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百鳴﹕腦死男子為什麼會奇蹟醒來?

任百鳴

人氣 778

【大紀元3月29日訊】(當今世間許多超常事件的集中突發,絕非偶然,或許與人類步入特殊的歷史階段的天象有關。有人一笑了之,有人三思而悟,人們處事的態度此刻很是關鍵,適時更新對生命的認知更顯意義非凡。就是說,誰能從固守舊有的生命概念的框框中抬一抬頭,誰或許就能看到一片新天地。)

札克的奇跡復活

據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報導,去年11月17日,美國一名二十一歲男子札克•丹拉普,因為駕駛越野沙灘車發生車禍受傷,被德州維契托瀑布市的聯合區域健康照護體系醫師宣佈死亡,札克的父親道格•丹拉普見過兒子腦部掃瞄的結果,當時看不出腦部有任何活動,也完全沒有血液流動。

鑒於札克生前在駕照上宣稱願死後捐獻器官,家人決定讓他以植物狀態「活」著直到其他人需要器官。四個月之後,但是就在準備摘除器官捐獻的關頭,竟奇蹟似地死而復生。

這起腦死復生的生命奇事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出院後札克在3月24日和家人一起上了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 )晨間節目「今日」。札克說,自己至今記憶猶新的一件事,就是曾清楚的聽到醫師宣佈他的死亡。而那時,他的腦電圖是一根直線,那麼這個記憶存在哪裏呢?

無論現代醫學對人體生命死亡的定義如何界定,由於現代醫學只能局限在這個三維時空中研究身體,完全忽視生命的真正主體「元神」的存在,才會遇到這樣的尷尬之事。

其實,超越三維時空,才能看到生命的真相。修煉界早已破迷,身體如同一層外衣,因為世間的因緣關係,當元神穿進這件外衣,就成為了這一人身的主宰。

同樣當他離開時,身體也就隨之表現出「死亡」 ,停止了心跳,腦電波的消失。當然由於身體本身也是這個三維時空中的物質,像養花養草一樣有時可以用外力維持,也養成為了「植物人」 ,還可以穿的衣服再次等待主人回來。

一切奇蹟的發生就是在等待「元神」的回來,有的身體很幸運,像札克一樣,他的元神又回來了。當然,很多的情況是元神一去不返,但也有被叫回來的,難怪中國農村有哭靈的風俗,看來有其悲傷之外的生命道理。

農村婦女的元神被叫回來了

一位修煉者記述了自己早期的一次元神離體的經歷,因為直到修煉後才明白那次經歷的含義。

「大約在一九七零年左右,有一天下午,大家都在外面排隊提水,我母親在那排隊壓水,我往屋提。這桶水剛提到門口,我就感覺到心砰砰跳得特別厲害,頭嗡嗡叫,眼前發黑,我知道又要休克了,就放下桶大步往屋裡跑。心裏想:快跑,趴炕上,可別摔在地上,那多髒。怎麼爬到炕上休克過去就不知道了。

我就知道自己在空中飄,往東南方向飄,在藍天白雲的天上飄,越飄越高。看遠處還有十幾個人,有老有少,有拿拐棍的背著包的,還有婦女用胳膊挎個包的,還有抱小孩的婦女,都不認識,卻都往東南方向飄,我也跟著她們往那飄。忽然飄到一座很長的能有200米左右的灰白色的拱橋頭上,橋的底下有很多洞孔,大家都站在了橋頭。我們沒飄來前那兒已經站了不少人了,但互相都不認識也不說話,都往橋上看。

橋的中間大概離我們有100多米的橋面上有兩個穿的像蘇聯軍隊穿的那種長大衣的衛兵,戴著大尖帽,背著上刺刀的槍來回交替走動。有人想過橋被攔了回來,說要路條,沒有路條不准通過,這時有幾位老人緩緩走了過去,到那兩個衛兵模樣的人跟前交了路條過去了。但是由於離我們太遠,而且是背對著我們,所以也不知道路條是什麼樣的。我站那裏很著急,因為自己沒路條又不知道路條是什麼樣的,所以明白自己肯定過不去,就站在橋頭往遠處的橋中間看。這時耳邊就聽見在很遙遠的地方傳來很小很小的聲音,像蚊子叫的聲音,喊我小名。

我四處張望尋找喊我的人,卻除了藍天白雲什麼也沒看見。喊我的聲音很小很小,接連不斷。這時我一著急就睜開了雙眼,恍恍惚惚看見很多人圍著我。我媽哭嚎的喊我小名,瞬間我又什麼也不知道了。馬上人又在空中飄著,使自己往東南方向飄,又飄到橋頭站那兒往前瞅。時間不長又聽見在遙遠的地方傳來很小很小的喊聲連續喊我小名,我又四處張望是誰在喊我,情急之下再次睜開了雙眼。

眼前發黑,恍惚間看見我媽在哭著喊我的名字,可我無力睜眼。在我又要不知道時,就聽見周圍的人大喊:『快拽頭髮,打嘴巴子,別讓她閉眼睛。今天是初幾?三六九灶王走,快把鍋蓋上,別叫灶王帶走了。』

就覺得他們在打我嘴巴子,我也不知道疼,只感到臉上發木。再也閉不上眼睛了,疼痛的刺激讓我清醒。醒來後就覺的心裏無限的委屈,足哭了有半個小時,方纔止住哭聲。」

曾經遭遇過同事的過世,但在美國的急診部裡,安靜與文明是隨處的規則,在那樣的「先進」的環境裡也就失去了「落後」的把生命叫回來的最後希望。
(//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贊助創世植物人 真情筷遞公益活動到3月底
康福搬家為創世免費車體廣告  號召行善
湖南一母親耳邊輕唱喚醒重度昏迷女兒
美國母親不離不棄 照料昏迷女兒38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