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陳儀、郭潔編譯報導)同居在30或40年前還是很罕見的現象,如今卻逐漸變成司空見慣的現象。甚至電影「穿著Prada的惡魔」(The Devil Wears Prada)片中女主角和男友同居也好像是理所當然。為什麼他們選擇同居而不先結婚?有些人喜歡這種比約會多一點,比婚姻少一點,沒有法律保障的同居關係。 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聰明的做法,但最近的研究發現,同居少了婚姻的承諾,使得同居的結果反而得不到傳統婚姻的夫妻般幸福,甚至因而分道揚鑣的也不在少數。 同居和結婚是有很大不同的。
同居破壞了婚姻是神聖的想法
發表在今日心裡學雜誌的專文指出,現代年輕人認為婚前同居可以檢測雙方是不是適合結婚。但根據最近的研究顯示,婚前同居的夫妻離婚的可能性是婚前沒有同居夫妻的兩倍。而且,婚前同居的夫妻,婚姻品質也不如婚前沒有同居的夫妻。他們對婚姻的滿意度較差,較多的爭論、粗劣的溝通和更低水平的承諾。
婚姻之所以神聖是因為雙方在神的面前許下承諾。研究人員認為,同居破壞了我們承諾的能力。也就是說,對婚姻的慎重態度反而因為同居而減弱。一般人以為同居然後走向結婚是很自然的路,然而事實並不然。因為我們對於生活夥伴和人生伴侶有不同的標準,相對於一起生活的人,人們對婚姻伴侶會比較謹慎,而對於同居人則是一個可以分攤費用,有安全感和陪伴的對象, 不需要很多承諾。有過同居經驗的人表示,彼此的承諾是婚姻的基礎,當你只願為同居者付出一半的承諾時,那麼你得到的可能就只有這種一半的承諾。
輿論壓力
畢竟我們的社會還是有婚姻制度存在,同居者仍然會面臨社會輿論的壓力。 尤其同居幾年之後,男人基於對女人的責任,會開始猶豫要不要娶身邊這個女人,而女人也對下決心離開不快樂的同居關係有所畏懼,因為年齡愈大,要遇到合適的對象難度更高。一旦情侶們恐懼社會輿論而產生罪惡感,並非因為真正的愛情而結婚,可想而知,這樣的婚姻基礎和品質相對薄弱,也就不難想像導致離婚率增高的原因了。
關心同居家庭孩子的教養問題
同居除了在價值觀和道德衝突上有很多的爭議外,還有一個大家關切的問題,那就是我們需要了解同居對孩子的影響。 在美國,大約百分四十的同居家庭包括孩子(將近350萬)生活在有兩位未婚異性成人的家。
同居關係,就本質而言,比婚姻關係要履行的責任少。然而,同居的人卻說得到的滿足較少,而且比較容易沮喪,這和許多同居人資金情況不確定有一些關係。專家指出,同居關係與生俱來就缺乏穩定性。長期的同居很少見,大部份在五年內就會分手或是結婚。同居無法確定這份關係的未來,這個原因造成同居人沮喪。
結果顯示,同居並非對小孩是理想的安排。在情緒或學業方面,一般來說,和已婚父母的小孩相比,同居家庭的小孩表現沒有那麼好。生活狀態不穩定可能是問題的一部份。專家認為,穩定的生活,和小孩身心健全發展有關。成人也是一樣,承諾讓我們的生活更穩定、更長久。
承諾是關鍵
承諾的意義非凡
心理學家斯克特‧史丹尼 (Scott Stanley) 在2004年的一項針對大約1000人的電話調查發現,婚前同居的人對於婚姻的忠誠度平均少於那些婚後才同居的人。許多男性青年雖然同居卻仍然在尋找性情相投的伴侶。但有多少女性知道男性是這麼想的? 大部分女性可能以為他們正通往結婚的道路上,而事實卻不盡然。
不管對男性或女性而言,專家認為同居好比你被糾纏進另一個人的生命中,你如果不確定也不想要進入對方的生命,你就不該把自己放到那個必然會發生的危險境地。
傳統婚姻的制度並不只是一個形式而已。他讓男女雙方在共同生活之前必須做一個嚴肅的決定,一生中重要的抉擇。當彼此願意以更嚴謹的態度共同經營婚姻生活時,這樣的婚姻生活才有品質可言。如果認為同居是一條快速走向結婚的途徑,只是省房租和有朋友一起生活的好處而已,那和神聖婚姻的意義真的相差太遠了。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