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29日訊】台灣民主進程的每一個關鍵步伐,都為來自中國大陸的民主運動人士所注視;作為民主政治重要內容的各種選舉,自然也是我們熱情關切之所在。不久前進行的台灣立法委員選舉結束之後,各方人士議論紛紛,提出了精闢入理的解釋,雖然具體立足點各有不同,但有一個共識是:台灣民主制度日趨穩固,選舉過程和平有序,選舉結果揭曉,輸贏雙方都表示服從選票裁決。勝者不驕狂,敗者不氣餒,讓人們對台灣的民主政治有了更大的信心。
在台灣立委選舉之後,台灣總統大選之前的1月20日,紐約法拉盛喜來登飯店7樓會議廳裡,人們濟濟一堂。由《北京之春》雜誌社主辦的「2008年台灣大選研討會」研討會在這裡舉行。會議由美國西東大學政治系教授楊立宇主持,與會作主題發言的有民進黨籍高雄市議員連立堅、台灣南華大學亞太研究所所長張子揚、民進黨美東黨部評議召集人李正三、高雄輔英科技大學教授蘇嘉宏、《民主論壇》主編洪哲勝、資深媒體工作者劉其筠、《北京之春》主編胡平、國民黨籍僑選立委李明星以及楊力宇教授本人。研討會主要討論的議題是:1,台灣立委選舉結果分析;2,台灣總統候選人馬英九與謝長廷的政見;3,台灣總統選舉之展望,會不會處出現「鐘擺效應」——屆時因為台灣民眾將不願意讓已經在立法院「一黨獨大」的國民黨候選人再當選總統,民意會擺向民進黨一邊;或者「西瓜效應」像「西瓜偎大邊」那樣,選民「跟贏不跟輸」,在立委選舉中已經大幅度倒向國民黨的民意在未來的總統大選中繼續發揮,將票投給馬英九;4,台灣未來的發展方向。演講之後為聽眾們自由發問,200多名各界人士出席了研討會。
連立堅:對民進黨的一個警示
民進黨高雄市議員連立堅首先發言,他認為這次立委選舉對民進黨是一個警示,中間選民失望,中間不捧場,深綠不積極, 民進黨應該深究中間選民流失的原因,反省自身存在的問題;不過從投票率看,民進黨全部候選人的得票率並不大大低於國民黨,而且民進黨沒有結構性的腐敗問題,民進黨基本盤還在,並未崩潰,仍有一搏的機會。他預期在3月份的總統大選中產生「鐘擺效應」的可能性很大。民眾對阿扁失望,但是謝長廷的特質不同,讓人認同,人們對民進黨仍有期待,因此謝長廷的機會還很大。連立堅還認為實施單一選區兩票制,會導致賄選更加嚴重,有必要重新檢討。
張子揚:台灣軍隊有尊重憲法的傳統
台灣南華大學亞太研究所所長張子揚教授在發言中談了立委選舉的走向及其後續衝擊。他提出幾個問題,第一,在未來兩個月內陳水扁倒底會不會出奇招?第二,謝長廷會不會使得民進黨團結,國民黨會不會因為鐘擺效應,失掉總統寶座?他的回答是,有人質疑陳水扁總統會阻撓3月12日台灣總統大選,這從客觀情況看不太可能。因為國民黨已經占立委的3/4席位,可以否定陳的戒嚴令;雖然軍隊很多將領由陳任命,但是軍隊有尊重憲法的傳統和受國際上美國和中國的牽制,不具備軍人干政的客觀條件。陳水扁把綠營的失敗歸結於民進黨輔選不力、內部爭鬥、淺綠選民不投票、與台聯整合失敗等原因,但是他不會再出奇招阻礙大選。
對於第二個問題他認為,民進黨迄今還沒走出敗選陰影,從阿扁家鄉看立委大獲全勝,反觀謝長廷、呂秀蓮、蘇貞昌的高雄市、桃園縣及台北縣結果不如預期,民進黨內彼此對敗選責任歸屬看法不一,阿扁認為他請辭黨主席是負起政治責任,而非受到懲罰責任。
李正三:台灣不能再出現一黨獨大
民進黨美東黨部召集人李正三在會上表示了4點意見。第一,這次選舉看起來蠻正常,票少了14%,席位卻少了50%,原因是選區2票制,對民進黨不利。第二,事實上民進黨不是一團糟,而是被一個巴掌打醒了。第三,一黨獨大並不是民主政治狀態,台灣不能再出現一黨獨大,總統大選會出現「鐘擺效應」。第四,謝長廷是一個具有理性務實路線的人,認為台灣需要大聯合政府,國、民兩黨不要內耗國力,要給民進黨一個機會。因此很多民進黨人認為,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很難贏得總統大選,以免造成一黨獨大的局面。謝長廷具有務實、理性的個性,勝選可能性很大。
蘇嘉宏:台灣需要國民黨,也需要民進黨
