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這就是答案了:母愛是天性。我的臍帶也曾和媽媽相連,媽媽也曾給我圓滿的愛…
一歲半的女兒在我懷裡喝奶,兩隻澄亮的眼睛和我的對望,看得很深很深。那是產後六小時第一次餵母奶起,我們之間時時相互尋找、相互確定的凝望。
透過記憶的眼,我看著小小的我窩在媽媽的懷裡,摸黑吵嚷著:「媽媽不要睡,聽我唱相思燈!自-古-紅-顏-多-薄-命…」當時三歲的我,不會知道這是少數我對媽媽的愛的鮮明記憶。
那個夜晚過後,媽媽柔軟懷抱的溫度,一如掛在驢子面前的紅蘿蔔,讓我終日追逐卻得不到。窮,所以大人為了過日子已身心疲累,加上我有個家族長女的大姊、懂事的獨子哥哥、伶俐可人的二姊、和乖巧的么女小妹,媽媽的疼愛很難輪到我。我卡在尷尬的位子,頂著一頭西瓜皮幫妹妹綁好烏溜溜的馬尾巴,再趕忙追逐二姊長長辮子上的蝴蝶結。不曾對媽媽透露我有多想留長髮,她已經夠忙了,屋裡屋外,一家老小,還有田裡從不止息的苦活兒。閉上嘴巴,我跟在媽媽身邊,蹲下洗衣、彎腰下田,媽媽簍小蝦我採水茼蒿,媽媽熱油鍋我洗菜。
媽媽不會知道,當姊姊在招待來家裡玩的同學時,我同學釣魚的腳踏車隊經過我工作的田邊,留下一陣嬉鬧的笑聲。我沒說,我以為媽媽看得到我勞動的身影。可是,沒有發出聲音的我,還是沒有得到她的注目,我不知道自己有何價值。很快的,在青春期的作用下,我找到了一種方式來博取注意:那個早晨,媽媽忙得太晚叫我起床,我在她面前摔掉了她匆忙打理的便當,呵,奏效,媽媽只是蹲下來收拾飯菜而沒有罵我,甚至好像為了我的舉動而難過。往後的五、六年,類似的火爆劇隔一段時間就上演一次,以確保我在媽媽心中起的些微作用不要散失。粗略的對待、僵硬的依從,隨著我慘綠的年少歲月演變成我和媽媽的相處模式。天知道那不是我想要的,那只不過是我索求關愛的愚蠢方式。
讀書,為了離家,那是最正當理由。離開家自力讀書,怕在電話裡沒話說,我不喜歡打電話回家。回到家依然只會趴下來拖地、踮腳剪竹籬笆,不會說柔柔軟軟的話,那些撒嬌的事,姊妹們向來做得比我好得多。我還是沒說,媽媽也不會知道,那個依然勤快的身子裡有一個缺口。
我像個缺了一角的圓,轉向感情世界尋找失落的缺口。一個不愛自己的人卻說著「我愛你」,讓看似繽紛實則混亂的情感,掩飾我心底的荒蕪。
也許生一個女兒,讓我全心照顧她,給她我所能給的愛,我就會知道媽媽的愛是什麼?先生暖暖的手握著我的手,陣痛儀器列印出的疼痛指數已高過紙張邊緣了,我閉上眼仔細品嚐疼痛,這黑色的痛,像暗夜疾行的列車駛進了隧道,但不及心裡荒涼之境的幽暗。進產房,女兒在八分鐘後與我們見面,醫生高高舉起圓滾滾的粉紅嬰兒,我看見那條流通血脈、粗大厚實的臍帶,真真切切連接著我和她。就在那一刻,我的心翻湧起幸福的巨浪。我知道列車已衝破了幽暗。我的身體、我的心靈沈浸在白亮、輕柔的喜悅裡。汗水縱橫的臉上交錯著止不住的淚,我想這就是答案了:母愛是天性。我的臍帶也曾和媽媽相連,媽媽也曾給我圓滿的愛,只是,我的嫉妒和埋怨鑿出了我自身的缺憾,我對愛的渴求啃噬了曾經圓滿的愛。
有了女兒,我和媽媽有了聊不完的話題:女兒四千公克,原來我自己也是四千二的大寶寶;女兒四個月大長牙,媽媽說幾個小孩就我最早長牙;長牙時牙齦痛癢,我常常把媽媽的乳頭磨咬破皮,她擦擦血漬,換一邊繼續餵哺;女兒睡前哭嚎一兩個小時,將近周歲才改善,媽媽說我直到三歲認了乾媽才變乖。因為女兒,我得以知道媽媽記得每一個小孩的成長細節,也包括我。
女兒全然的依賴和單純的愛,直接而強烈,每一天她都用她獨特的方式在教育我、訓練我–要堅強,別軟弱;要寬容忍讓,不可粗率相待。常常覺得在她出生的同時,帶著我此生的功課表,而小小的她給了我大大的功課,第一堂是:她只有我這個媽媽,別人無法給她媽媽的愛。一天一天,我緩慢地學著珍視自己。缺口還在,但我依稀看到療癒的希望。為女則弱,為母則強,是愛帶來了力量,讓我這個不及格的女兒有力氣學習做一個母親。
十幾天沒聽到媽媽的聲音,我打了電話回家,「妳想到啦?」現在反而是媽媽用淡淡的埋怨,在向我撒嬌。@*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