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寧:北大使命再追問

劉軍寧

標籤: ,

【大紀元3月24日訊】一所大學影響一個國家

自1898年創辦京師大學堂至今已有110個年頭了。自1998年北大百年第一次大規模討論北大精神與傳統以來,又是10年過去了。那次討論有個重大收穫,就是重新接續了北京大學的自由主義精神傳統。因此,有必要繼續發掘北大的傳統,再現北大的精神,以求得我們對北大精神、北大使命的真理解。而且,在我看來,發掘北大的自由傳統,就是發掘中國的自由傳統;重振北大的自由精神,就是重振中國人的自由精神;確立北大的使命,就是確立中國大學的使命。

北大是中國的大學理念和自由精神的發源地和養育地。可以說,北京大學及其所形成的精神傳統對中國現代社會的影響是非常重大的。北京大學及其早期精神傳統深深地影響了此後中國的思想狀況。可以說,自由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北大功居其偉。北大是近代中國為數不多的精神家園。北大對中國精神傳統的影響,高於任何一所大學對一個國家的影響:不論是哈佛、耶魯之與美利堅,還是牛津、劍橋之與大不列顛。一所大學能在本國的思想進程中起到如此重大作用的,全世界似乎只有北京大學。沒有一個大學像北大那樣如此奠定了一個古老文明的新精神傳統。

北大的精神應該是中國的精神,北大的傳統應該是現代中國的傳統,北大傳統的命運就是現代中國的命運。北大的自由傳統是中國人爭取自由的傳統的一個重要部分。北大傳統不僅在北大,而且在每一個北大人身上,在每一個受北大精神薰陶的中國人身上。北大傳統,不僅是屬於北大的,而且是屬於中國的,不僅是屬於過去的,而且是屬於現在的。北大的精神性格就是、也應該是未來中國的精神性格。今天的中國,比任何時候都需要北大的精神傳統。

北大的使命是什麼

110歲後的今天,北大向何處去?北大如何重新確立自己的使命與目標?

或曰,北大的目標應該是爭創一流、躋身於世界一流大學之列。我以為不然。北大的使命不是爭創世界一流,而是應該成為國人的精神基地。對於北大來說,守住自己的精神傳統比成為所謂的一流大學要重要得多。一個大學的使命是塑造並光大一種自由的精神傳統,而不是爭創一流。成為一流只能是個副產品,而不是大學意義和使命的全部。大學還是應該以精神為上,應該是社會的思想庫,是為追求真理的先知提供優越成長環境的溫室。北大尤當如此。

或曰,北大的使命是為社會培養人才,為偉大事業培養接班人。我亦以為不然。如果大學的使命是製造人才,那就把「人」轉化為「才」了,活的人變成了沒有生命的才。當大學的目的是為了培養人才或官僚接班人的時候,學校就變成統治機器的一個組件。這樣的教育制度不把每個個人當作「人」,而是當作「才」,當作國家建設的原料,當作國家機器的螺絲釘。一旦變成「才」的時候,99%的都要被扔掉。若國家只取個人中的「才」那一部分,那麼剩下的個人本身就成了廢料。不論國家有什麼樣的需要,國家都不應該把個人當作國家所需的工具或才具。

北大的使命,乃至整個教育事業的目的是要把個人變成自主、自尊的獨立個體,而不是為了把個人變成為權力服務的「才」。教育應該培養人格的獨立,培養自由的公民、自主的個人,而不是讓個人依附於國家。北大不應淪為「南書房行走」的養成所。北大的精神傳統應該在朝,北大的學者教授應該在野。而不是相反。

教育需要獨立於權力

北大的未來,乃至整個中國教育的未來,相當程度上在於北大所代表的精神傳統的復活。「北大精神」是「思想自由、相容並包」的精神,歸根結底,就是自由的精神。北大應該是最為開放包容的大學,應該是完全獨立、自治的大學。自由是北大精神的內核,包容是北大的象徵。北大曾經是以自由、開放、寬容而聞名於世的。蔡元培校長在其《我在教育界的經驗》中就明確地說過:「我對於各家學說,依各國大學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則,相容並包。」胡適對國民黨當局向大學及教育機構安插黨羽,釀成風潮,明確表示反對,呼籲「多多減除行政衙門的干涉,多多增加學術機關的自由和責任。」北大的使命不是做大一統權力機器上的組件,而是做一個社會的精神公器。

長期以來,中國實行的政(治與)教(育)合一,導致包括高校在內的整個教育事業高度行政化、官僚化。國家掌握學校的政治與經濟命脈,教育聽命於權力。教育與學校便成了權力的附庸,教育和教育機構便失去了自主性與獨立性。

由於沒有取得獨立於權力的自治的法律地位,大學的獨立性沒有任何法律的依據與保障。為了獲得相對穩定的財政支持,大學被迫蛻變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體制內准官僚名利場,完全按照官僚機構的模式構建與運作。於是,大學紛紛向利益叩拜,向權力雌伏;一方面是收費的巨人,另一方面是精神的侏儒。這樣的大學不過是學位與職稱的批發基地。在很短的時間內,中國高等教育依然落後,卻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與教授的製造國。面對這樣的氛圍,北大又豈能置身其外?蔡元培和胡適先生最不能認可的,就是大學成了行政機器的一部分,學校管理層成了官員隊伍的一部分。

北大和所有中國大學的未來都取決於權力與教育的關係。從世界各國近代教育的發展歷程來看,國家最好不要「重視」教育,不要主抓重點大學,要讓公民自己重視教育,讓教育界重視教育,讓願意參與教育的公民重視教育。在今天,世界上最好的大學是私立大學。所以,學術要自由,大學要獨立,國家就應該放棄它對教育方面的壟斷,就要限制國家對教育的無節制幹預。到目前為止,包括北大在內的高校改革只涉及到中國教育改革的一個方面,即它只涉及到大學內部怎麼樣進行優化組合,怎麼樣調動一部分教師的潛能,怎麼樣樹立學術規範和公平的教授制度,怎麼樣發揮教授更大的作用。但是根本的問題則沒有被觸及。這個問題就是治理大學的權力是從哪來的。像北大傳統的奠定者們所主張的那樣,教育應該與權力相分離,所有大學,不論公立、私立,作為有組織的社團,都獨立於權力。國家應該允許教育機構自主、自治。學校的管理權應該屬於獨立的校董事會,即使在公立學校也應如此。

結束語

大學是驅動文明的精神力量。大學是一個社會的精神與道德高地,如果不是,那就是大學的失職。如果北大不是,那就是北大的失職。大學應當是一個社會思想成就的頂峰,北大應該是中國思想成就的頂峰。這樣的大學才是稱職的大學,值得尊敬的大學。大學是知識、智慧與文化的製造者與傳播者。否則,象牙塔就坍塌了,精神家園就淪陷了。

未來的北大,應該像其早期那樣,是中國新思想的策源地,是誕生那些追求真理的先知的地方。北大需要的不是樓堂的高度,而是精神的厚度。沒有精神傳統的大學,就不是大學,沒有自由精神傳統的北大,北大就不是北大。自近代以來的中國,北京大學所孕育、傳播的精神傳統雖然迄今在這塊土地上尚未制度化,但是不能否認的是,北大一直擔任著普世價值與自由思想的輸出者,自由傳統的確立者。

期待北大永遠擔當好這個角色!期待更多的大學分擔這個角色!

──轉自《劉軍寧博客》(//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劉軍寧:毒品的精華  魔鬼的樣板
張成覺:「組織性」與「良心」的背後
北大校長提議校規禁「網上罵人」惹爭議
美國副總統錢尼訪問阿富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