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文匯報記者姜澎報導,每當大學招生時節,形形色色的高校排行榜便粉墨登場。對正忙於打探信息但苦於渠道不多的考生及其家長來說,排行榜就成了挑選就讀高校的重要依據。然而他們不知,由於大多數排名機構都以賺錢為目的,排行榜的可信度大有問題——誰給錢多誰排名靠前的「潛規則」,已是高校圈內公開的秘密。
排行榜成了「搖錢樹」
本市一所名牌大學的一名知情者透露,他們這幾年多次接待了國內某個知名高校排行榜的負責人,對方開口就要「幫學校做諮詢」——有償的,被校方拒絕。結果這所高校的排名就連跌兩位,而且從此不見反彈。而另一所高校的一位教授,因為在媒體上委婉批評了國內某著名排行榜「不靠譜」,立刻被校領導找去談話。據說,校領導受到了來自那個排名機構的巨大壓力,「如不謹慎發言,會影響學校的聲譽」。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教育專家稱,目前國內幾乎所有的排行榜都是盈利性的。這些機構主動攬下為1500多所大學排名的「重任」,眼睛緊盯的正是其中的巨大商機。
除了上上下下地折騰排名順序賺取「服務費」外,不少排名機構更挖空心思,推出了所謂「系列產品」。如某個專搞排名的機構在「一舉成名」後,就開始向高校推銷他們的演講、戰略諮詢以及所謂研究成果,並向考生和家長大肆兜售他們的排名報告。
排名依據「自說自話」
據介紹,目前大多數排名機構對大學的辦學規律、辦學理念並不在意,其中不少根本就不具備進行科學排名的「學術能力」,所以一些排行榜的指標、權重設置,莫名其妙。有些排行榜只數人頭——哪所大學師生人數多,哪所就排前面;有些排行榜只算科研經費,不看投入產出效益。
按照某些排行榜設置的指標,美國加州理工學院這所培養出了20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世界一流大學,綜合排名在中國可能都進不了前三,因為它的校園和師生規模與諸多中國大學相比,都「小」得可憐。在我國不少大學排行榜的指標體系中,學生越多越好,校園越大越好,論文發表數越多越好,學科門類越全越好。
本市某名牌大學的校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世界上的大學是千姿百態的,各有各的優勢和特色,與規模大小沒有直接關係。即使小,也可以成為世界頂級名校。不看社會影響和學科佈局等關鍵因素,照著自說自話的所謂「硬指標」排順序,一點不科學,只會貽笑大方。
以復旦大學為例,在不同的排行榜上,排名從前3名到前20名的都有。同一所大學,在排名機構的「法眼」中竟有如此大的差異,是否說明了排名依據的混亂不堪呢?
首先要規範排名機構
據瞭解,目前全球知名的大學排行榜有170個左右。我國專做這類排名的機構雖然起步晚,但發展勢頭猛得令人咋舌,短短幾年內便冒出20多家,排行榜已有數十個。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國外學術機構在對全世界主要的大學排行榜作分析時,根本沒把國內熱門的那些排行榜放在眼裡,只有上海交大高等教育研究所的排行榜能夠入選。
某高校校長稱,「大學排名」這兩年之所以受到熱捧,主要是因為信息不對稱——那些難以獲得大學信息的考生和家長,對「排名」看得非常重。也正因為如此,排名機構更應該負起社會責任,為莘莘學子挑選學校當好參謀。
許多教育專家強調,大學排名如果與盈利掛鉤,其可靠性和公信力就很難讓人信服,這樣的排名不僅很可能會誤導公眾對教育的評價,也會誤導考生和家長。他們認為,大學排名機構首先應該由權威學術部門考核,不合格者不得發佈排名。而且,排名的過程也應該完全透明,讓全社會監督。只有規範了排名機構,高校排行榜才會規範。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