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11日訊】前些時,廣州市政協副主席郭錫齡就今年雪災春運問題質問鐵道部,鐵道部發言人王勇平立即做了針鋒相對的回應。王發言人在開頭部分聲稱:「我作為鐵道部的新聞發言人首先要請辭。因為,我對他說的這些情況一無所知,這不是一個新聞發言人應有的狀態。」但在我看來,鐵路發言人請辭的理由不止一個,除了他所說的他應該知道的情況卻偏偏不知道。即此而言,他看來不知道鐵道部是否從長江以北調內燃機車赴廣東救災,因為他前後的說法自相矛盾。他看來還不知道內燃機車的時速是多少,因為網友替他算過,從新疆到廣州的6千公里,內燃機車如果需要7到10天,那是拖拉機的速度。然而,我覺得他請辭的理由還不在這裡,更在於作為政府事權部門的發言人,他的發言背離了發言人的應該的角色。
嚴格地說,政府發言人制度乃是民主國家的一種制度安排。它的前提是政府沒有媒體。如果以美國為例,除當年「美國之音」外,美國所有的媒體都是民間的;而且就是「美國之音」,它的廣播內容也只准對外,不准對內(這是對政府「政教合一」的防範)。一旦政府有與己有關的新聞需要發佈,它又沒有自己報紙、廣播和電視;那麼,它只有通過它的發言人向外界公佈、向社會公佈,到場的當然是不受政府支配的各種媒體。這就是民主體制下政府發言人制度的緣由。至於中國,本來不需要什麼發言人,因為中國的所有媒體都掌控在政府手裡。就政府指控媒體而言,這樣的媒體更準確的叫法是「喉舌」。如果報紙廣播電視都是政府的喉舌,比如《人民鐵道報》就是鐵道部的喉舌,鐵路新聞或者鐵道部意志直接通過它說出來就行了,發言人豈非多此一舉。但即使如此,我也能夠認同近年來政府乃至政府各部興起的發言人制度,這是向民主國家學習的舉措,我不妨樂觀地認為這是由喉舌向媒體的一種早晚要開始的轉型。
可是,從實際情況來看,這種轉型至少到目前並不理想。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新華網2007年12月27日「對話新聞發言人」系列訪談中,國家林業局新聞發言人、新聞辦主任曹清堯表示,華南虎照片的鑒定目前已取得突破性的一步。可是,據2月21日《南方都市報》報道,國家林業局一位官員前日透露:虎照二次鑒定確實尚未開始。如果後者是真的,前者就是欺騙,公然的欺騙。這種欺騙直接就是在摧毀政府的公信力。如果林業局的發言人是權力欺騙的話,那麼,這次鐵道部的發言人則充分顯示了權力的嘴臉。
在我看來,這次鐵道部發言人的表現十分惡劣,這種惡劣在於他既不懂國家權力構成中的政權與治權(或稱事權),也不懂發言人的角色與職份,因而在世人面前表現出那麼不可理喻的不可一世,殊為讓人反感。請注意,這次在網絡上形成的「發言人風波」,不是王勇平vs郭錫齡,其性質乃是廣州市政協質詢國家鐵道部。理論上,這二者都是國家權力構成。區別在於,政協屬於國家權力中的政治權力即「政權」(儘管掛上一個「協」),鐵道部乃是國家權力中的「治權」(亦即治理專業事務的權力即「事權」)。就權力之間的性質和關係而言,政權可以質詢治權,這是它的權力。對此,治權只能如實應答政權,這是它的義務。並且治權在應答時不能對質詢的對象進行反質詢,因為它沒有這項權力。
政權和治權的關係歸根到底要從民主體制的制度安排來解釋。一個民主國家,政治權力掌握在人民手裡,它的初始形式是選票,它的實現形式是議會(或我國的人大)。議會既然代表全國公民行使政權,因此它就有權力對事權部門問責。我國情況特殊,政協類同人大,如果放在英國,或如果它能改制,可以把它比類為上院。作為現政權的輔助,它不妨權宜性地參照人大,也可以質詢事權。由於事權部門的權力不是直接來自選舉,而是由選舉出來的政權授予;那麼,它對政權的負責,就表現在它只能接受政權的質詢卻不能反質詢;這就像來自政治權利的政治權力只能接受公民質詢,它豈能反過來質詢公民。
這次鐵路發言人的出格表現,倒可以反觀我們國家權力制度的缺陷。也許不是這位發言人不懂牌理,而是這種牌理在權力那裡還沒有成為牌理。如果按牌理出牌,這位發言人對任何質詢只能解釋,卻不能走出解釋之外。比如,他不能作任何意義上的抗辯,他不能指責質詢者既違背事實又違背常識,他更不能這樣反問:當廣大鐵路幹部職工如何如何時,你郭副主席身在何方。作為發言人,他居然不知道,哪怕這位副主席剛下床,向鐵道部質詢也無妨。事權事權,鐵道部的權力只體現在它對鐵路事務的管轄上,卻無以體現在面對別人的質詢時。可是,恰恰相反,這次雪災,鐵道部在它所管轄的事務上,表現得差強人意。但它在它只能盡解釋義務的場合,卻把權力變成了一根打人的狼牙棒。這是典型的權力倒錯症,可惜並非個別。尤其是這位發言人一開始先聲奪人,聲稱「有關『炮轟』鐵道部的報道,我在廣東某家報紙、某些網站尤其是在境外媒體上都看到過,影響不小。」所謂「境外」「尤其」「影響」,這樣的語詞和這樣的語句我們並不陌生,在那個至今還沒過去的時代,它慣被用來構陷。沒想到這位發言人運用得如此嫻熟,其手法不是惡劣是低劣。
綜上,我認為這位發言人既不懂政權與治權(事權),又不懂發言人的職份,並且很善於用語言構陷;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這不是一個發言人應有的狀態」,故建議請辭。
──原載《民主中國》(//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