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雲編譯)早在兩年前,科學家就已發現與進化倫相左的事實,既地球上的生物發生過大規模滅絕。最近科學家的新研究提出,地球上的物種興衰是因太陽系穿越銀河系所致,因此推測有地外因素、人類未知的宇宙力量控制著地球上的生命。
據美國《生活科學》(Livescience)4月23日報導,科學家們表示,由於太陽系穿越碟盤狀的銀河系運行,因此地球上的物種興衰可能與太陽系的這種起伏運動有關。
兩年前,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就已發現,海洋化石的記錄表明,生物多樣性、也就是這個星球不同物種生存的數目,是以6200萬年為週期增加和減少。地球上的生物至少發生過兩次大規模滅絕。一次在2.5億前的二疊紀,另一次在約4.5億年前的奧陶紀,這兩次都對應著生物多樣性週期的高峰期,而這些事實不能被進化論所解釋。
因此,針對物種滅絕,堪薩斯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最近提出一個地外因素的解釋。他們的設想取決於這一事實,宇宙中的星球不是固定在太空中,而是四處走動,有時快速穿過銀河系,或許參加短暫的宇宙「聚會」去儘量接近另一星球。
特別是,當我們的太陽系朝向或遠離銀河系的中心運行,也是在向上和向下的穿過銀河系平面。這個完整的上升和下降的週期為6400萬年-類似於地球生物多樣性的週期。
堪薩斯大學的這項研究獨立證實了生物多樣性的週期,並提出一個新穎學說,即太陽系在銀河系旅行是地球物種興衰的原因所在。
研究人員說,一般情況下,我們銀河系的磁場會擋住「星系風」以保護我們的太陽系,但每隔6400萬年,太陽系的週期性旅行會使自己置於銀河系平面之上。
堪薩斯大學研究員艾鈞恩‧米勞特(Adrian Melott)表示:「當我們的太陽系走出銀河系磁盤之外,我們缺少保護,所以地球會接觸到更多的宇宙射線。」
該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布魯斯‧利伯曼(Bruce Lieberman)認為,地球暴露在宇宙射線下,致使生物受到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此輻射可能會導致生物體發生較高比率的基因突變,或干擾他們抵制DNA被損傷,而DNA損傷可能導致諸如癌症這樣的疾病。
此外,宇宙射線還與雲量增加有關,通過雲阻止更多的太陽輻射導致地球降溫。它們還與大氣中的分子相互作用產生氮氧化物。這種氣體侵蝕地球的臭氧層,而臭氧層保護我們免受太陽有害的紫外輻射。
史密森自然歷史博物館(Smithsoni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的古生物學家理查德‧班巴奇(Richard Bambach)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但他興奮的說,生物多樣性週期已被獨立證實,但他警告,銀河系的假設仍處於初期研究階段。
如果未來的研究進一步證實銀河系和生物多樣性有關,將會迫使科學家們拓寬思路,找出更多影響地球生命的地外因素,利伯曼說:「也許不只是考慮地球上的氣候和地質構造」,還「必須開始更多的思考外星環境」。(//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