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中國大學第一屆學術月特稿(15)

文明的碰撞:中國科術與西方科技(一)

慕容患

人氣 18

在人類歷史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外求的重物質導向的西方文化,和內省的重精神修煉的中華文化,這兩大文化導致了東西方不同行走軌跡。

大約兩千五百年前,當中國處於春秋末年,群雄逐鹿、百家爭鳴的時候,同時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別樹一幟的古希臘文化也突然興起。當老子、孔子、孫子在中華大地上隆重登場的同時,古希臘也相繼湧現出一大批大名鼎鼎的哲學家──泰勒斯、畢達哥拉斯、德謨克利特、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裏斯多德。歷史時間上安排了這樣的巧合,歷史一定有歷史的道理,但是不為人知。無論如何,現在看來,這些東方和西方的智者都創造了一直綿延至今的兩大完全不同的文化體系。

一、中華文明的科學之路

中國文化中的科學思想,見於《周易》。《易經》繫辭:“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形而上”本是指超越當下的經驗現象而悟真悟道的修煉過程,器是指現象層次內具體有形的事物,道是指超越當下經驗現象的更本源的規律,這是中華文化中“形而上”的本義。“道不離器,道器合一”是中國古代科學的指導思想,是分科學問的源頭。

中華文化的實際表現是在“道”和“法”的修煉層次上。“道”是中華文化對天地人宇宙萬物運動規律的總稱,可以概括出我們中華文化的特徵。貫穿中國文化的是一個“道”字,整個文化的各個層面都是在圍繞這個“道”來開展和演繹。

“道”是萬物之源,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其向下衍生出“術”。所以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還講一個“術”的概念。在中國古代,術數類的分科學文可謂是五花八門異彩紛呈。

現在世人一般所使用的“技術”都是指“技”不包括“術”,這是因為受西學的影響。其實中國的“技術”是兩個概念,是分開的,“技”是指技藝,“術”是指“科術”,科是分科目的意思。“術”向下衍生出“技”,“技”是“術”指導下的技能的體現。如算術,劍術,武術,堪輿術等等都可以形成相應的技藝和技能。還有,中國的四大發明,都是術之發明,而非技之發明。精確的表述,中國古代的科技,應該是“科術技藝”。

“術”在中華文化中的層次相當於西方文化中的自然科學,但是,在“技”的層面上,中西方都是一樣的,都是指“技能和技藝”,就是與生活最直接相關的能力的體現。不論是“術”還是“技”,中國都曾經是遙遙領先於世界,除了著名的四大發明,中國古代幾乎在各個技術領域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比如,醫學、農學、天文、建築、手工業(包括:鑄造、紡織、印刷、工藝製作、食品),以及文學、藝術、教育、政府制度,甚至包括軍事。英國著名科學史學家李約瑟就曾經高度讚揚中國古代科學的偉大成就。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大學》),就是說要認清什麼是事物的根本,什麼是事物的末節;什麼是事物的原因,什麼是事物的結果,則接近道了。“道”是事物宏觀的、根本的規律,“術”不過是“道”在這種具體範圍內的具體體現,它體現在物質細節上,基本是些直接的、看得見摸得著的規律。所以,道是本,術是末。在中國的正統文化,是“重道輕術的”,術類的東西,常被蔑指為是“奇技淫巧”,老子更是直截了當的主張“絕巧棄利”。

“道為本,術為末”的指導思想決定了中國古代的科術要有所發展創新就一定要重德,中國古代科學之所以發達是因為在心性上都有一定的道德規範,古代的精巧技藝都是修德在先,而後在外部技術層面上製作發明出來的。《孟子》.離婁篇:“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正說明魯班作為技術發明的人物,並成為中國古建築業、工匠業、科技界的先驅者,他的創造發明不但在科學研究上不輸給現代科學家,而且做任何事情都事事按照心性標準,不求名不求利,二千多年來一直被工匠尊奉為“始祖”。

《尚書》大禹謨說:“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利用厚生之前,必加“正德”,就是說科學發明之前,要以純正的道德為歸,不要製造專門害人的器物。科學發明以後,要用來改善人類的生活,專作和平用途,這種理論,到今日仍然適用。

中華文化對宇宙的探索體現為講究性命、道德、天人關係和知行關係的佛道儒三家的修煉文化,中華文化的這三大家的學問“道學”、“佛學”和“儒學”是中華古代的學術之魂。

中華傳統的科學路線(科術)是直接針對人體和宇宙去研究的,對宇宙萬物的認識是系統的,走的是“道器合一”的路線。不象現在科學那樣借現代化的設備才能對宇宙有一點表層的瞭解。古人的研究更直接,更具有層次性、整體性、系統性;更微觀,也更洪觀。是把自身和宇宙溶為一體的,完全超越於人的感官認知。(待續)@

(本文轉載自未來中國大學校刊《大學視野》)

(//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諸葛明心:盤古神話詞條
諸葛明心:中華神傳文化解言(上)
諸葛明心:中華神傳文化解言(下)
羅同:古希臘的哲學奧運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