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參考:恐怖主義與兒童

美國參考

人氣 1

【大紀元2月24日訊】【採訪奧貝德-奇諾伊(Sharmeen Obaid-Chinoy)】

奧貝德-奇諾伊是新聞記者兼電影製作人,她製作的紀錄片曾多次獲得國際獎項。她是第一位獲得頗負盛名的美國新聞報導獎利文斯頓獎(Livingston Award)的外國人,該獎獎勵35歲以下的新聞工作者。奧貝德-奇諾伊持有加利福尼亞斯坦福大學國際政策研究和傳播學兩個專業的碩士學位。

問: 您的電影 《恐怖主義下的兒童》(Children of Terror)聚焦於在你的祖國巴基斯坦生活的阿富汗兒童難民。您為何把他們當作紀錄片主題?

答:我與卡拉奇一個難民營的兒童共同生活了十個星期,並在一開始就認識到他們的經歷與巴基斯坦的大多數兒童有很大差異。顯然,這些孩子受到了伴隨他們長大的暴力的很大影響,而且這將對他們會長成什麼樣的人產生影響。我認為應該講述他們的故事。

問: 您能否談談在家庭和社會結構承受了巨大恐怖暴力的社會中的兒童所經歷的巨大損失?

答:恐怖主義無視人類共有的法律,蓄意製造不安全和恐懼,蓄意破壞社會組織,結果造成很多受過教育或有經濟實力的人逃離家園,而那些留下來的人則在暴力和經濟日益惡化的環境中勉強度日。家庭遭到破壞,天真無邪的童年被剝奪。他們遭受的不僅是物質和社會損失,還有情感損失。

我在難民營結識的這些男孩是在暴力中長大的,他們對Kalishnikovs 和APC 式槍的熟悉超過了字母表。他們講到他們所感受的恐懼--夜間因爆炸和槍戰無法入睡,白天在戶外受傷,被迫加入地方民兵組織或受到民兵組織的威脅。

在這樣的暴力和恐懼中長大的一代人被剝奪了接受教育和瞭解民族文化的機會。孩子們被迫在街頭保護自己,經常被打發出去尋找食物或為掙錢去做危險的工作。他們被當作成人而非孩子來對待。這便是濫施暴力的凶手所成就的一項工作:在他們製造的環境中,孩子不能像孩子一樣生活,而是被迫承擔起成人的責任。

我與之交談的大多數男孩從未跟他們的父親或兄長們有過多少時間在一起,因為他們--作為成年男子--要麼已經被打死,要麼長時間不在家。這些男孩實際上成了家裡的”男人”,承接了供養和保護家裡女人的責任。他們在六、七歲時就得學習怎麼用槍,到他們長到14歲、15歲時,已經可以出去打鬥了。

恐怖分子正是通過這種手段保證其後繼有人--他們製造了一個不能正常運轉的社會,然後以另一種社會取而代之,即把暴力、恫嚇和操縱用作統治工具。他們利用自然災害和他們自己製造的災難謀利,一面為貧困人口提供幫助,一面把各種枷鎖強加給他們。

問:招募是怎樣進行的呢?

答:兒童是恐怖分子的最佳招募對象,因為他們尚不具備對成人提出置疑的能力,在感情方面容易被人利用,容易被鼓動去做任何事情。

在穆斯林世界出現”聖戰”(jihad)的提法之前數十年,兒童兵的招募是在非洲和南美進行的。兒童在那些戰爭中表現得勇敢無畏。畢竟,一次又一次的研究表明,年輕人衝動,喜歡冒險。而且他們尚未成熟,難以正確地判斷自己處理問題或認識潛在危險的能力。

每個做父母的人都知道,孩子對自己的行動會如何影響自己和他人並不明了,因而往往會作出不理智的決定。這就是為什麼孩子可能並已經無數次地被別人利用的原因。因此,需要對孩子進行教育,使他們能夠對事物進行思考,考慮到後果,並培養起理解能力。

