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17日訊】美國駐華大使雷德和中國駐美大使周文重曾在不同的場合,代表各自的政府,說過同樣的話,即中美兩國經濟密不可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種關係,特別是“一損俱損”的關係,不幸被最近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發了中國的經濟動盪所證實。
這讓我聯想起,不久前在中國大陸流行的一種很時髦的“中美經濟脫鉤(decoupling)”理論。這個理論說,中國經濟正在和美國經濟“脫鉤”。根據是,中美兩國在經濟增長速度方面,一個持續上升,一個持續下降;在利率走向上,一個頻繁升息,一個頻繁降息;在匯率走勢上,一個不斷升值,一個不斷貶值。從這些根據來看,脫鉤理論的確有道理。但是最近美國次貸風暴在中國引起的經濟動盪,卻使這個理論打了相當的折扣。
本來,美國次貸危機在全球引發躁動和不安,正在加緊融入國際經濟的中國肯定會受影響。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原是全球化的全方位功能。過去幾年,中國對最大消費國美國大規模出口,從中賺足了美元,保持了出口和貿易順差的快速成長,而美國則長期享受中國貨的價廉物美,維持了較低的通貨膨脹率。這是最典型的一榮俱榮、雙方皆贏的局面。可是,全球化是雙刃劍,在全球化中受益巨大的中國,想在美國的橫掃全球的次貸風暴中全身而退,根本是不可能的。
事實上,美國的次貸危機已經直接波及到中國的金融業。根據香港和英國媒體報導,中國的幾家銀行因投資美國的次級貸款產品出現重大資產虧損,正準備進行大幅虧損沖銷。這些金融機構共持有次貸債券100億美元,其中,中國銀行持有80億美元,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共有20億美元。即使這100億美元全部虧損,同中國四大國有銀行的上萬億元存款和1.5萬億的外匯儲備相比,也沒有什麼了不起。問題是,中國經濟所受到的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要遠遠大於這100億美元的資本損失。
最直接的影響是中國經濟將顯著放緩。有人估算,美國經濟每下降1%,中國經濟將下降1.4%。過去六年中,中國的經濟增長都在10%以上。而進入2008年以來,由於美國經濟的遲滯,世界各大權威機構紛紛調低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世界銀行調得最低,為9.6%。世界銀行還警告說,即使這個最低的預測,也不見得一定能實現,因為美國經濟的風險和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在顯著增加。
至於最大的間接影響,莫過於中國股市出現的恐慌性拋售。一些經濟學家曾預言說,美國次貸風波對中國股市影響不大,中國正成為資金避風港。幾乎話音剛落,中國股市就因為美國股市大幅下挫而出現了恐慌性拋售。一直對本國經濟增長特別驕傲,對美國經濟下滑有點幸災樂禍的中國股民,開始以一種前所未有的熱誠關注美國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和美國聯儲會的動靜。他們恐怕已經體會到,中國股市原來並不是全球性股災的世外桃源,過度疲軟的美國經濟非常有可能把中國拖下水。
另外一個不可忽略的間接影響是房屋市場。從表面上看,中國房產市場沒有次貸問題,利率較高,審批相對嚴格。但房價漲得過快、升幅過大,已經使房屋市場失去了理性。這種超理性繁榮,與美國前幾年被超低利率和過剩貸款推動的異常繁榮的房屋市場有幾分神似。其間的泡沫,用房地產大王、萬科董事長王石的話說,早晚都會破裂。目前類似美國的風險,諸如一些開放商因為資金周轉不過來而低價銷售房屋的情景,已經在深圳、福州、上海出現。
