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2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李靚慧/台北報導〕近來新台幣匯價強勢升值,昨日兌美元甚至一度觸及31.5元關卡,且美元後市持續看跌,匯銀人士提醒,投資人無須因為新台幣大幅升值,就急拋美元,但如果手中沒有美元,31.5元以下確是可長期投資的價位,有利撥出部份資金進行佈局。
農曆年後新台幣快速升值,累計升值幅度達4.89角,如果從1月下旬開始計算,升值幅度更逾8角;同時就市場預期,美國3月份將召開的聯準會,可能還將降息一至二碼,預料美元走弱的趨勢短期不會改變。在此狀況下,銀行業者預期,新台幣不但會持續走強,美元也已達到長期投資的價位。
在此市場狀況下,投資人手中的資產配置,是否該再度進行調整?銀行業者指出,貨幣有升有貶,專業人士都難預測,更何況一般小額投資人,因此實在無須跟隨匯價漲跌,大幅調整配置比重;建議一般民眾可將手中的貨幣分成三份或四份,例如將新台幣、美元、歐元,採取「333」比例配置,近期當美元走弱時,若覺得美元便宜,即可增加兌換一些美元,並將這些手中的美元、歐元,分別投資美元計價、歐元計價的海外基金,達到「自然避險」效益。
銀行建議,原本沒有外幣資產的民眾,可將資產區分為四塊,分別是新台幣、美元、歐元、澳幣,其中購買美元屬於「長期投資」,在全球股市重挫後,現在進場購買美元計價的海外基金相當划算;佈局澳幣是基於存款利率高、未來還有升值空間。
但如果投資人原本手中就有不少美元,銀行不建議就此將美元拋售,應該可直接用美元購買美元計價的海外基金,或投資全球型債券基金、新興市場債券型基金,藉由海外投資達到貨幣避險目的。
總之,銀行業者提醒,基金投資的漲跌遠大於貨幣漲跌,投資人無須因為擔心匯價波動而不敢進行投資,更無須因為單一貨幣短線的漲跌,特別看空或看多某一貨幣,甚至恐慌性大舉進行調節;藉由分散持有、分散投資的方式,才是達到避險的最好策略。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