高雄輔英科技大學教授蘇嘉宏在發言中提出,台灣需要國民黨,也需要民進黨,這就是政黨政治,不要把這次選舉看成是國民黨的勝利,要看作是台灣民主政治的大勝利。上次總統選舉投票率是78%,這次立委選舉是58%,問題的根本在投票率,要找出來沒有投票的是誰,根據蘇嘉宏的推故,沒有投票的絕大多數是民進黨的支持者,這些人沒有投票,但是沒有改變政治立場,他指出這種情況在3月22日的大選中不會重演,預計總統大選投票率會達到80%,台灣的民主政治祇會往前走,更加深化。關於3月22日的總統選舉,蘇嘉宏認為兩個效應都有可能,立委選舉是台灣人民行使民主政治選擇的權利,民進黨的失敗可能在黨內產生悲情作用和危機意識,在總統大選時導致「鐘擺效應」,取得勝利;同時,泛藍也不能麻痺,否則不一定會產生跟贏不跟輸的「西瓜效應」。關於兩岸關係,蘇嘉宏指出,無論3月22日大選中誰當選,兩岸關係都會向好的方向發展。以馬英九過去處理六四天安門、二二八事件以及保釣等態度,可以說是反共的民主主義者,不會放棄他固有的價值;謝長廷講和解共生,有超越藍綠的境界,是北京可以接受的民進黨對話夥伴。這兩個人不論任何人當選、不管他的政治立場如何、不管他是多藍多綠,兩岸關係可以跟過去的8年的這一個低潮做一個告別。
洪哲勝:向國民黨、民進黨表示祝賀
被會議主持者楊力宇稱讚為對大陸民主作了很多工作的《民主論壇》主編洪哲勝博士在發言中說一定要向國民黨表示祝賀,因為它贏了;也要向民進黨祝賀,民進黨敗選了,未來這一段時間就會非常穩定、和平。洪哲勝認為雖然立委選舉國民黨當選人數是民進黨的3倍,但實際上從民意調查結果看,兩黨支持率差別不是很大:國民黨支持率51%,民進黨支持率37%.選舉結果是因為制度不合理造成的,民進黨的失敗也是深綠選民不投票的結果。雖然游戲規則不好,但這是兩黨同意的,選舉結果發表後民進黨表示100%地接受。
洪哲勝還說,兩黨提出的「入聯公投」及「返聯公投」案,展現了台灣民意,要讓全世界知道2300萬人為什麼不能有代表在聯合國?
劉其筠:選舉表達人民反對現狀
資深媒體工作者劉其筠說,台灣人民熬了8年,通過這次選舉結果表達了民意:不是台灣人反台獨、反民進黨,而是反執政當局造成台灣目前的現狀。執政的人如果還不知道人民的不滿意,那就是大問題。立委選舉的結果表明老百姓對現狀的不滿,民進黨內部需要反省。選舉失敗不是因為老百姓認為國民黨比民進黨好,而是對當政者的失望。民進黨批評選制不公,但卻沒有人敢挑戰或批評當初推動此一新制不餘遺力的黨內大老林義雄,沒有人敢得罪他。民進黨內部需要聽到年輕一代的聲音。對於所謂鐘擺效應,劉其筠說選總統是選領袖,不是選制衡者,老百姓知道自己要什麼人。美國連續表示台灣入聯公投不符合美國利益,對台灣選民也有影響。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面臨的問題是, 國民黨內部文化是否允許他走自己的路。
胡平:台灣民主制度穩定成熟,中國大陸未來潛在威脅
研討會主題發言者中唯一來自中國大陸,也曾經競選過北京人大代表的現《北京之春》雜誌主編胡平,多方面闡述了關於這次選舉的看法。
他說作為大陸人,這次選舉給他的一個強烈的感覺是台灣的民主制度的穩定和成熟。選舉結束,任何一方都表示要接受選舉的結果,人們不用擔心發生什麼意外。勝利的一方不驕傲、狂妄,失敗的一方不氣餒,互相尊重。胡平認為大陸人士從台灣的民主經驗中可以學到很多東西,過去的反對人士成為執政黨了,他們有對理想和理念的執著,但是執政後表現出經驗不夠,這給大陸人士的啟發就是,要抓緊時間學習,充實自己,學習如何治理國家。胡平指出,在目前這個階段,海峽兩岸的關係好也好不到哪裡,壞也壞不到哪裡;從大陸方面來說,要把自己那一套強加給台灣是不可能的;海外民運對台灣需要得到一個國際空間歷來持同情態度,但是在目前的國際形勢之下,台灣要實現這一點也是不可能的。兩岸關係要真正好轉,中共方面就要給對方對等地位,這是最起碼的一條,這一點現在也做不到。胡平認為關鍵是時間會站在哪一邊?如果隨著時間的流逝,大陸的民主化也有大幅度的進展,這對兩岸關係就可以抱一種樂觀態度;反過來說,如果大陸民主化遲遲不能啟動,大陸擁有這麼多人口資源,隨著經濟實力的增長,依然保持一黨專制,在這種情況下,兩岸關係的現狀——即各方雖然不喜歡但還可以接受的局面,也將被打破。