如此看來,中美經濟脫鉤是做不到的。(上)
——————–
(接續)
中國執政當局在美國的次貸危機和金融風暴中,看到了自我調整的機會。長期以來,中國出口盤子太大,經濟增長速度太快,宏觀調控太難,已經成為溫家寶內閣的老大難問題。一些經濟學家因此而認為,趁著現在美國的消費需求下降,中國政府可以借力打力,收縮出口,下調速度,把中國經濟調整到理性軌道。這些想法固然不錯,但能否如願,恐怕要打一個大問號。
在這個大問號的背後,一個基本事實是,美國目前的經濟不景氣尚未見底。很多跡象顯示,美國已經滑入經濟衰退的邊緣。華爾街的次貸風暴現在是“樹欲靜而風不止”。據報導,目前華爾街雖然有高達1300億美元的次貸壞賬被減掉,仍然有1200億美元的爛債需要處理。而這個巨大的次貸窟窿,同那些因學生貸款、信用卡、汽車貸款和企業貸款等過度信貸而引發的另一個金融問題相比,只是小巫見大巫。近日又有報導說,美國聯邦調查局因會計欺詐問題開始調查14家金融和貸款機構,其中就有在次貸風暴中首當其衝的美國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和貝爾斯登。
美國金融問題的嚴重程度,可以從聯儲會突如其來的大手筆降息反映出來。一直嚴重關注通貨膨脹和次貸問題,面臨升息和降息兩難困境的美國聯儲會,在2008年新年伊始,忽然大幅降息。先是突降0.75個基點,讓全球跌破眼鏡,九天之後又降0.50個基點,在3月18日的例會上,有可能再降0.50個基點。美國聯儲會的大幅頻繁降息,伴隨著美國去年第四季度GDP幾乎零增長和消費者信心指數大跌的消息,向全球傳遞了一個再明確不過的資訊,美國已經面臨相當嚴重的金融危機。
在這場危機中,沒有絕對的贏家。信心滿滿的印度,法國等國以為自己不會粘帶美國次貸危機的晦氣,結果其股市受到毫不留情的衝擊。中國也不例外。金融大亨索羅斯說,中國是這場金融危機的“絕對贏家”,是嚴重地言過其實了。筆者在上一篇評論中已經提到,美國次貸風暴和金融危機對中國的金融產業、經濟增長、股市繁榮和房產市場的成長,都有負面影響。
中國決策當局想必已經看到了這些負面影響,也看到了大問號背後的另一個基本事實,即,中國現在的問題可能已經不是收縮出口,下調速度的問題了。一直以來,溫家寶全力以赴對付通貨膨脹,現在驀然回首,很可能發現中國與通貨緊縮只有一步之遙。最近,梁京評論透露出一個消息,溫家寶將放棄從緊的貨幣政策,採取適當放寬的政策。他這麼做當然不是為了和美國聯儲會步調一致,而是因為他幾乎是最後一個看到中國繼續緊縮有可能帶來嚴重危險的人。
當然,有風險就有機會。有政府背景的中國投資公司看到了次貸市場風險中的機會。摩根士丹利因次級貸款而虧損了94億美元而急需資金,中投公司趁勢買下了摩根士丹利9.9%的股權,成為它的第二大股東。對中投公司投資於華爾街的目的,外界議論紛紛。有的說中國政府不只是看中了投資外國金融機構高達9%的經濟回報,還希望獲得來自華爾街和美國國會友善的政治回報,有的說中國想借機與國際金融接軌,學習國際頂尖金融機構的操作、規則與制度,還有的以讚美的口氣說,中國這樣做是看到了幫助你就是幫助自己的世界責任。究竟是什麼樣的目的,人們不得而知。但是人們看到的是,無論是面對經濟風險,還是面對經濟機會,中美兩國不是漸行漸遠,而是越走越近。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中美兩國經濟,從此更是難以“脫鉤”。
事實上,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在全球化的風暴洗禮中,同命運、共沉浮,有助於化解政治上的對立與衝突。一位美國人說得好,如果美國成為中國最大客戶,中國怎麼會和自己的客戶打仗呢?(下)
──轉自《自由亞洲電臺》(//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