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25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海濤2008年2月24日香港報導)中國執政黨在本星期召開三天的重要會議,主要討論和研究下一步的機構改革問題。北京觀察人士說,這次當局決定再次精簡合併各部委,任務艱鉅,效果很難預料。
新華社報導,中共政治局週末開會,決定星期一到星期三舉行三天的中央委員會議(17屆2中全會),主要討論行政改革和國務院機構改革問題。
另外有報導說,在三月召開的人大政協兩會上,機構改革也將是重要的議題。
據報導,這次機構改革的主要內容,是把中國國務院下屬的28個部委精簡為20個以下。比較引人注目的是要將負責水電煤炭石油天然氣生產的部門,合併成一個大的“能源部”;把環境保護質量檢驗等部門合併成一個“環保部”;把鐵路民航公路水運等部門合併為一個“運輸部”;把若干金融部門合併為“財政部”。另外還要建立大農業部,大衛生部等等。
裁百名高官?第幾次革命?
中國問題觀察人士李平在香港蘋果日報撰文說,這次精簡合併,意味著要裁減100位部長和副部長職位。
北京的憲政學者張祖樺二十多年來一直十分關注中國實行多次的行政和機構改革。他對美國之音說,這次機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要加大中央政府的權威:
“當年朱鎔基1998年的行政改革,就已叫第七次革命了。這次已不知是多少次革命了。事實上,這次和革命和改革都扯不上。就是機構多了,人浮於事了,官僚主義了。它要通過精簡機構轉變職能,想緩解這個矛盾。這次,主要還是由於它政令不暢通,下面各行其是,如鐵道部交通部民航總局,這次雪災,互相扯皮效率低下,政令不出中南海。”
改革曾蹉跎 越精簡越多
北京大學的經濟學教授夏業良說,在中國,所謂政治改革,就是指的“行政體制改革”。而行政管理改革,就是指這“大部委制”。
“中國的部委的數量,幾十年來,反反覆覆。一開始20多個,後來增加到30多個,當局覺得多了,要精簡。但後來卻越精簡越多,成了四,五十個。”
政改是根本
夏業良對這次要實行的機構改革的前景不太樂觀。他認為,這種改革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改革。如果概念和觀念不改變,那麼一切都無從談起:
“政府根本轉型,意味著政治體制的根本性改革,而政治體制的根本改革,離不開憲政民主。”
總書記在管
這次中國機構改革,海外報導說,是在中共17大上成為政治局常委的李克強來主導的。北京學者張祖樺說,李克強以前在團中央工作,後來曾到河南和遼寧當地方大員。這次到中央主持涉及和平衡諸多勢力的利益再分配,必定困難重重。這是中共最高層在拍板決定,而不是李克強個人的能力問題:
“說李克強主持,這誇大了李克強的作用。昨天政治局開會,專門聽取這個報告。這就說明,這個事情,不僅李克強沒有能力親自操持,連溫家寶也沒有。事實上,這完全是由中央政治局常委,由總書記在管。”
張祖樺說,中國是共產黨在掌權,很小的事情,都需要黨來決定。像機構改革這種大事,“更得黨來管”。
為保令出中南海 再難也要改
張祖樺和夏業良都說,類似這次的改革,二十年來已經進行了多次,為甚麼反反覆覆?就說明作用有限。但是,不改,也不行,不然,就無法解決“政令不出中南海”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