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計較的少 擁有更多

黃桂蘭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有多少人為爭奪財產,至親骨肉反目成仇,也有人不貪求意外之財以德服人而得到尊重。

爸爸,從小就喪母,祖父再續絃,爸爸雖然小小年紀就得下田耕種,也沒讀幾年書,但他一生卻是以身教來教育子女,他是子女心目中平凡又偉大的好爸爸。

爸媽結婚生子之後,祖父就分了一些財產給爸爸另起門戶。爸爸一生務農,生活困苦,書讀得又少,卻安份守己,他所分財產少,但每年的地價稅卻比同族堂叔之輩的還要多,爸爸從不為此事去調查、去爭吵,自始至終就是老老實實的繳稅。

三、四十年的歲月過去,政府把土地重新規劃,讓產權更明確。有一天鎮公所的人員到家裡來測量,結果出乎意料之外本來不是分給爸爸的地,竟然全部三百多坪都歸在爸爸的名下。

起初家人還很高興說傻人有傻福,可能是老天爺的賞賜,這時很有智慧的媽媽和爸爸商量,她認為不是我們的東西,我們就不應得,要做子孫的模範。媽媽還說要留給子孫的不是財產而是功德,所以應該把地還給他們,爸爸聽了媽媽的話覺得頗有道理,決定不要這份意外之財。

那時候同族的堂叔們也接到通知單,知道他們原有的土地已沒了,就馬上找爸爸,爸爸絲毫不貪的請他們到鎮公所辦手續如數歸還。

正因爸媽的一念善心,從此他們在堂叔的心目中是很有份量的人,受到大家的敬重。他們的生命過得很紮實、很快樂,這個快樂不是擁有更多,而是計較得少,身為子女的我也因父母的善心善念感到驕傲,他們的德行永遠留在我心中,是子女學習的好榜樣。

轉載自教育部生命教育學習網◇(//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12月1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周永捷台北十日電) 極限馬拉松好手林義傑、視障教師楊永恬與口足畫家楊恩典代言「教育部96學年度生命教育校園3Q VERY MUCH系列活動」,擔任活動大使,分享生命經驗,並鼓勵民眾勇敢面對困境。
  • (自由時報記者李立法攝)入選黃金之花的小朋友,開心地展示用心澆灌的向日葵。(記者李立法攝)〔記者李立法/萬丹報導〕萬丹國小四百多位小朋友昨將各自栽植二個多月的向日葵,帶回學校展現成果,孩子並透過向日葵週記寫下栽培心路歷程,內容有得有失,彼此分享育花甘苦過程,校長梁財妹表示生命教育讓孩子體驗照顧生命,了解愛得太多或疏於關心,都會造成不良影響。
  • 【大紀元12月1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卞金峰基隆市十九日電)基隆市長張通榮今天參加基隆市女童軍會所舉辦的一年一度青少年生命教育體驗營,回想起自己在西元一九七四年澄清湖童子軍全國大露營時,與來自不同地方的同學相處,共同體驗生活,學習相知相惜,當時的人生經驗影響他甚深,直至現今,仍十分懷念
  • 【大紀元1月16日訊】(據中廣新聞劉敏娟報導)花蓮「未婚小媽媽」比率相當高,金車教育基金和中廣花蓮台合作,特別將基金會從國外購買的五個「電腦小寶寶」「寄養」在花蓮校園,作為青少年學習兩性教育的教學資源,首先選定了「吉安國中」作為寄養學校,未來還將開放讓所有花蓮的國中小學都能申請使用。
  • 【大紀元2月2日訊】(大紀元記者陳勤南縣報導)為響應政府心靈改革,淨化社會人心,讓親師生體認生命的意義,啟發生命的智慧,並透過自我成長與改變,淨化身心靈。30日由台南縣政府教育局指導,台灣明慧教育學會主辦,在台南縣麻豆國承辦「生命教育-親師生身心靈健康研習」参加人員相當踴躍。
  • 美濃鎮龍肚國小昨天舉辦「聽稻田在唱歌」活動,全校五、六年級學童下田體驗插秧的辛勞,但田間卻處處傳來師生的歡笑聲。龍肚國小四年前首開先例,帶領學童進行稻作體驗插秧活動,讓學生體會農務辛勞、農作物生長過程,進而結合生態保育、生命教育,由於教學效果不錯,校方去年向老農陳江和承租校旁農田擴大推展。
  • 在IKEA停車場外發現的一株寄生植物「列當」,是索羅古德走上植物學家之路的起點,本次旅程也將從這裡出發。索羅古德將會帶領我們,徒手爬上英國與愛爾蘭的濱海絕壁,在崖頂和列當共享落日餘暉;走進南非多肉植物生態區,一睹你絕不會認為長得像植物的鞭寄生……
  • 孩子總是愛拖延?家長可用4C原則陪伴孩子去累積正向經驗。
  • 我不是有合格證照的攀岩專家,我不懂行話、不會繫繩、不會打結,但為了尋找植物,我一輩子都在練習攀爬。我背抵著山壁,一寸寸往下移動,掌心直冒冷汗。別往下看。一點一點地,我挨到突出的一塊岩石上,岩面只有三十公分寬,而且比我想像的還要不平穩,不過我可以坐在上面,雙腳伸出邊緣擺盪,這倒不會太難。在這魔幻的一刻,天地間只剩下我與這些特別的植物,以及頭上、腳下、身後的多佛白崖,還有在眼前無盡延伸的海峽——甚至不會有人看見我在這裡,或許這樣也好,不然要是有人看見了,肯定會聯絡救難隊出動。
  • 你是否想過回大學深造,但腦中卻閃過「我年紀大了」和「我永遠無法融入」這樣的想法?其實不論什麼年齡去上大學、開始新的職業或追尋夢想都不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