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氣數值預報落後十年 引發華南爆雪災

標籤:

【大紀元2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十五日電)新年期間中國南方爆發的雪災帶來嚴重的財產和人命損失,而中國氣象官員首次承認對雪災的強度估計不足,原因是數值天氣預報落後西方十年。

「南方日報」今天刊登了對中國氣象局國家氣象中心副主任端義宏和中央氣象台台長矯梅燕的專訪內容,兩名氣象官員做了以上表示。

端義宏說,除了「拉尼娜」現象外,導致這次中國南方雪災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大氣環流持續異常等;而要提前十五天、二十天甚至更長時間來準確預測這次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難度很大,發達國家也做不到。

在預報上,端義宏說,中國各級氣象台站對這次雪災曾做了較為準確的預報。譬如,對一月十日到二月五日的五次雨雪天氣過程,中央氣象台都提前二至五天做出比較準確的預報。

但矯梅燕說,他們總結認為,在這次的預報服務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包括長時效預測中對災害性天氣的持續性和強度估計不足,對交通、電力等行業影響程度的預評估不夠,對電線結冰、道路結冰監測能力有待加強。

端義宏又說,中國氣象災害監測探測的範圍、精度、時空解析度還不足。

例如,中國的天氣雷達、地面氣象站在經濟發達地區、城市佈設得更多一些,但這次遭受雨雪冰凍影響嚴重的很多是山區,監測設備少,不能滿足預報需要,難以根據當地氣象要素做出更為精細的預報。

另外一個很大的問題是中國自己的數值天氣預報模式(根據大氣運動變化規律編寫的數學方程式,利用高性能電腦進行運算以推演天氣發展變化)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還比較大。

據稱,利用高性能電腦進行的數值預報是現代天氣預報的核心。中國系統開發自己的數值預報模式,從「第十個五年」計畫開始到現在約七、八年時間,已經取得突破,今年要實現業務化。

但端義宏說,這個模式還不成熟,與國外差距超過十年。

目前,中國天氣預報除了利用國內現有的數值預報模式結果外,還需要參考歐洲、日本、美國的數值預報結果。

然而,發達國家不會把自己的數值預報產品全部拿出來共享。歐洲中心數值預報產品的解析度可以小於二十公里,但可供中國預報員參考的產品解析度只有兩百五十公里。

端義宏說,經過這次雪災後,進一步提高預報預測水平更顯得急迫了。

相關新聞
李大衛:從陳冠希慾照風波談起
中國雪災過後菜價飆漲 通膨升到7%
中國冰雪災害經濟損失巨大
【獨立評論】面臨雪災 08年經濟更困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