胡平說,台灣的朋友總愛拿台灣的情況套大陸,比如有的民進黨官員告訴我們,你們大陸的反對運動情況相當於我們70-80年代的情況,國民黨的官員告訴我們,現在大陸改革和蔣經國時代差不多了,好像認定大陸在走台灣的道路,祇是晚了一點而已。隨著時間的流逝,情況會更好。就這一點而言,胡平有不同的看法。他說今天大陸的專制和當年台灣的威權有很大差別。這幾年儘管大陸經濟有很大發展,但貧富差別非常大。一般人看到了這個差距的程度,但是低估了這個差距的性質。有貧富差距的國家很多,而中國的情況完全不一樣,首先這種差距不是歷史造成的,20-30年前中國沒有什麼富人;這種差距也不是市場造成的,更大成分是靠權力造成的。這是中國最大的問題。窮人因為被剝奪而窮,富人因為掠奪而致富。一些外國人認為鄧小平讓一部分富起來很好。問題是1949年前中國就已經有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了,是共產黨把富人財產共了產,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整個共產黨革命的合法性何在?這一點國民黨完全不一樣,國民黨沒共過產。一位下崗工人說:計劃經濟確實需要改革,要改革就要付代價。但計劃經濟是你們共產黨發明的,要付代價應該你們共產黨付代價,憑什麼要我們工人下崗,而你們自己卻變成資本家?這是共產黨無法面對、無法回答的問題,這就是整個中國改革缺乏合法性。
胡平強調,中國大陸未來走向對台灣,對整個世界都有重大影響。中國的問題不祇是中國的問題,也是世界的問題,如果在今後10-20年內中國大陸不能走上民主道路,將對世界的自由與和平構成極大的威脅,而台灣則首當其衝。所以,大家都要關心和支持大陸的民主化。
楊力宇:台灣需要中間路線
不久前訪問台灣,與馬英九、謝長廷都有深談的美國西東大學教授楊力宇說,他發現一個傾向,就是都非常努力向中間靠攏,認為中間選民將是決定總統大選勝負的關鍵。目前兩黨候選人政策觀點都向中間路線靠攏。台灣健康的民主政治需要兩黨政治,互相監督,互相制衡。
台灣藍綠選民各佔40%,中間選民占20%。要贏得選舉需要爭取到10%的中間選民。楊力宇指出,謝長廷往中間靠攏,馬英九往本土靠攏;馬英九強調的是原鄉精神,謝長廷所強調的是和解共生。仔細評價一下他們兩位的大陸政策,其實相差非常有限。台灣需要務實的中間路線,族群融合,朝野和解。3月總統大選,中間選民是關鍵因素,謝長廷的務實、理性,是民進黨目前唯一的希望,但他受到陳水扁總統牽制,有苦難言;外界也不必擔心馬英九當選後會向中國靠攏,馬英九的「四反」 立場十分清楚:反一黨專制、反中國的反分裂國家法、反中國武力犯台、反中國外交打壓。
李明星:選民最關心的是經濟問題
親身回台灣參選的國民黨籍僑選立委李明星說,8年前回台灣,因為說支持國民黨,被出租車司機趕下車;4年前好一點,兩邊都有罵的;今年再回去,聽到的是大罵執政黨民進黨,台灣選民有了覺悟,8年前的期待失望了。台灣民間藍綠的支持者比例出現變化,泛藍支持比例上升。對於總統大選,選民最關心的是經濟問題,「鐘擺效應」發生的可能性不大,「西瓜效應」可能發生在中間選民部份。李明星說台灣是他真正的故鄉,民進黨立委選舉慘敗的原因是民眾認為「肚子顧好」很重要,要換政黨執政,才能重燃台灣的希望。
薛偉:台灣民主發展影響 中國大陸民主進程
《北京之春》經理、中國民聯主席薛偉認為,台灣的民主實踐如果失敗或者遭到重大挫折,將影響中國大陸的民主進程。他認為台灣的寒冬已經過去,春天即將來臨。不管馬英九當選總統或者謝長廷當選,兩人都會務實處理大陸政策,兩岸關係應該可以展現新的氣象。
研討會圓滿結束,主持者楊力宇教授表示感謝與會者公正地表達意見,互相不戴帽子,冷靜探討問題;感謝《北京之春》雜誌社及時地安排了這個會議。
在本期雜誌的封面主題欄目中,本刊發表了來自不同地區的幾位作者的文章,其中表達的均為文章作者自身的觀點,並非本編輯部的立場。歡迎廣大讀者展開不同見解的爭鳴,為台灣和中國大陸民主政治的發展提供有益的意見。
──轉自《北京之春》2008年3月號(//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