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5月15日訊】地震是可以預測的,這是人所共知的。而且在現代科技發達的今天,這已經不是甚麼新鮮事了。只是在預測準確性方面的研究工作,還有待於進一步地加深和提高,這也是人所共知的。隨著現代科技發展步伐不斷加快的發展,這個方面的研究,照理說應該有了非常大的進步,但是人們目前似乎還是很少看到更多的公開信息。
信不信由你,地震還可以通過觀察雲層的走向或是圖像來預先知道的。這也已經不是甚麼神秘稀奇的事情,早在古代人們就已經有文字記載。而且,今天也有很多人,把這一門民間技術發展得更好。例如,聞名於世的1976年夏天中國東北唐山大地震前,日本精於地震雲研究的專家就已經拍到過照片,並且預言一定的時期裡,中國的東北西南走向方面將要有一次八級左右的大地震,只是那時還不知道具體的時間和地點罷了。這些照片曾經在70年代底至80年代初中國的大型畫冊《人民畫報》裡登載過。
另外,中國科學院也有人在從事這樣的科研工作,由於公開的信息資料的不夠,尚且沒有辦法說出目前的研究水平和狀況。但是張太太說,她要讓大家知道,早在八十年代中期時,她就讀過有關普及這方面知識的書。那是一本很薄的小書,是在北京大學圖書館借出來看的,作者是中國科學院的研究人員,名字有三個字,現在只記得起叫甚麼「大」,忘記了是姓甚麼。當時由於知識面的限制,她說能夠看懂的內容不多,只是看懂了一些常識性的東西,記住一個大概。例如,知道了三種地震雲的樣子﹕稻草形,草帶狀和斷層塊。
張太太因為自己的生命與地震有說不完道不盡的緣由,自從讀了那本小冊子之後,自己就在行走或者閑來無事之時,試著觀察過雲層的情況。例如知道了放射狀的稻草雲,像飛機噴霧那樣長條形的繩雲,以及陰天雲層裡出現大版塊斷層的雲,等等,因為她記住了那本小書裡說過的,這些都有可能是地震雲的情況。而且,有了這種樣子的雲之後,一般要在空中出現多次,因為天氣,季節,地理或者其它各種各樣的因素,即使有了這樣的雲出現,也不一定會發生地震。但是如果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裏,這樣的雲一直還有的話,那雲層所示方向就差不多要有地震的問題了,而且,那本小書裡說的,雲層的濃厚決定了震級的大小。
張太太根據觀察地震雲的情況,還應驗過兩次地震。
第一次,1989年夏天在昆明居住時,東北天邊早晚出現的稻草雲持續將近兩三個星期,只是雲層的情況顯示將不會有太大的地震級別。即使那樣,她還是認真持續觀察了一段時間。後來那個方向真的發生了一次地震,那時的報紙廣播都報了這條消息﹕在昆明東北方向嵩明地區的地震為4.8 級。只是在那之前,張太太因為沒有辦法測出何時何地會有這麼一個地震,即使她同那時周圍的朋友們講了,他們也沒有當一回事,後來大家都經歷了那一時刻之後,都說這看地震雲的事情還挺神秘的。
那是一個上午8點半左右的時候,當張太太發現書桌上花盆裡種植的文竹輕微搖動,但是當時四周圍又沒有一絲風,同時,她還感覺到椅子和自己的身子有一些不由自主地輕微緩動。這時候,她渾身的汗毛都快要豎完了,那不是害怕,那是激動的﹕地震啦﹗自己地震雲的觀察果然應驗了﹗幾秒鐘後,宿舍隔壁房間的吳老師大喊著「地震了」而衝出房間準備下樓跑出居住樓房時,張太太這才趕快招呼和打住她,告訴她不要緊,這個地震級別不會高的。當時幾個房間被她驚擾的人們才算放心下來,要不然他們可能會爭先衝到六層的高樓之下的﹗
第二次,1991年夏天五六月左右,張太太在紐約長島居住時,在一個週末中午出門的短途旅遊路上,西北天邊出現過一條類似飛機噴霧的帶狀雲,又長又粗,不可能是飛機所作。當時是一個中午時間,天空四週晴朗無雲,這麼一大條東西因引起了她的注意,張太太當時還順手拿起相機把它照下來,還對身邊開車的先生說這是一個漂亮的地震雲,不過這個地震不會大,頂多4級。先生已經習慣太太的胡言亂語,當時不與為然,因為她」咋乎」的次數已經足以讓其耳朵生繭子了。哪知道,第二天下午,張先生居然抖著聲音從辦公室打電話給家裏的太太﹕紐約地震了,4.2級﹗廣播電視和網頁得到的確切消息﹗
從此,張太太身邊一些人相信了張太太說的「地震雲可以觀察」的說法。然而,張太太自己卻一直沒有信心說這東西就百分之百的靈驗。因為後來一直養成的觀察習慣,看到過更多的地震雲,但是都沒有得到任何公開的消息報導來證實她的判斷,大概這類地震的級別太小,不足以讓人們意識到而已,或者因為多種綜合原因,有了地震雲出現但是始終沒有震出來。
