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10日訊】隋朝末年,煬帝楊廣暴虐,荒淫奢侈,大興土木;窮兵黷武,征戰連年,民心日背。自大業九年越國公楊玄感起兵反隋以來,天下豪傑蜂起,計有「十八路反王,七十二路煙塵」。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唐國公李淵起義兵於太原,西上賈胡堡,隋武牙郎將宋老生率精兵二萬屯霍邑,以拒義師。
霍邑之戰
咚、咚、咚……沉悶的鼓聲響起,宋老生已不知是第幾次聽到唐軍的鼓聲了,心中愈發煩悶。唐軍遠來疲憊,本應乘其立足未穩,打他個措手不及,不想卻恰逢大雨,不宜用兵,宋老生心中一嘆,真是天不助我,心思恍惚中,轉念又想,而今反賊蜂起,我大隋也是風雨飄搖,卻正是我輩功成名就之時也,想我手握二萬精兵,定能滅區區唐軍烏合之眾於霍邑城下。
前日又聞諜報,傳突厥勾結劉武周將乘虛襲擊唐軍,威脅其老巢太原,唐軍腹背受敵,就算只是謠傳,也必將軍心動搖,只待其糧草將盡,就是我決戰功成之時。「哼」,宋老生想到此處,重重的將手掌往帥案上一拍,感覺出了口惡氣。
報……,急促的腳步聲後,一個傳令兵跑進營帳跪倒在地,講,宋老生沉聲喝道,報將軍,唐軍又出陣罵營。 再探,宋老生喝道,剛剛覺得出了口悶氣的心中,騰的升起一股怒火,左右將軍,隨我上城頭觀看。
騎兵校尉慕天按捺不住的興奮,終於要和宋老生決戰了,大將軍李淵親往城東誘敵,左軍大都督李建成、右軍大都督李世民各率數十騎佯裝圍城,不怕宋老生不出戰。策馬緊跟右軍大都督李世民騎後,一路煙塵,直捲南門。
宋老生立於城頭,遙見煙塵滾滾,東門有數百騎倚馬待戰,中有大將舉鞭直指城頭,若有指麾,唐軍後軍又緩緩將至,心中甚怒,看唐軍來勢洶洶,分明是要逼城紮營,圍城而戰,當真欺我太甚。大喝一聲,來呀,隨我出城迎敵。
宋老生分兵從東、南二門殺出,宋老生一馬當先直取李淵,後兵蜂擁而至,淵命建成且戰且退,宋老生以為唐軍怯戰,不過爾爾,一氣殺出裏餘,背城列陣。宋老生正慾與唐軍廝殺,就聞陣後大亂,但見一隊騎兵從南門方向飛馳而來,當中一騎領先,左衝右突,當者披靡,後面一桿大旗昭昭在目,上書,右軍大都督李。
宋老生暗道不好,看來南門戰事已敗,而今腹背受敵,卻如何與唐軍決戰。正待傳令退軍先戰腹背之敵,就聞前面唐軍擂鼓大噪,一聲高過一聲,「已斬宋老生」,唐軍乘機反攻,隋兵被唐軍前後夾擊,已然慌亂,又聞此聲,頓時軍心大亂,軍士或與唐兵捉對廝殺,或望唐軍而逃,宋老生見勢不可為,大喝一聲左右隨我來,逕向霍邑東門敗去。卻見唐右軍并不慾與之決戰,竟也調轉馬頭攻向東門。當是時也,唐軍攻東門,隋兵爭敗東門,東門守兵情急之下只得關閉城門。宋老生見歸也不可,戰又不能,城下一片混戰,隨身兵士也被衝散所剩無幾,迫不得已下馬慾引繩回城,不想後面一員唐將劉弘基匹馬趕到,將宋老生斬於陣前。
東門一戰,隋兵大敗,又聞主將被斬,城內隋軍更無心戀戰,唐軍遂一鼓作氣,攻佔霍邑城。
鼓吏
「興義師,討暴虐」,霍邑城下即日,唐軍即放榜招兵,霍邑百姓扶老攜幼,應者雲集。
慕天作為這次募軍的主官,自然不會放過為右軍挑選優秀兵士的機會。挑選兵士有三關,觀其儀容,無身體疾患者,即可進入第二關,霍邑百姓多尚武,能拉臂弓,能舉石鎖,這樣通過第二關的人也不在少數。
