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汶川災後重建商機 兩岸可創雙嬴

標籤:

【大紀元12月30日報導】台灣援建川震災區專題報導(3)(中央社記者郭萍英台北特稿)「5.12」汶川大地震造成中國大陸內陸中西部地區慘重災情,龐大的災後重建商機吸引全球的目光,隨著兩岸關係春暖花開,台商積極賑災之餘,大力爭取參與重建的機會,期盼共創雙贏。

發生在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重創中國大陸四川、甘肅、陝西等地,造成6萬多人不幸罹難;四川省政府估計,單是四川的有形財物損失就超過人民幣1兆元(新台幣4.8兆元)。不過,大地震所帶來的浩劫背後卻是無窮的重建商機,大陸本地及外國企業絡繹於途,紛紛前往四川探詢投資的機會。

根據中國國務院公佈的「國家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北京將分3年投資1兆元對災區進行重建。隨後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佈的「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基礎設施專項規劃」,包括交通、通信、能源和水利等4方面基礎設施所需經費估算達1,670億元。

四川省台辦主任劉俊傑表示,四川是重災區,相對的災後重建的商機也最大,初估四川恢復重建需要籌措大約人民幣1.67兆元的資金,除了中央財政支援外,扣除四川省各級政府自籌以及對口省市支援、國內外捐贈等款項外,所需資金缺口仍然很大,急需廣大海內外企業投資。

事實上,今年11月17日,中國總理溫家寶前往四川災區視察時就指出,災後重建不能只靠政府投資,要重視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大力吸引民間資本,調動民營企業的積極性,讓它們參與到恢復重建中來。

四川省台商協會會長高錦樂指出,災區重建的龐大商機其實各國都在看,台商也期待能有機會參與災後重建工作,也透過不同管道,設法瞭解潛在的商機並積極爭取參與。

他表示,台商除了向四川省相關單位表達希望參與災後重建的高度意願外,也多次向台北有關單位反映,期盼政府能出面與大陸協商,協助台商爭取商機。特別是當前兩岸關係大為改善,如果台商能參與重建工作,一方面協助災區早日完成重建,另一方面加強彼此的往來關係,這將是兩岸雙贏的局面。

其實,一些在四川當地投資設廠的台商在地震發生的那一刻,就已敏銳察覺到地震造成的災難性破壞伴隨而來的商機;一方面積極協助救濟災民,另一方面也藉此機會實地了解災區的情形以及災民所需。

根據四川省政府的統計,這場舉世震驚的大地震發生後,台灣民眾踴躍捐輸救濟災民,企業捐款更是不落人後,包括台塑、亞泥、鴻海集團所屬的富士康科技、旺旺集團、康師傅控股、長榮集團等知名台資企業都慷慨捐獻。

劉俊傑表示,地震之後,成千上萬的房屋倒塌,災區亟需水泥、玻璃等建材,在四川最大的台資企業–亞東水泥在地震後不到一個月就與彭州市政府簽訂第3期生產線擴建投資協定,產能由日產8,000噸增加到9,500噸,提供災後重建所需的水泥。亞東水泥看準潛在商機,可說是最早參與災後重建的台資企業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四川省政府為了吸引海內外企業參與災後復建,積極籌辦「災後產業發展機遇推介會」,透過各種機會向各國介紹災後重建的機會。

高錦樂表示,大家都知道地震之後的龐大商機,重點是這些商機何時會釋出;目前,台商都比較樂意到大陸及四川成都投資,主要是這裡有良好的投資環境,消費、投資潛力巨大,且當地政府樂於提供必要的支持。為此,台商協會也積極協助有興趣的台商爭取商機,只要有投資機會都會提供台商參考。

有大陸「拖把王」之稱、現任台商協會副會長、鴻昌企業董事長曾喜勇指出,投資機會永遠都存在,重點是當機會來的時候,是否能把握。

在全球經濟不景氣之際,中國大陸龐大的災後復建商機對各國都極具吸引力,希望藉此刺激本國的經濟復甦腳步,台灣是否也能分一杯羹,除了台商的努力外,政府相關單位的角色更是不可或缺。

相關新聞
個人理財:如何避免社會保障稅的衝擊
【名家專欄】黃金供應增加與繁榮-蕭條周期
個人理財:單靠儲蓄 並不能實現財務自由
印度進口中國鋼鐵量創新高 擬加徵關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