自那以後,老張也不再說太太是亂講,而是說「甚麼時候才會顯示出真本領而不是應驗巧合的事」﹖對此張太太也無言以對,因為她畢竟不是這方面的專家,只是個業餘愛好者。當然,要問張太太為甚麼對觀察地震這東西感興趣,那又是後話了,而且這是一個很長很長的傷心故事。她希望將來再同大家慢慢道來。
張太太認為,地震雲只能預測大概而不能告知具體,這也許正是這門科學發展到今天還是那麼緩慢,甚至還不為人所知的原因之一,特別是還需要考慮與地磁場有關的更多的氣象、地質、天體等綜合變化因素的影響,因此由地震雲來預測報告地震消息,要比從雲層來預測報告天氣消息更難得多。現在人們由雲層變化而預告天空的天氣情況已經是相當準確了,然而由地震雲層的變化來預告地震情況,她堅信是有的,但是目前不知道為甚麼。一直還沒有更多的預報成功的公開信息。
張太太說,今天在這裡重新提及這個問題,是希望有人真的有志於這項科研,並且推動這方面的發展,使之造福於人類。
後話﹕
2008年5月12日下午2點之後(美國的凌晨時間)中國西南部四川汶川發生大地震,6小時後張太太在美國的互聯網上讀到新聞。她根據新聞描繪,判斷這對第一故鄉那邊危害不是太大,但是還是馬上給仍然居住在那邊的母親電話過去給個問侯。
一番報平安的寒暄問侯之後,母親在那邊特地驚喜地說﹕沒有想到她也通過地震雲預知了這次地震。據她講述,她曾經告訴周圍的朋友,當時怕他們驚慌或者說她「造謠」,特別加註了「居住地區不會有太嚴重」的話語來安穩民心。母親在電話那頭興奮地說,地震之時,老年朋友們大家正在樓下院子裡聊天休息,樓上的居民有了感覺到跑下樓之後,大家才注意到剛纔的頭暈和傾斜感覺,驚恐之後大家都互相致意共道平安。
母親特別講起,人們都記得她在一兩週之前給他們指看地震雲的事情。而且母親從前多次講過,沒有人聽,應驗後大家也忘記了,只有這次是大家幫她記住了﹗大概是震級特別大的緣故。母親說,當大家詢問為甚麼會懂得地震知識時,她的回答是﹕女兒從前教會的。
張太太在電話這頭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從前是如何把學到的地震雲知識教給母親的,至少那個時候大家對其這麼一點「彫蟲小技」是不足一撇的。張太太回想起來,大概是那個時候她到處嘮叨同別人談感想時,母親多多少少把這些「餿鍋巴湊臭冷飯」給「吃」下去了,而且沒有想到後來居然消化成自己的知識,而且還成功應驗了﹗張太太多麼希望各個地區能夠有更多人能夠學到這個普通常識﹗
========================================
附﹕
附件1
專家測出地震前大氣電漿濃度會急劇縮減
【大紀元7月1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花蓮縣10日電)預測地震一直是人類的夢想,但至今還未有可靠的儀器可以提前警告人類,不過專家利用地震前後大氣電漿濃度的變化來證明地震的預報,已經有了初步的成果。中央大學太空所所長劉正彥表示,他統計大批資料發現,地震前大氣的電漿濃度急劇壓縮到正常值的65%。
宇宙中95%以電漿態存在,地球最大的電漿實驗場是在距地表50公里至數千公里的高層大氣中,由於其中充滿了電子和各種正離子 (又稱電離層),這個實驗場設有多種儀器、雷達和衛星接收器,並利用各種模型研究太陽風暴、地球磁場擾動、大氣層的惡劣天氣,乃至於地震對電離層的影響。
劉正彥表示,台北和高雄之間的電漿濃度是全球最大的地方。由於地磁赤道往上送落下來,正好落在台灣西部,於是引起他的興趣,根據過去40年、50年的氣象資料做研究;當921地震之後他回溯到從1994年起,發生在台灣規模5以上的地震170筆資料統計研究。
結果他發現,從地震前1到5天,特別是早上十時到下午五時之間,有可能出現電漿濃度異常現象,急劇壓縮到只有正常值的65%,然後又恢復到正常值,而且921地震前甚至壓縮到只有正常值的50%。
這項結果他已經發表在GRL(地球物理信函期刊)上,受到國際的矚目,等於為人類打開地震預測的一道門,接著劉正彥再以GPS(衛星定位)去測量2000年到2002年間距地表90到2萬公里的空間的電子濃度總和,結果衛星定位系統所測出的結果和先前以大氣電漿濃度所測的結果相吻合,而且也發表在AG(歐洲地球物理期刊)上,證明這條路可行。
