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2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王曼娜香港二十八日電)香港、廣東及澳門就「港珠澳大橋」融資方案今天達成共識,除私人投資外,其餘費用由三地政府補貼,香港負擔五成造費,其餘由中國大陸和澳門負擔。
香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今天表示,香港、廣東及澳門三方就大橋融資方案達成共識,三地政府同意各自建造及營運境內的大橋部分,除了私人投資外,政府有需要時考慮提供少量資金補貼。
她說,三地按經濟效益比例分攤補貼金額,香港佔百分之五十點二、中國大陸佔百分之三十五點一、澳門佔百分之十四點七,具體金額則視乎招標結果而定。
鄭汝樺又說,大橋以五十年專營期、全面或逐步放寬車流量的方式營運,但仍須詳細研究再作決定。 鄭汝樺希望政府的補貼越少越好,會聘請顧問團草擬標書,保障三地政府利益。
港珠澳主體大橋長二十九點六公里,在香港境內長十二點六公里,中國境內長十三點九公里。大橋由香港大嶼山地點,跨越珠江口,經過海底隧道,最後分成Y字形,一端連接廣東省珠海市拱北,一端連接澳門東方明珠。
大橋採用橋隧結合方案,按六條車道高速公路標準興建,設計行車速度每小時一百公里。主航道採用隧道形式,並在兩個人工島興建橋隧轉換設施,確保不影響前往廣州及深圳港口的主航道。
該大橋構想由香港合和集團主席胡應湘及珠海市於一九八三年提出,稱為「伶仃洋大橋」,最初設想由香港的屯門爛角咀起始,經過內伶仃島、淇澳島,到達珠海的金鼎,後來大橋改為由香港大嶼山地點,並加入澳門(單Y方案)和深圳(雙Y方案),最後選擇了單Y方案,不經過深圳,並改名「港珠澳大橋」。
該大橋預計最快於今年年中動工,於二零一零年落成啟用,屆時大橋將成為世界最長的大橋,估計需要融資人民幣三百多億元。
大橋建成後,從香港到珠海的公路交通,將由現在三至四小時縮短至三十分鐘,有助吸引香港投資者到珠江三角洲西岸投資,並可促進港、珠、澳三地的旅遊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