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投資困境 廣東台商準備拓展內銷市場

標籤:

【大紀元2月2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張謙廣州二十八日電)中國廣東省一些台商表示,目前他們正面對投資成本上升等嚴峻的壓力,因應之道是進行產業升級或轉為拓展中國大陸市場。

廣東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今天在廣州舉行會員大會,與會的台商代表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大都表達了相同的看法。

他們一致認為,近年中國當局採取的連串政策,包括取消或降低出口退稅、增加土地稅和推行勞動合同法,都增加了台商的投資成本,令台商面對嚴峻的投資壓力。

東莞市台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葉春榮說,目前台商面對的情況是相當嚴重的,但嚴重到甚麼程度,現在難以下定論。

他說:「我認為,半年到一年左右,(問題)就會顯現出來。」

他表示,面對這種困難,台商能夠做的,一是進行產業升級,二是撤走,三是倒閉;而東莞台協正與當地政府商討協助台商進行產業升級。

對於有報導指東莞已有一千多家台資企業倒閉,他說:「我想沒有那麼嚴重。東莞是有台商倒閉的,但不能都算到頭上來。」

中山市台商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吳金土表示,當前台商面對的困難包括出口退稅減少、勞動合同法的推行和環保意識的提升。

在退稅方面,他說:「出口退稅減少或免除,就是沒有再退稅,這對大多從事出口的台商來說,等於大大增加成本,在外面的競爭力削弱。」

至於勞動法的執行,基本上增加了台商百分之二十五的勞動成本,這對大多數從事勞動密集型的台資企業來說,成本就增加很多。

他說,在中山,台資勞動密集產業如製鞋和製衣,目前情況比較嚴重,而這次廠商正進行調節,具體做法之一是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即創造附加價值;二是提高管理效率,以降低成本;三是轉移投資地方。

但他認為,除了提高附加價值外,最好是改變市場策略,從出口轉到中國大陸內銷。

吳金土說:「開拓大陸市場已成為大趨勢。原來中山約有百分之六、七十(台商)為出口型,現在就把出口部分改為內銷。」

據說,為改變內銷型態,不少台商從過去的「兩頭在外(即原材料進口及產品出口)」改為「兩頭在內(即原材料在大陸購買和產品內銷)。

吳金土表示,在當前的投資環境下,必然有一批台資企業會被淘汰,但如果轉型成功,競爭力提升,未來台商將會占有大陸市場更大的份額,這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他說:「市場就在你門口,十三億人口市場你不做,你跑那裡去做?所以,你必須要轉變這種次序。」

從事皮革業的吳金土說,他的公司正嘗試提升科技含量和發展大陸內銷市場。

吳金土並估計,廣東台商受投資環境轉變影響的比例在百分之十五左右;以廣東兩萬餘家台資企業計算,約有二、三千家受影響,它們可能被迫外遷或倒閉。

珠海市台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楊永祥也表示,目前當地台商的因應之道,就是轉為內銷或朝高科技方向發展。

他估計,珠海的七百萬台資企業中,三分之一面對經營困難。

廣州市台資企業協會會長程豐原也說,因應投資環境的變遷,當地早已有台商轉做內銷,但外銷問題還是需要解決。

他估計,廣東兩萬多家台資企業中,受當前政策影響的應該超過百分之十五以上。

程豐原說:「對於台商來說,當前的問題有兩個方面,就是如果要發展內銷市場,你就要來,問題是怎麼做?如果做外銷,時間已經過了,你又怎樣面對?」

所以,他認為,在當前的困境下,做外銷的台資企業是無法不走的,除非是技術很高;但做內銷的話,還是要到中國大陸來。

相關新聞
馬以南會白狼?馬英九:會勸大姐日後小心
珠江三角洲台商產業正經歷轉型陣痛
馬以南密會張安樂募款?馬營:報導有出入
陳明通:選舉包機是新議題  需兩岸協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