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中的數字遊戲

標籤: , ,

  管理離不開數位,尤其是電腦技術的發展,使“數位化生存”幾乎成為當今世界的共識。但是,數字是不是真的對管理就那麼有用,尚需推敲。

  一個博物館的講解員,對觀眾介紹一種化石。她鄭重其事地告訴人們,這種化石距今已經有三萬零二年。有個參觀者不解,問她如何知道得這麼精確?回答曰:她剛剛來時,主管告訴她這種化石有三萬年的歷史,而她來這裏已經二年,加起來就是三萬零二年。

  這個笑話並不好笑,反而能夠使我們對那種看起來很精確的資料保持必要的警惕。講解員本人可能並不是有意造假,只是追求精確過了頭。

  在某種意義上,適度追求精確是非常必要的。“用資料說話”常常是一些管理者的口頭禪。這在一定程度上無可非議,因為管理必須有一定的精確度。所有的資訊都模棱兩可,沒有恰當的邊界,這種模糊性不會犯錯誤,卻會使管理者無措手足。唐朝有個宰相叫蘇味道,凡是向他請示問題的,他都會一邊用手撫摸著椅子(當時叫床)的邊棱,一邊哼哼哈哈地說此亦可彼亦可。這是“模棱兩可”這一成語的來歷。出於對這種“模棱”的反感,同樣也是出於現實管理的需要,資料是必要的,而且還得具備一定的精確度。

  從人的心理反應來看,資料可以給人以“可靠”的心理感覺。姑且不論資料是否真的可靠,僅僅有翔實的資料本身,就能使人產生一定的信任感。因為人在潛意識中總是希望增大確定性,消除不確定性。給你結論完全一樣的兩篇文章,一篇僅僅是講述了觀點,而另一篇有大量資料和表格,最後聲明“根據上述資料,本文認為如何如何”,你更相信哪個?正因為資料具有這種“安定人心”的心理效應,所以,人們往往力求資料盡可能精確。而這種對精確的追求,許多時候已經超出了管理決策的實際需要。現實中某些統計資料的精確程度,並不一定越高越好。從原則上講,對這種資料的精確度的追求是有限度的,要以滿足決策需要為准。許多數位並非原始資料,而是二次三次甚至多次計算後的再生資料。對這種再生資料超出原始資料精確度的追求,顯然是一種浪費。

  更重要的是,由於精確的數字往往更能誘使人們相信,作假者就常常以數字的精確來掩飾其虛假。現實中為了促使人們把假的當作真的,凡是刻意作假的,往往資料非常精確。比如,在“大躍進”浪潮裏,經常可以看到這種精確的資料。權威黨報就曾經這樣報導過:福建英湖社再奪高產冠軍,花生畝產13241斤;湖北省應城縣春光農業社生產隊長甘銀髮種的早稻平均畝產10597斤;廣東省連縣中稻畝產60437斤;青海柴達木盆地賽什克農場第一生產隊的小麥畝產8586斤;廣西環江縣紅旗人民公社中稻畝產130435斤……這些駭人的資料,都精確到了個位。根據這種“精確資料”做的決策,能靠得住嗎?

  再進一步,精確的統計不見得比經驗估計更準確,尤其是那種不斷變化著的數字,由於統計截止時間的誤差、計量中的錯誤、匯總中的偏失等等原因,往往比不上經驗豐富的行家估計得更準確。

  當然,本文所說的數字是指管理活動的一般數字,而不包括必須用資料說話的數位,如會計報表就不在此列。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就是平均數問題。因為平均數哪怕再準確,也不能反映出分佈態勢。所以,平均數即使是真實的,也往往是用來掩飾分佈態勢尷尬的一種方法。管理者遇到數字,首先要做的是揭起數字的“蓋頭”看看它的真實面貌。

文章來源 : 行銷網 www.xingxiao.com

相關新聞
【救護日記】第一次送病患到心臟科加護病房
任性創業法則:誠徵CEO
任性創業法則:附加價值
媒體廣告銷售就是觀念銷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