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5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于止戈編譯) 對全球脊椎動物的最新調查資料顯示,在最近三十五年中﹐生物多樣性﹐也就是生物種類下降了將近三分之一。但是﹐生物學家表示﹐即使是樣的估算﹐也可能低估了人類對地球生物數量的實際影響。
所謂生命地球指數(Living planet index , LPI)﹐包含了1,477種脊椎動物近4,000個族群﹐以反映人類對地球生態的影響。LPI的計算是基於廣泛的族群調查數據,例如漁獲量,或者大型的鳥類生態調查計劃等。
新數據顯示在1970至2005年間,全球的LPI下降了27%。這意味著世界沒有達成2002年簽署《生物多樣性公約》(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CBD)時所設定的目標。
這項結果將公佈在世界自然基金會題為《2010及未來:生物多樣性的挑戰》(2010 and Beyond: Rising to the biodiversity challenge)。
動物研究所(Institute of Zoology)的研究人員,同時也是報告作者的羅(Jonathan Loh)認為各國政府並未完成承諾,導致生物多樣性持續下降。
*全球概況
生活在地面上的脊椎動物減少了四分之一,絕大多數是從1980年代開始銳減的。
到上世紀90年代末﹐海洋生物也開始驟減,迄今減少了28%;自上世紀80年代末起淡水物種以減少了四分之一。
羅表示最戲劇性的減少發生在熱帶,熱帶地區的陸地生物平均族群數量減少了46%,而它們身在溫帶的遠親整體上並沒有變化。
不同地區的淡水脊椎動物有不同的變化趨勢,看來訊號不甚明顯。歐洲與北美洲的族群未發生變化,而亞太地區的族群數量自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銳減。
全球各大洋中,偏北方的脊椎動物族群數量原本穩定,至1990以後才有減少的趨勢;相對而言,南方大洋的族群數量還是顯示急遽下降。但是南方大洋的調查數據本身也有限。
*實際或比調查結果更遭
羅表示,LPI主要針對脊椎動物,相對來說監控得比較好,現在研究人員也開始收集無脊椎動物的數據。不過這方面的調查還比較片面﹐不夠有說服力。
他補充說﹐這次調查的數據有點過于側重「鳥類」。這是因為鳥類族群監測得比較好,LPI追蹤了811種鳥類,但是魚類的追蹤卻只有241種、哺乳動物302種。
實際上LPI以魚類的數據作為重要指標,因為全世界有三萬種魚,相較之下鳥類有一萬種,哺乳動物只有5,400種。
但是正因為如此﹐羅認為實際狀況可能比調查數據還要糟;因這次調查數據顯示﹐鳥類的情況比魚類要好。假如說調查數據鳥類比重過大,那我們其實便低估了全球的族群減少量。
*不完整的概況
另外拉丁美洲與非洲並沒有完好的數據,羅認為這很讓人沮喪。通常物種越多的地區數據反而越少,比如英國生態監測得很好,可是物種很少。而真正重要的是查出類似亞馬遜盆地這類地區的實際狀況。
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報告搶在生物多樣性的全球研討會前出版,五月十九至三十日將舉行《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第九屆大會,這次大會將討論公約已經達成哪些成果。(//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