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梁路思香港報導)昨日,受重建專案k20-k23影響的深水埗的舖戶及住戶,首次公佈自發草議的「留低方案」計劃,計劃表明希望把區內的商舖部份原址保留,讓受影響的舖戶遷入,達到他們不想搬走的意願。而方案不但可以讓重建專案盡快展開,又可以令各界街坊留低,保留現在深水埗街坊的社區網路,在財務上也可行,可令多方達到多贏結果。
關注組的馮先生說:「因見不到政府的回應,所以,我們等林鄭月娥來吃飯,今天已經等了18日了,我們有好多心事,希望和她一邊吃一邊講。我們在這裏生活了幾十年,從小到大,真的很想留在這裏。」又表示,會把方案交給市建局。
而關注組另一成員周小姐表示,就算只有一戶,也一樣有權利去爭取,一定會用誠意去打動林鄭月娥。現在只有5條街,近20戶商戶和一些住戶,對於政府來說沒有難度,街坊有信心及誠意,相信林鄭月娥會到訪。「我們從今天開始,會每日遞一封信給林鄭月娥,給她上8堂課。」
香港科技大學城市規劃陳允中助理教授表示,政府的職責是幫助舊區市民改善生活,不是逼遷。而居民要求的只是選擇權,選擇把人與人之間的在長期實踐中建立的,將生活上的互信、社區聯繫和感情留下,而共同享有的社區資本是不能用價錢來衡量,政府不需要完全剷除。
陳允中又認為政府及執行重建,當局應重新檢討現行社區之重建方式及對整體社會的意義。並建議政府採用香港房屋協會執行油麻地重建項目,建立駿發花園的方式——樓換樓。既保存了社區網絡,又免去了大量賠償金額,減少許多爭拗,這樣才是真正保障社會的和諧。
負責參與研究「留低方案」的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兼導師李維怡說:「將來香港還有200個類似這樣的社區重建,而這些社區都是中下層,草根層的市民在這裏生活。而深水埗社區的持續發展性、社區網路、人倫關係及空間的使用等都符合國際目標,這個社區有很強的社會互助的生活方式,和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網路,所以這個社區有可持續發展的活力,政府應該在原有的優點上好好發展。」
方案以人爲本
有街坊表示,政府只是用賠償的方式和我們談,但我們只想在這裏生活,不想自己的生活有大變動,如果搬去其它地方生活,社區生活將會打散。現在,個個街坊已經被告,有人因搬遷,財産沒有了,壓力大,年齡又大,甚至去世的。
所以,該方案是以人為本持續發展的,不破壞我們原有街坊的生活質素為最大原則。希望保留社區人們原有的生活的優點,再在好的環節上面加以發展,希望房協和發展局,真正以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去發展我們這個社區。
多贏公平原則
另外,這個方案也是一個多贏公平原則,我們選擇了盡量將參與這個留低方案的舖戶,盡量組合在一起,以方便重建地盤中其他樓宇的拆遷工程,亦令到不用清拆的幾個號碼的地積比率可以轉移到地盤內新建的樓宇中。
我們不需要房協或政府提出任何的金錢優惠。由原舖搬到新地點的方案,並非藉此希望獲得比以前更優厚或更差的生活條件,而是希望同時保留唐樓與地下舖面,因為留在唐樓,我們才有能力負擔。
我們提議的方案在時間上是最快可以做到既留人又開展到重建的方法,各街坊也情願留在社區,以一呎換一呎的舖換舖方法,放棄賠償,希望通過街坊的讓步,可以令多方達至多贏的結果。房協在其中也可以有收益,連地產商亦可以得益的多贏結果。
市區重建的價值受質疑
關注組周小姐表示,04年4月公佈重建,05年10月,大部份街坊都不知重建的目的和市區重建的原則,更不知道自己的權利,以爲自己只能拿錢走,接觸的街坊都說是被逼遷。他們只會問想搬去哪裏,他們就會回答去哪裏,就被誤認是同意搬走。現在雖只剩下一些天台戶和鋪戶,但他們表示很想回來,即使搬走,他們也不知道自己的權利。
很多街坊投訴執行者濫權嚴重,包括天台屋婆婆遭恐嚇不搬走1天罰100元事件。而被迫遷走的林伯伯表示房協可信度低,因爲在被告的情況下遷走,還有好多被欺騙的人,無計其數,我們住出了感情,街坊打招呼一個眼神就心照,飲茶被人請了都不知道,街坊的情誼好寶貴。
另外,李維怡表示,重建政策沒有重視街坊在區內生活的特質,房協和市建只會用錢來衡量,也就是人人有價,開個價來。而街坊則只想留低,不要錢。而且,政府也不認識小市民的生活常識,對於街坊的互助互愛不理解。「政府應該重視舊區存在的特質,檢討市區重建的方式,以社會公義,人文價值的影響來衡量。最公平又合乎成本效益的方式是可以用『尺換尺,鋪換鋪』的方法處理。」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