的排斥與壓制的狀態,竟然毫無改善!當年的壯年小伙孫威而今已成為白髮蒼蒼的古稀老人!孫威的《為唐山的悲劇不再重演》書稿,從2005年開始尋求有膽識的出版社,但至今因國家地震局無形壓力而被重重關口壓制難以問世!

陳一文獲得國內外眾多地震預測實踐研究者的支持

鑒於國家地震局今日對公眾監督的打壓,已從早期的只壓制不同意見者擴大到所有支持創新地震預測理論和實踐的網絡媒體,鑒於近期新地震不斷出現,不斷漏報,陳一文對國家地震局的嚴厲批評和對建立科學民主的中國地震預測監督和問責機制的深切呼喚,更顯得切中時弊,極其可貴,得到了國內外眾多地震預測實踐研究者的支持與尊敬。據悉,已經有人認真考慮,要依法狀告國家地震局,提出不作為瀆職行政訴訟,追究其長期壓制地震局系統內以及民間業餘地震專家、逃避公眾合法監督的法律責任。

對於陳一文的工作,唐山大地震悲劇的研究者、知名作家張慶洲先生(著有暢銷書《唐山警示錄——七、二八大地震漏報始末》)高度評價道:陳一文對中國地震預測實踐研究者跟蹤調查研究與社會活動工作的意義不亞於中國地震預測實踐研究者群體的地震預測研究工作本身!

我們可以說,科學民主的中國地震預測監督和問責機制建立健全之日,就是中國人民徹底控制地震之災之時。

(本文已經陳一文先生審定)

2006年 10 月 14 日三稿於深圳「早叫廬」(//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民眾解囊助災民 騙子藉機行騙
廖祖笙:人民經受得起多少類似變相的殺戮?
汶川地震--國人有權要求徹查
長平:從父母避難看救災的遺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