劉正彥指出,下一步工作就是要以物理機制去解釋地震前後電子濃度的異常結構是如何產生的。
7/10/2004 10:13:14 PM
附件2
加州防範地震展出家庭用新型測震儀
【大紀元6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褚盧生洛杉磯三日專電)加州地震安全防護委員會主席麥卡錫(Richard MacCarthy)今天在以華裔居民為主的「小台北」蒙特利公園市呼籲民眾對地震的防範千萬不能掉以輕心,現場同時展出家庭用新型測震儀,可以在第一時間發出警訊,以便迅速做出反應。
加州一向是地震頻繁的地區,不論北部舊金山或是南加洛杉磯附近的北嶺,都曾出現令人驚心動魄的強烈地震,雖說近兩年沒有發生芮氏地震儀六級以上的地震,但是小規模的地震依然不斷。
美國著名的一些地震研究機構,包括位於洛杉磯的加州理工學院,三不五時的會對社會大眾提出警告──加州仍是隨時會出現強度地震的危險地區。麥卡錫今天在蒙特利市公園市府特別指出,雖然地震來臨的時間難以預測,但是卻不能疏於防範,因為任何一次強度地震都可能會帶來人財兩失的毀滅性災難。
現場展出的一家地震警報系統公司所製造的新型輕便型測震儀,可以安裝在每一間家庭的臥室或廚房的角落。該測震儀透過對震動的敏感偵測,能夠在地震來到前20至30秒發出連續的嗶嗶聲,讓睡夢中或是操持家務的人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應,以減少地震帶來的損害。該輕便測震儀,每具售價約一百美元,據解說員指出,20至30秒的時間若能做出適當的防範,往往可以把傷害減低到最小的範圍。
6/4/2003 7:40:34 PM
附件3
科學家正努力找出 地震前兆設法提出預警
【大紀元7月1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東縣12日電)許u22810 多先進國家已投入大筆經費和人力研究地震預報的可能,不過至今尚無好消息,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副教授顏宏元指出,爭論地震預報的關鍵在於有無可靠的地震前兆,目前科學家正在運用幾種方法試圖找出答案,及早提出預警,減低地震災害至最小的程度。
顏宏元表示,地震能否預測在地震界引起熱烈的討論,正反意見均有,主要原因是科學界可能尚未完全瞭解地震本身的特性和破裂過程,而這項爭論的核心在於能否偵測出地震前兆,目前世界各地都有前兆的報告,但並無充分解答。
他解釋,科學家正在利用幾種可能的方法來分析,其中統計分析法是針對過去某時期在某地區發生的地震資料加以統計;地球物理法是利用儀器監測地殼應力增加時所衍生的地球物理異常現象,如地震波速、重力、磁力、地電監測。
地球化學法則是測試土壤和地下水的含氡量、地下水位、地下水混濁度;動物行為異常主要是地震發生後,尋找出前兆現象與原因,整理和歸納,例如地震發生前烏龜往北爬、鱷魚不安等傳說的現象。
顏宏元指出,過去台灣在地震預測的研究有限,但是國內的學術單位曾用不同的地球物理法來探討台灣地區地震前兆,雖然沒有歸納出具體有效的預測方法,但是有一些可能與地震有關的異常前兆被監測到,還是令人相當興奮。
他舉例,921地震後,學術單位曾比對全國8個磁力站,位於車籠埔斷層北端的鯉魚潭站,自1999年8 月到10月22日,記錄到振幅超過 200伽瑪以上的擾動,曾文磁力站也在同年 9月到11月6日記錄到振幅150伽瑪的擾動,其它磁力站則無,這兩個磁力站剛好位於車籠埔的南北兩端,這都是值得分析探討的。
另外中央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所長劉正彥也利用大筆資料,發現地震前1到5天內大氣電漿濃度異常減少的現象,可能與大地震有關,這項發現也刊登在國際期刊上,但是還要再就物理機制深入研究。
顏宏元強調,還有許多相關前兆資料與地震有關,都有待檢討分析,但也給學界很大的鼓勵,而且台灣的人才、設備、資料均比十幾年前進步,此時應該是最佳的時機進行有系統的地震預測研究。
7/12/2004 11:16:00 AM(//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