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19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菲利普斯2008年2月18日華盛頓報導)每年2月第三個星期一是美國的總統日。美國民眾在這一天向歷屆總統致意,並回顧他們的業績。人們最感興趣的一點是宗教對總統的影響。
說到宗教,美國人通常把建國先賢歸為兩類,要麼是虔誠的教徒、一切以耶穌和聖經的教導為準;要麼是冷靜的理性主義者、認為人完全可以自治,和上帝無關。
實際上,美國大多數建國先賢和早期的總統都是自然論者。自然論是18世紀一種宗教理念,把上帝的存在和本性完全建立在理性和個人經歷上,不同於真正的宗教信仰。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和普利策獎得主加裏.威爾斯教授說:“他們相信一個慈仁的上帝。他們不認為耶穌是神。他們認為耶穌是一位偉大的道德導師。他們不相信祈禱有任何靈驗。”
*政教分離*
1787年通過的美國憲法中有不少相當激進的條款,其中包括政教分離。這條修正案得到了先後成為第三和第四任總統的托馬斯.傑斐遜和詹姆斯.麥迪遜的堅定支援。他們認為這個條款可以保護美國各種宗教不受政府權力和理念的控制,他們還認為,在精神和道德問題上,個人的良心可以做出最高和最終的判斷。
威爾斯說,這兩位總統在這方面甚至比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更加激進。洛克只是主張政府應當容忍不同的宗教信仰。威爾斯說:“他們說:這不行,容忍是從上到下,也就是政府容忍不容忍取決於政府。我們要的是從下至上,也就是個人的良心不能受到脅迫。在這些問題上,個人良心是最高判斷標準。這是他們的出發點。”
*熟讀聖經*
19世紀,大部分受過教育的美國人都熟讀聖經,即便是亞伯拉罕.林肯這種不那麼信教的人也是如此。林肯1861年內戰前夕就任總統。威爾斯說,林肯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懷疑論者,年輕時代很可能是無神論者。
威爾斯說:“隨著時間的推移,他越來越轉向宗教。他更接受猶太教的理念,也就是把人看作一個整體,作為上帝的人,帶有原罪,得到拯救,悔悟自新。”
在美國建國的頭100年,幾位總統都曾確立國家齋戒日,以求國家內省,爭取上帝的同情。詹姆斯.麥迪遜在1812年戰爭期間就確立過齋戒日。在內戰最黑暗的日子裏,林肯也這樣做過。威爾斯說:“但林肯的做法與眾不同。他不是激起仇恨和敵意,而是化解這種情緒。他(林肯)說,在戰爭中,所有的人都在做錯事,每場戰爭都伴隨著掠奪、姦淫和殺戮,這場戰爭也不例外。因此,他的齋戒日的主題是懺悔。在其他總統身上,我們從未見過如此不尋常的做法。”
儘管從理論上說,美國總統必須在宗教問題上保持中立,但美國人民卻不必這樣做。1960年,很多人公開對可望當選總統的約翰.肯尼迪的天主教背景表示不安。他們擔心,肯尼迪的忠誠可能在天主教教義和美國憲法之間遊移。肯尼迪表示,一旦兩者衝突,他就辭職。
*宗教與世俗*
不過,本人也是天主教徒的威爾遜教授說,總統很容易避免這種尷尬,他們必須把從宗教角度對某項政策的支援和以世俗原因說服其他人贊成這項政策區分開來。他說:“比如,對耶穌的愛是我們善待窮人的理由。但是我們不能把這作為國家善待窮人的理由。善待窮人關係到人類尊嚴問題,所以,這兩種理由是不同的。”
即使非常虔誠的總統通常也尊重政教之間的分界。例如,1977年就任總統的卡特從來沒有在白宮裏舉行過祈禱活動。但威爾斯教授認為,與此形成對照的是布希總統,他把宗教融入公共政策當中,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威爾斯指出,不管未來的總統宗教信仰如何,憲法中政教分離這堵墻足以保持美國世俗政治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