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14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許波2008年3月14日香港報導)即將離任的英國駐香港總領事柏聖文說,如果香港只停留在金融中心的層面,而忽視環境、語言和文化方面的發展,它就不會成為東亞的紐約和倫敦,而且香港的地位還有可能被北京或上海所取代。
柏聖文2003年接任英國駐香港總領事,任期將於今年4月初結束。他星期四在香港外國記者會發表告別演說時闡述了他任職期間對香港的一些觀察。柏聖文說,專心致力於發展經濟、創建國際金融中心並不足以使香港成為紐約和倫敦那樣的國際大都市,沒有環境保護和自己獨特的文化氣氛,香港同紐約和倫敦相比就只能是一個“小鎮”。
*環境污染*
柏聖文還談到中國內地的環境污染對於香港的影響,說這個問題單靠香港的努力可能無法解決:“(政府的)政策可能會產生一些有益的效果,因此需要進行各方面的努力,但是依我看,香港可能不得不等到珠江三角洲地區實現了後工業化轉變之後,才能重新見到藍天。”
在談到香港缺乏成為國際大都市的不利因素時,柏聖文把重點放在香港的語言和文化氣氛方面。他說,雖然香港過去“文化沙漠”的稱呼現在有些過時,但是直到現在,香港也沒有建立起紐約和倫敦、甚至上海和北京所具備的那種獨特的文化氣氛。
*國際語言*
柏聖文特別談到香港的語言,指出港人的英語水平正在嚴重下降。他說,有時他不得不嚐試用普通話來溝通,但效果也不好。柏聖文指出,雖然廣東話是一種美妙而傳神的語言,但它畢竟不是國際性語言,無助於香港達到成為亞洲乃至國際大都市的目標。
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名譽研究員洪清田同意柏聖文的看法。他接受中文部記者採訪時說,英語是香港官方語言之一,但目前港人的英語水平正在出現全面的下降。他說:“一般社會或教育的考試,包括中學和大學的考試,英文水平在說、聽、寫等方面都下降了,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轉變,而且這種趨勢從教育、文化精英擴大到整個社會。你到街上的計程車、店舖或酒樓裡都可以感受到這種轉變。”
*分界線*
洪清田認為,1997年香港主權回歸中國大陸是一個明顯的分界線。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英語和普通話在香港開始了此消彼漲的過程,使得香港的語言環境出現了一個非常尷尬的局面,一方面英語水平下降,另一方面普通話急待提高,結果香港人在國際語言環境中被邊緣化了。
即將離任的英國駐香港總領事柏聖文呼籲香港重視英語教育,建成一個像新加坡那樣的多語言社會。香港的時事評論人士洪清田認為,恢復和提高香港人的英文水平是保持香港國際競爭力的一個關鍵。
*文化產業*
洪清田說:“香港不應該放棄英語語言的優勢,這是100多年形成的優勢,而且它也是網上所需要的,也是中國的努力方向。香港在這方面100多年以來走在前面,所以應該繼續維持這個領先的優勢。”
柏聖文在告別演說中還呼籲香港人廣泛發展文化產業,保護文化遺產,形成自己的文化特點和文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