在穆斯林世界,很多孩子只要不得已流浪街頭就會受到操縱。他們得想盡辦法找錢和找吃的。如果是男孩,有人會在教會學校給他們提供食品和教育--但教給他們的可能是一種不能寬容他人的原教旨主義意識形態,這種意識形態甚至不能寬容那些以不同的方式表達同樣宗教信仰的人,它視西方世界及其生活方式為必須征服的敵人。

這些孩子或是被哄騙,或是被脅迫參加”聖戰”,招募他們正是因為能夠利用他們年輕這一特點。由於他們不會被視作威脅,因此他們很容易出入高度戒備的地方,例如在街上踢足球時。他們為恐怖分子提供了最好的掩護--他們如此天真,根本不知道對他們的期待是什麼,直到為時已晚。

與西方可能想像的情況相反,恐怖分子在招募穆斯林青少年方面日益得手。更令人不安的是,越來越多的女孩子也加入他們的行列。造成這種局面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成功地阻止伊斯蘭世界中很大一部份人口受教育,不讓他們接受新思想。

問:那麼這些孩子的父母呢?

答:父母的反應可能會令人驚訝。貧困和文盲在決定這些人的信仰方面發揮著重大作用。在阿富汗南部,我與之交談的許多家庭為他們年幼的兒子--有些連15歲還不到--”攻擊敵人”而感到自豪,認為他們給伊斯蘭帶來榮耀。這些男孩來自大家庭,兄弟姐妹可達10人之多。他們的父母沒有錢,無法照料他們,因此他們被打發到巴基斯坦的伊斯蘭學校,遠離家鄉,之後他們的父母幾乎對他們一無所知。

正如我在上文所指出的那樣,成年男子很多人已經離開家,本來就已經被剝奪了上學機會的婦女及其女兒們不得在外面做工。如果讓男孩子們在學校、食品、衣服或者在垃圾堆裡尋找食物之間進行選擇的話……但有時根本就沒有選擇可言。

這就是恐怖分子如此成功地拉攏男孩子入夥並接受洗腦的原因之一,因為這些孩子沒有一個他們可以依靠的體系,也沒有父母可與之商量;他們往往受到同伴的壓力而加入一個與街頭流浪相比較有規則的組織,並希望借此獲得榮譽或讓人瞧得起。

同時,貧苦的父母因為兒女從事自殺式恐怖活動而獲得經濟補償,並收到摘自《古蘭經》的片段,這些斷章取意的文字聲稱他們的孩子是遵循先知的教導而死。特別是獨立支撐家庭、受人忽略的婦女,作為殉道者的母親,她們不僅得到經濟資助,有時還在社區獲得一種受人敬慕的社會地位。

對婦女和教育的態度、貧困、無休止的暴力、恐懼……這一切導致一種非常複雜的局面。

問:請跟我們談談你電影中的孩子--特別是陪你去公共游泳池的那個嚴肅的男孩、那個在地毯廠打工的溫柔的孩子、還有那個不想結婚的聰明活潑的小姑娘。

答:哈爾·穆罕默德(Khal Mohammed)11歲,難民營裡沒有他的家人,他曾被送進一個原教旨主義學校。他雖然不識字,但能夠背誦《古蘭經》的全部經文,這無疑是個了不起的成就。但他是個相當嚴肅的孩子,我們去公共游泳池,那裡的婦女們除臉部、手腳外遮蓋了全部身體,但他堅持說,不僅她們行為”敗壞”,而且他本人也會僅僅因為置身於這些”不道德的”度假者中而下地獄。

努爾·穆罕默德(Noor Mohammed)只有10歲,卻承擔起了贍養家庭的全部責任,從事危險和艱苦的編織地毯的工作。他也是一個聰慧的孩子。談起他在爸爸和叔叔被殺害以前的生活,他滿懷思戀之情,並說他們要是還活著的話他現在會在學校裡。在我們拍攝電影期間,他因要照顧住在醫院裡的有毒癮的哥哥而上班遲到,因此丟失工作--有很多男孩迫不及待地等著做他那份工作。

萊拉(Laila)也是10歲,她多次表示不想嫁人,而要上學,但她的父親溫和地告誡她,說將很快把她嫁出去,因為她長大後需要有個男人保護她。的確,在難民營裡女孩們玩的一個主要遊戲就是舉辦”婚禮”。

