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做「把事做好」?舉個例子而言,許多社團會舉辦演講。演講來了很多聽眾,爆滿成功,這當然很好。但是,我會更重視那些負責的學生在過程中的表現。
例如:有沒有提供完整的企畫書,還是只是跟人家口頭講講,甚至臨到演講前還看不到活動流程?知不知道到了演講前幾天要再做一次確認,還是一個月前打電話或口頭邀請後,就此無聲無息?打電話聯絡別人時能不能應對得體,還是會畏畏縮縮?寫電子郵件能不能表現出適當的禮節,還是會不知道如何使用適當的語句語氣?會不會考慮到演講者的各種需求,還是一切需要演講者自理?知不知道要如何接待演講者,還是演講者到了現場之後,就把他晾在一旁,而工作人員自己打成一片?演講結束之後,知不知道如何送人離開,還是大家一哄而散?
上面所舉的例子,只是「辦好一場演講」中,需要重視與做好的一些細節而已,而裡面就會磨練許多重要的就業能力。事實上,就我所知,現在有一些雇主在面試年輕人時,就從最基本的「會不會接電話與打電話」開始測試。你可能會吃驚,能夠通過這個測試的大學(還有研究所)畢業生的比例有多低。
參與社團,正是你磨練這些重要能力的極佳機會,請千萬不要錯過。
第二、在社團參與中遭遇挫折是正常的,重點是自己能不能從中吸取教訓,有所成長。
說實話,我們的教育制度在教導學生如何「做人做事」這一點上,的確有所不足。所以如果一個大學生在開始參與社團、擔任幹部、辦理活動、或領導團隊時,一下子就表現得非常成熟,我會覺得有點驚訝。
但是這並不是說「因為我們年輕,我們需要學習成長的空間,所以我們做得怎樣都理所當然,沒有關係」。如果一開始就存著這種想法,那也就沒什麼學習成長的可能。關鍵是,你要有做好事情的企圖,要在做事中知道自己的不足,要有從錯誤中吸取教訓的能力,更要有經過學習後逐漸成長成熟的具體表現。
大學時社團參與的經驗所以可貴,正是因為一個年輕人在這當中犯的錯誤,幾乎也就是當他進入職場後,容易犯下的錯誤。如果他能從中學到教訓,改正錯誤,當然是學費越早付清、功課越早學會越好。
第三、請兼顧你的社團參與和學業成績。
之所以強調這一點,並不是因為我忽然想起了自己是老師,所以要學生用功唸書。而是因為一個大學生能不能做到這一點,很可能反映出他有沒有準備好一些將來在職場上非常重要的特質與能力。
舉例而言,當我們看到一個大學生能夠基本上兼顧社團參與和學業成績時(這不是要求在兩者都做到頂尖,他當然可以有所偏重,但關鍵是學業成績必須至少達到一種可以交代的地步),這其實反映出他有相當不錯的時間管理能力;能夠依據事情的輕重緩急,井然有序的處理事情;具有相當的穩定度與抗壓性;能夠按捺下性子,如期完成自己縱使不太喜歡,但仍然必須盡責完成的事情。
這也是為什麼一些雇主會留意在學成績單的原因。說實話,很少有雇主會因為你的哪一科成績表現得特別好,就因此認定你會有不錯的工作表現。而是因為我們多少可以從一份成績紀錄所提供的訊息中,判斷一個年輕人的態度與特質,例如:穩定、可靠、負責、自律等等。
重點是,不要走極端。不要因為覺得成績單重要,就完全「不問世事,埋頭唸書」,而錯失從實務經驗中學習重要做人做事技能的機會,這會讓自己將來在職場中遲早陷入某種劣勢;但也不要因為被社團參與的實務感與成就感所吸引,就過度輕忽學生應該要顧及的「本業」。
請記住,對很多雇主而言,他們相當喜歡的年輕人,就是「各方面能力平衡發展」的年輕人。
第四、讓自己的負面經驗創造正面價值。
將來在你步出校園之後,很可能會有一位潛在雇主問你:你在擔任大學社團幹部的時候,做過什麼?學到什麼?
就我自己而言,如果一個年輕人完全沒辦法說出他自己在這個過程中遭受過怎樣的挑戰、有過怎樣的挫折與動搖,我會有點懷疑他的實務經驗可信度。但是,如果一個年輕人會因為遭到嚴重挫折,而高度否定自己的這一段經驗,我也會擔心他將來從工作挫折中重新奮起、淬礪成長的能力。對我而言,我會希望看到一個年輕人,有辦法從自己的負面經驗中創造出正面價值,並且能有相對應的具體改善表現。因為這正表現出,「樂觀信心」與「以建設性方式面對問題」這些在職場中被高度評價的態度。
這些態度,也將是你在修畢社團這門大學必修學分時,所能得到的最珍貴禮物。◇(//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