第二關測試場地人頭攢動,不時傳來叫好的喝采聲,只見一個大漢正拉開一張三石弓(按漢制,一石合一百二十斤,一斤合十六兩),弓如滿月,圍觀的人繃住呼吸,又驀地爆發出叫好的聲音,那大漢緩緩鬆開弓弦,四顧之下頗有些自得,就聽負責測試的兵士高呼,優勝。慕天微笑著點點頭,心下很是滿意。
下一位測試的青年看上去身體就有些單薄,他先拿了一張二石弓,拉了半天也沒能拉開,引得圍觀的人一陣哄笑,臊得一臉通紅,想想不死心,只好換了一把一石弓(測試標準,能拉一石弓為合格,二石弓為良好,三石弓為優勝),又惹得周圍人一陣哄笑,這回憋足了勁,漲得臉都快紫了,才勉強拉了個半開。
測試的兵士看了看,叫道,淘汰,下一個。那青年有些急了,一下拉住那兵士,要求還給他個機會,那兵士說,你力不能開弓,還能做什麼,要我看只能做個夥頭軍吧,圍觀的人又一陣嘻笑。夥頭軍?夥頭軍能上戰場麼,那青年像是抓住一點希望,急急的問道。夥頭軍哪能上戰場,伺候大夥吃飽喝足了,這上陣殺敵就沒他的事了,那兵士有些戲謔的答道,接著又探了探身子,你要願意,我還可以給主官通融通融,就讓你做個夥頭軍。那青年抬頭看那兵士分明戲謔的笑容,臉漲的通紅,咬咬牙應聲道,好。
慕天看到青年的堅持頗有些讚賞,彷彿看見了他當年自己的樣子,心下便有了計較,當下走到那青年身邊,示意那兵士繼續測試,又轉身問那青年,你可識字?那青年從剛才那兵士和慕天的對話中,已經知道慕天是這次招兵的主官,卻沒想到會這樣問他,一楞,旋即答道,略識一二。慕天緊接著又問,那你可知曹劌論戰否?那青年答道,可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齊魯長杓之戰。慕天點點頭,心道,不錯,這個回答比剛才自信多了。慕天接著說,那我這第三關你就算過了,這樣吧,你去記名處做個登記,就先做我唐軍鼓吏。
論鼓
那青年本是一潦倒官宦人家子弟,姓趙名懷懿,字先德,投軍卻是為了功名。男兒自當馬上建功立業,也是他素來的志向。
這下雖說仍不能上陣殺敵,好歹能當鼓吏,也算離戰場近一點了,興許不久就有機會呢。趙懷懿如此打算,不過對當鼓吏和曹劌論戰有什麼關係,他可一點沒想明白,興許是主官隨口問的吧。趙懷懿心裏這樣揣測。
原以為鼓吏不就是擂鼓嘛,這有什麼難的,可接下來才知道,那鼓有大有小,有豎著放的有平著放的,豎著的大鼓須三人合圍,要舉錘擂鼓,能聲震百里;平放的汾鼓也長八尺,鼓面四尺,兩面蒙革,一溜排開,擂起鼓來也是氣壯山河。一段時間下來,趙懷懿雖說是腰酸背疼,吃了不少苦頭,可總算擂的像模像樣了,也長了不少力氣,連月來擂鼓助威,唐軍也是連戰連捷,直取長安。
這一日,趙懷懿被慕天召去右軍都督府,趙懷懿心懷忐忑,隨內待步入府內偏堂,就見慕天與一青年將軍在座,忙慾見禮,慕天阻止說,今日不在軍營,無須多禮,召你前來,乃是近日想委你做個鼓吏的都頭,但又素聞你想上陣殺敵,故而問你一問。趙懷懿偷目瞧那青年將軍,只覺的不怒自威,偏又讓人生出一股子親切,沒來由的就想拜服在地,那將軍朝他點頭微笑,趙懷懿心中一穩,脫口就道,懷懿還是願上陣殺敵,哪怕為一小卒,請將軍成全。
喔,這回卻是那青年將軍說話了,你叫趙懷懿,趙先德,嗯,懿德,好名字,人無德不立呀。青年將軍看了一眼慕天,眼中似有笑意,彷彿趙懷懿的回答在意料之中。接著說道,那我問你,為什麼想上陣殺敵?不用避諱,照直說來。
趙懷懿想了想答道,男兒自當重縱橫。呵,當真好志向,前些日子聞慕將軍說你識文斷字,且頗知軍戰,那我今天也來考考你,青年將軍繞有興趣的問道,何為為將五德?趙懷懿答道,為將五德,曰智、信、仁、勇、嚴。有智,所以知彼知己,而後智謀百出;能信,所以上下同心,而後戰無不利;懷仁,所以寬仁愛民,而後慎兵知險;武勇,所以狹路相逢,而後可奪其志;軍嚴,所以令行禁止,而後如臂指使。
