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郭秋怡綜合報導) 儘管美國次貸危機使全球股市自去年起由紅轉綠,但亞洲的投資者依然能在蓬勃的股票首次公開發行(IPO)市場獲利,但今年以來亞洲的景象竟與一年前有鮮明的對比。同時,全球股票首次公開發行也呈現萎縮的趨勢。
亞洲IPO市況淒涼
據商業週刊報導,全球流動性崩潰已對亞洲首次上市股票交易有重大的影響,香港截至二月中,只有新傳媒控股集團一檔新股上市,發行市額僅1,310萬美元;相對在2007年2月中,香港就已有四檔新股上市,發行市值5,120萬美元。所幸,19日又新增一檔新股地鑽機生產商宏華集團發行的新股達4.8億美元,使香港垂危的首次公開發行市場重現生機。
新加坡的新股發行情況亦很蕭條,今年前六週,僅三檔新股上市,市值2,360萬美元,而去年同期則有四檔新股上市,市值2億8,300萬美元;而日本的情況更悽慘,從去年的6億5,900萬元下降至3,740萬美元。
據湯瑪森財金資訊機構(Thomson Financial)統計,亞洲今年至2月15日止共有45檔新股上市,去年同期則有54檔,而今年的發行市值84億4千萬美元,比去年同期少20%,其中規模最大的印度信實電力(Reliance Power)發行金額達30億美元,但隨全球股市的不景氣,已跌破發行價,在當地及亞洲股市引發不小的騷動。
在統計數據之外,還有多家企業暫停原預計進行的上市計畫,包括中國的百貨商店運營商茂業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及太陽能晶圓製造商陽光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印度的Emaar MGF Land及Workhardt Hospitals、菲律賓的宿務太平洋航空等。
即使股票首次公開募集的情況不樂觀,但對亞洲資金流動性的打擊尚不如上次在2001至02年間股市危機的程度,而且,印度、馬來西亞、印尼、泰國的股市在國內機構投資人及散戶的支撐下,還能維持住成長的能量。
投資人怯步 全球IPO萎縮
據金融時報報導,湯瑪森財金資訊發佈的新資料顯示今年前兩個月內,全球計有62件合計214億美元的首次公開募集計畫遭到擱置,幾乎達到已發行金額的兩倍,擱置量創下該機構開始統計以來的最高額度,也比去年撤回的15億美元高出許多,突顯出信用市場崩盤已使股市投資人的信心受創。
2007年全球首次公開募集金額刷新最高紀錄,在過去,1月份的發行量通常會偏低,但今年二月卻成為1992年以來第一個新股發行量比1月低的月份。
今年前兩個月計已公開幕集133億美元,其中有84.7%來自新興國家,最大的一宗是中國鐵路建設公司三月將在上海及香港同時掛牌上市,原預計將募集54.4億美元,但據上海證交所的一項聲明指出,發行量將比原計畫股數減少12.5%
今年有34件首次公開募集案的規模超過10億美元,大部分來自新興市場的發行公司,但其中最大的一件是全球最大的信用卡發行機構美國威士公司(Visa Inc.),預計將發行的金額高達188億美元。
美商美林證券的分析師指出:「當投資人的風險趨避傾向升高及市場波動大時,IPO的需求將完全消失,投資人將不再積極購入首次上市股票,或只能接受相當低的價格。」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