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許多企業家喜歡春秋戰國與三國時期的人才學,主要在於那兩個時代可以說是人才輩出的黃金年代,為什麼呢?簡單來說就是「人才舉薦」,也就是「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其實別以為請人幫忙或幫別人找工作是件麻煩事,因為今天幫助的人有可能成為你明天的人脈!
春秋戰國時期有位名叫祁奚的晉國大夫,在他年老要求退休時,晉悼公就請他推薦接替他的人選。祁奚說「解狐是個有才能的人,他最適合接我的位子。」晉悼公很奇怪的問:「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為甚麼還要推薦他呢?」祁奚回答說:「您只問我誰能勝任,沒有問誰是我的仇人,所以我只推薦能勝任的人。」
對企業老闆而言,員工之間的競爭與敵對,似乎是不可免的,但對你的競爭對手來說,如果突然間能得到原本對立一方的支援,有時,對手的想法說不定比得到自己人的支援更為受用。這種把對手拉入人脈圈中的作法,不只可以讓自己少一個敵人,在老闆心中,更對你留下大氣的印象!
談到人脈圈的經營,東漢末年,群雄並起,三個最大的政治集團以能否擁有最多人才、妥善運用人才為勝敗的關鍵、實力的體現,各政治集團為了壯大自己的勢力,都十分重視人才,而人才之間的互相推薦與拉抬,塑造個人人脈圈以壯大自己在集團間的實力,更是造就這個人才崛起的黃金年代之主要因素。
東吳的周瑜也想拉攏並推薦好友魯肅給國君時,他引用漢朝馬援回漢光帝的一句話來勸魯肅:「當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這句話的意思,簡單來說便是,除了老闆想找到好的人才,人才更需要一個好老闆來襯托自己。身為三國之中頂尖人才的周瑜,當然知道他的老闆不一定是三個集團中最好的老闆,但多一人就是多一分政治實力,再怎麼樣,也必須說服好友加入。
當然,對魯肅來說,跟著周瑜走,雖然可能自己的光芒不一定能超越他,但就像猶太人的格言:「告訴我你跟誰在一起,我就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所謂的「物以類聚」,讓重臣好友推廣,至少在身價上,也會比自己去謀職高上一等,同時在公司裡也不會從孤家寡人開始打拼。
很多人才多半專注在發展個人的技術和能力,而溝通和領導技能等「關係學」通常是遇到問題時才會想要去研究。就像許多職場前輩,常語重心長的教育後進「沒有不沾鍋的人生」,在立足或求取進一步的職位時,經營自己的人脈,用心沾鍋才是成功的基礎。
職場的黑旋風
前外交部長錢復,在外交圈中素有「才子」的名號,他的夫人田玲玲曾經隨著錢復駐美六年,每個月至少必須應付十五場宴會,她認為,「記人」是經營人脈成功與否的關鍵,另外,把「小」事情做到盡善盡美,則是在人脈圈站穩的祕訣。
經營人脈圈?那不是經營小圈圈嗎?當然不是,雖然這兩者可能都是從利己為出發點,但前者多少也有「利他」的成份在,後者則帶了點「排他」的感覺。對你個人的發展來說,人脈可以增加你在資源蒐集上的助力,小圈圈或小團體雖然可以讓你在職場上不孤單,但也有可能由於旁人對小團體的印象,成為你發展上的限制!
多年前曾與一位總經理聊到公司小團體的問題,他把公司裡這些小圈圈稱之為「黑旋風」,他的「黑旋風」理論是指,當公司出現一些比較強勢的小團體時,新進的同仁也會想努力打進這些強勢的人際圈之中,但如果當小團體的排他意識高時,這群人便有如形成一股黑旋風,過濾著想進入團體裡的人,如果不合意的同事,則可能被這股團體的旋風旋出圈圈之外。
無法打進強勢團體的同事,有些便會以怠工,或不適任工作來回應,有部份則會集結新的小圈圈,如果他們對於那些強勢團體仍懷抱著怨懟,團體間的攻擊、流言、內鬥便在公司裡展開。
團體間互相攻擊的結果是,這位老闆拿著不同團體給他的黑函與離職信,召集了全公司的同仁,希望透過他講出「黑旋風」理論後,公司同仁相互攻擊的事情能有所節制。
不論是求學還是在職場上,遇上小團體是很難避免的,人與人之間,基於尋求安全感的因素,總會希望身邊有幾個志同道合、氣味相投的夥伴,這也是人之常情。不論是有工作資歷的上班族或是社會新鮮人,剛進入新的工作環境,可能會面對許多既有的小圈圈。
不管你是轉職者還是社會新鮮人,其實,用正面態度來看待這種情況,心理上先行調適,再去觀察每個小圈圈的連結為何。如果是情感上的,就找機會加入共同話題;如果是工作上的,就得增加自己的工作能力,不要讓自己因為能力而造成人際斷層。沒人理會你,你就應該積極主動融入其中。
其次,建議你再將組織裡的小圈圈以正面情緒進行連結,拋開一定要打入團體的想法,設法與團體裡的不同人分別交流,把他們每個人當成是你的人脈,從單點突破,就如錢復夫人田玲玲一樣,把與每個人相關的「小」事做到盡善盡美,用這些「小」事去經營你的個人人脈。
最後,不要忘了,公司找你來組織裡,是為了要你去幫公司解決事情,而不是請你來加入紛爭,組織裡每個人可以激烈的競爭,這是對於目標績效的競爭,應該是一種良性的互動,可以讓彼此進步。但如果你每天花一半以上的時間在人際的戰鬥,這樣的內耗太浪費時間,或許你也應該思考,這份工作是否真的適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