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5月20日訊】互聯網原本是學術界及軍事國防部門為了相互聯絡,而建立的互通資訊管道,現已發展成為全球性的網際網絡,提供全球各國公民跨越國界的自由交換、分享資訊的便利性,並且僅依賴某些非正式的協議維繫相關資訊在網絡內的交換。
此項便利工具卻給一些有心者透過監視、控管的方式攪亂常規,阻撓網友與網際網絡的連線。某些國家基於政治等理由,逐步增加對線上資訊的監控。在廿一世紀的今天,「網絡自由」有相當的變化,網絡監視制度如滾雪球般的蔓延,不只是各類機構用以阻止員工上網,甚且至少有廿六個國家(主要分佈在中東、北非、亞洲以及前蘇聯)選擇性的阻止人民上網取得資訊及發表言論。例如中共及一些政治獨裁者,不容許異議份子在網絡上散佈有關政治方面的訊息。
新書剖析全球網絡過濾程度
英國廣播公司(BBC)本年三月廿五日報導,二月份出版的《拒絕網絡過濾的實務與策略》(Access Denied: The Practice and Policy of Global Internet Filtering)一書,對全球各國監控網絡的情形有詳細的剖析。本書的作者都是致力記錄全球網際網絡過濾情形的「開放網絡運動」(OpenNet Initiative)的研究人員。
該書的作者之一──多倫多大學公民實驗室(The Citizen Lab)主任羅納德.德貝特(Ronald Deibert)與哈佛大學法學院、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研究人員,花了五年的時間測試在四十餘個國家上網的情形。研究群反覆嚐試由這些國家的一千餘個國際新聞和其他網址存取特定網站,同時選擇相應各國的一些本土語言網站進行存取。
根據《自然雜誌》二零零八年三月十二日對本書發表的評論指出,本書的前半段敘述網絡過濾對政治、執行、技術、法律及社會等方面所產生的效應,網絡過濾的效應依其所運用的工具及精細度而定,例如,直接封鎖某個網址相對於封鎖特定議題的資訊,要來得容易。因為封鎖特定網址無法阻止新的網址出現類似的內容,但封鎖特定議題的工具則沒有這個漏洞,中共是運用封鎖特定議題工具的佼佼者。
作者們在該書的後半部份詳載他們在二零零六年所作的調查,長達二百頁的內容包括全球八大區域四十個國家的網際網絡使用情形、法規及監視制度,證據顯示,其中的廿六個國傢俱有監視制度。這部份資訊相當重要,也甚具參考價值。
中共狡猾封鎖網絡
該研究發現,有十個國家經常運用審查制度,阻止其公民瀏覽網絡內容。這些國家包括中共、伊朗、沙烏地阿拉伯、突尼斯、緬甸和烏茲別克斯坦,前三者是最積極的管制者,運用各類技術,包括網絡監視。
德貝特表示,網絡監視對異議份子的威脅是最大的,不但危及他們的生命安全,也使他們無法在網絡上傳輸資訊。
雖然人權團體及網絡團體都致力提高大眾對網絡監視制度的關注,但實行該等制度的國家,例如中共變得更為狡猾,採取選擇性封鎖的手段,也就是所謂的「即時封鎖」。在特定的關鍵事件,如示威抗議或選舉時,選擇不符合它們利益的網絡內容,並予以攻擊。
例如緬甸軍人政府在鎮壓和尚抗議事件的同時,立刻封鎖整個網絡;中共最近在YouTube網站的錄像分享網址,出現西藏抗議者的抗議畫面後立即封鎖該網站。中共還有一項惡名昭彰的「金盾工程」(Great Firewall),嚴格控制網絡。
本書另一名作者哈佛法律學院博克門社會與網絡中心(Berkman Center for Internet & Society)執行長約翰帕爾弗雷(John Palfrey)表示,某些國家正在考慮是否要繞過全球資訊網絡(也稱為萬維網,World Wide Web),建立自己的區域網絡,例如中共萬維網以及伊朗萬維網等。因此,如果說在中國境內上網與在美國境內上網的瀏覽經歷有所不同,一點也不誇張。
網絡技術道德責任
然而,未來隨著上網工具的愈趨多元化,如手機及其他連線工具,網民上網的方式將更為便利,咸信中共等積極管制網上自由的國家,必須依賴更多的監視技術封鎖網址。因此,先進國家研發的網際網絡技術,都很有可能被中共反過來用以控制、鎮壓異議份子。
本書亦有專章討論規範銷售網絡監視工具企業的道德責任,約翰帕爾弗雷在接受《商業週刊》訪問時表示,某些美國公司建議制訂網絡道德準則,帕爾弗雷指出,這些原則至少應涵蓋目前保護線上言論及隱私的最佳典範,以確保簽署本項原則的公司,落實此等原則的執行。◇
(此文轉載《新紀元週刊》67期西方看中國)◇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