那你既知將有五德,可知鼓也有五德?青年將軍接著追問,趙懷懿一驚,鼓有五德?心中默念卻不知,抬眼答道,懷懿不知,還請將軍賜告。青年將軍微笑著對趙懷懿說,不必如此,我也不比你年長,賜告談不上,就算是相互切磋吧。
昔日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殺夔,以其皮為鼓,聲聞五百里,這應該就是戰鼓的開端。青年將軍若有所思,不過這種戰鼓乃是神來之作,求之不可得。而今天的戰鼓不管大小,其作用都是一樣的,不過效果卻因人而異。因人而異?趙懷懿不禁問出聲來。正是,青年將軍答道。軍威盛於鼓也,吏有德,則鼓方具魂,鼓有魂,則軍威自盛。青年將軍頓了頓,所以鼓之若雷霆,方為軍之肝膽,是為鼓智;一鼓皆振,二鼓操進,三鼓為戰形,是為鼓信;鼓為羽聲,丈夫慷慨之志立於德也,是為鼓仁;一鼓作氣,是為鼓勇;擂鼓而戰,不止不休,是為鼓嚴。
青年將軍說到這兒,走到趙懷懿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說,為將不易,鼓吏亦難,焉知一將功成,鼓吏何在?懷懿你的心意我們已知曉了,就先當好這個鼓吏可好。
趙懷懿本已聽得熱血沸騰,小小鼓吏,竟能為一軍軍膽,當下慨然應道,懷懿領命,願為我唐軍鼓吏。
秦王破陣樂
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破叛將劉武周,解唐之危,河東(山西永濟)士庶歌舞於道,軍人利用軍中舊曲填唱新詞,歡慶勝利,遂有秦王破陣之曲流傳於世,後編入樂府。彼時,趙懷懿已累軍功為驍騎尉,也早知當年的青年將軍即為當時的右軍大都督,現在的秦王。雖已不復為鼓吏,尤以鼓吏為豪。
貞觀初年(公元627年),唐太宗詔魏徵等增撰歌詞七首,呂才協律度曲,訂為《秦王破陣樂》。貞觀七年,太宗親制《破陣舞圖》,對舞蹈進行加工:左圓、右方,先偏、後伍、魚麗、鵝貫、箕張、翼舒,交錯屈伸,首尾回互,往來刺擊,以像戰陣之形。舞凡三變,每變為四陣,共計十二陣,與歌節相應。令呂才依圖教樂工一百二十人,披甲持戟,執纛演習,定名為「七德之舞」。凡宴三品以上的官員及「蠻夷酋長」,於玄武門外奏之。擂大鼓,聲震百里,氣壯山河。後用馬軍二千人,引隊入場,尤為壯觀。
白居易後有詩讚曰,歌七德,舞七德,聖人有祚垂無極。豈徒耀神武,豈徒誇聖文,太宗意在陳王業,王業艱難示子孫。
貞觀十七年二月,太宗設淩煙閣,繪二十四功臣於其上,時懷其舊。非二十四人功大,得享其位,焉知一將功成,鼓吏何在?太宗七德之舞其意自陳王業,以示創業之艱,然後知雷霆之威,皆有鼓吏。
大唐鼓吏
公元2008年1月30日,新唐人全球華人新年晚會於紐約無線電城開演,《大唐鼓吏》奏響全場歡騰,鼓聲如風雷激盪,似萬馬奔騰,群情振奮,盡顯中華男兒陽剛之氣;歌舞齊現,再頌大唐天朝盛世天威。
我為大唐兒男,
巍巍萬里河山,
雷霆天威震盪,
助我掃魔除奸。
*******************
值此新春佳節之際,謹以此文向法輪功創始人李洪志先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2008年2月7日@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