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1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一日電)中國雪災國際矚目,所有焦點幾乎都指向經濟面,除表示可能會引發中國進一步通貨膨脹、經濟成長率下降外,多數國際媒體也認同,雪災危機凸顯中國經濟脆弱性、基礎設施投資不足等問題。
人民日報所屬「環球時報」網今天引述美國「時代雜誌」等媒體的相關文章,從國際角度分析中國因雪災暴露的缺失。
「時代」強調,雪災使中國東部、中部和南部企業、電網和其他系統不堪負荷,這些系統在通常情況下,維持中國經濟以兩位數的快速發展,惡劣天候出現在這些地區不常見,因此因應這種天氣的經驗和裝備不足。
報導批評,中國陳舊、低效率電網主要是靠煤發電,現在許多地區幾乎停止運轉,採礦和鋼鐵公司也受波及。這場危機暴露出中國不完善基礎設施的缺點,政府低估大雪的影響,沒有想到造成的影響這麼嚴重。
美國「紐約時報」則指出,這場暴風雪顯示出正處於發展過程的中國,在經歷三十年經濟改革後仍面臨持續的局限性。
中國柴油燃料幾個月前的短缺,使很多地區的交通運輸慢了下來,現在煤炭的供應也出現不足;中國的鐵路系統不堪重負;中國快速擴張的公路系統還難以完善,即使在上海郊區也是如此。
報導說,中國需要增強脆弱的基礎設施,幫助縮小發達沿海區與落後貧窮內陸區間的差距。
法國國際廣播公司中文網認為,暴風雪天氣彰顯中國投資不足,罕見的災害天氣突襲大半個中國,加劇電力緊缺和春運的壓力,顯示出中國在經濟飛速成長背後脆弱的一面。
報導指出,中國目前所需要的就是大力投入脆弱的交通系統,今年暴雪災害天氣無疑是向當局發出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