年輕女孩沒有多少別的選擇,因此尤其容易接受極端主義意識形態。在巴基斯坦這樣的國家,原教旨主義宗教學校已經開始重視吸收女孩子,因為它們認識到通過對年輕女性進行思想灌輸能夠控制整個家庭。一個女人從清真寺出來回家後,要教育自己的孩子,與鄰居交談,這樣便可使原教旨主義意識形態傳播發展。這是把婦女推向暴力的第一步。

我們已經看到下一步的情況。最近,一群婦女在伊斯蘭堡揮舞棍棒,要求關閉錄像商店並禁止經營音樂商店。她們襲擊一所她們認為正在發生不道德行為的房子,綁架了住在這所房子裡的婦女。這些對別人妄加評判的女性激進分子中的某些人才不過15歲。原教旨主義思想意識推崇者工作做得多有效。她們今天可以突襲”不道德”的穆斯林同胞,明天很可能會腰繫炸彈,成為對”異教徒”實施打擊的自殺爆炸手。

確實,很多受過良好教育、在西方出生的穆斯林婦女也成為招募對象。我寫過一篇文章,考察加拿大米西索加(Mississauga)的穆斯林宗教學校。那些學校告訴年輕的加拿大穆斯林婦女避開她們所生活於其中的西方世界,遮蓋面部和避免男女接觸,不斷向她們宣講她們的穆斯林兄弟如何為捍衛她們的名譽、不讓西方男人”玷污”她們而戰死。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她們拒絕接受讓她們享受自由選擇的政治體制。這是個很大的難題,因為在加拿大和美國這樣的社會裡,多元文化和宗教自由不僅受到鼓勵,而且構成社會信仰的基石,很多人對宗教學校裡進行的教育並不提出置疑。婦女有受教育和信仰其宗教教義的權利,這是根本的原則。不幸的是,這些獲得了權能的女性正在學習瞭解的是對伊斯蘭教義的一種極端解釋,這種解釋不僅與她們所生長的社會直接對立,並且她們及其子女在未來也必然會與這個社會發生衝突。

問:您認為這些孩子的前途如何?

答:據估計,世界上50%以上的穆斯林人口不滿18歲,這個數字令人擔心,特別是這些年輕人沒有或者幾乎沒有受教育和正常工作的機會。他們對統治他們的腐敗政府感到灰心。他們看到西方實行雙重標準,即堅持在伊拉克實行民主,但在該地區其他地方則不這樣做。他們知道伊斯蘭教曾經催生了一個偉大的文化,因此不懂為什麼他們這代人經歷的只是貧困、戰爭與毀滅、腐敗和任人唯親。無論如何,必須把這個問題化為優勢:如果這些年輕人得到適當的教育和機會,他們就能成為變革和經濟進步的動力。

真正的伊斯蘭教鼓勵穆斯林進行調整,以適應時代的變化,但是極端的原教旨主義分子反對從電報到電視的任何新生事物。他們反對現代教育,因為他們認為它教授的科目與伊斯蘭教不相容。受過教育的穆斯林知道,這不過是阻止年輕和勤於思索的頭腦向他們提出置疑的伎倆。

這因而成為一種惡性循環:原教旨主義者蓄意剝奪穆斯林青少年接受良好教育的權利,從而確保他們的招募對象前途黯淡,灰心失望,容易接受恐怖主義意識形態。這種意識形態要求他們用暴力的方式拒絕任何向原教旨主義教義提出挑戰的思想,阻止他們瞭解思想和言論自由的重要性,使他們無從分辨什麼是合乎邏輯的思想,什麼是情感偏見,而這種自由正是建立大多數人為他們的孩子所企盼的生機勃勃的社會之基礎。

--原載:《美國參考》,2007-05-01(//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布托遇剌身亡 美國對巴國情勢措手不及
巴國好戰分子「滅佛」 珍貴古佛像遭炸毀
拉登之子 願當穆斯林和平使者
怕得罪穆斯林  3隻小豬改3個牛仔也不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