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覺:「靚女」與歡樂——再談「肥肥」

張成覺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2月21日訊】「靚女」是人們喜聞樂見的。愛恩斯坦曾諧謔地解說相對論曰:「你坐在一座熊熊燃燒的火爐旁,幾秒鐘會像一小時:若坐在一個妙齡美女身旁,一小時會像幾秒鐘:這就是相對論!」

不過,「靚女」雖可使人產生悅目之感,甚至有「秀色可餐」的說法,似乎可以代替吃飯。但不見得必然給人帶來歡樂,甚至適得其反。比如大仲馬的《俠隱記》/《三個火槍手》,裡面的女主人公密李狄,「豔如桃李,毒如蛇蠍」,害人無數,密李狄的多位丈夫`男友俱因她而送命。如此「靚女」實際只給人帶來災難,儘管仍不斷有人抱著「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的決心,妄圖一親芳澤,書中的男主人公達達安便是一例,而其得保性命則屬僥倖。

話雖這麼說,一般男士以至女士還是喜歡「靚女」的居多。此所以著名的「007」電影系列有「邦女郎」,我們的同胞`揚威奧斯卡的李安電影也有「安女郎」的說法,大陸的張藝謀導演,據說也有「謀女郎」了。這些「女郎」往往種族`膚色`年齡`身份各異,但必有一點相同——令人看上去眼前一亮,也就是「悅目」,香港人叫「上鏡」。至於其演技如何,那已經是第二位的了。因為其中除了女主角之外,許多「女郎」根本沒多少戲,甚至一句台詞也沒有。不過,少了她的話,可觀性隨之減少,這意味著票房價值相應下降,故仍是不宜精簡的。

然而,「悅目」是一回事,「賞心」又是一回事。俗雲「賞心悅目」,「賞心」在前。「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沒有「靚女」,也可以「賞心」,即開心的。如:相聲基本上全由男士演出,但老少鹹宜,雅俗共賞,可收「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之效,即是一例。

在這方面,「肥肥」的成功,應該說更提供了生動的佐證。

這位獻身演藝事業40餘年,遍嘗無數酸甜苦辣的港人「開心果」,似乎從不追求什麼「金像獎」的桂冠,也不在乎那些年度或季度「排行榜」的座次,而只是「希望自己的招牌笑聲可以感染大家」,從而「在觀眾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她獨特的髮型,黑邊的眼鏡,跟她那珠圓玉潤的身形,洪亮自然的開懷大笑,渾然一體,構成「歡樂今宵」最打動人的部份。多少拚搏一天身心疲憊的觀眾,為之捧腹不已,精神隨之得以舒緩。「笑一笑,十年少」,勞碌一生的長者從中煥起了美好的青春。而充滿活力的青少年,則由她那裡接收到正面的資訊,學習樂觀向上的進取精神,正派做人,健康成長。幾十年間,她帶給數以百萬計的市民巨大的歡樂,其價值是無法衡量的。

寫到此,聯想起《星空奇遇記》裡的智能機械人「數據」。他什麼都會做,「智力」與人類不遑多讓,但就是不會笑。後來特地設計了某些新程式,他也會笑了,卻往往莫名其妙地大笑起來,無法控制自己,弄到上氣不接下氣,幾乎休克。最後好像是應其要求,取消了該項程式,使之恢復正常。

可見,笑是造物主賦予我們的奇妙的生理反應。笑臉迎人,增進和諧;笑口常開,有益身心。像「肥肥」那樣,在公眾場合能夠無拘無束,縱情大笑,應屬一種自然而然的感情流露,是內心充滿陽光的表現,再好的演技也無法假裝出來。更難能可貴的,是她推己及人,把歡笑送給觀眾,讓更多的人得以消愁解悶,皆大歡喜。

古人云: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肥肥」只是一個藝人,談不上什麼赫赫功業,也沒什麼煌煌巨著,傳之後人。但她的笑聲使無數香港市民的生活增添亮色,男女老幼解頤開顏,令人永遠懷念。僅此一點,便堪稱功德無量。雖然她的遺願是在大洋彼岸的溫哥華安息,但她的燦爛笑容將永存港人心中,任何高大巍峨的紀念碑都未必能夠與此相比擬。

無可諱言,「肥肥」有別於那種傾國傾城`明豔照人的「靚女」,但其內在美卻是有目共睹,令人心儀與由衷折服。這一點無疑發人深省。那些夠不上「邦女郎」`「安女郎」或「謀女郎」的年輕女藝員,大可不必灰心。演藝事業決非「靚女」可以壟斷,「各人頭上一方天」,只要像「肥肥」那樣,敬業樂業,把歡樂帶給觀眾,那麼,前途自然無限寬廣,前景一片光明。努力加油!

轉自《新世紀新聞網》(//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張成覺:皖南事變禍根在毛
張成覺:記名作家翻譯家巫甯坤教授
張成覺:「傲笑公卿」無奈君無道
張成覺:歷史將宣判右派無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