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約四成企業可能裁員過冬

【大紀元12月20日訊】經濟遭遇寒冬,中國大陸企業亦面臨新一波裁員潮。據一項覆蓋全國的調查結果顯示,42.7%的受訪企業表示,可能通過裁員手段縮減成本,以應對嚴峻的經濟形勢。而其中減薪幅度最大的行業是物流、金融與高科技製造業者。不過,有人力資源專業人士對此表示,過度裁員不利於企業未來發展。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導,太和顧問公司與韜睿諮詢公司日前聯合發佈了一項「全球經濟危機對於中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影響」的調查報告,結果顯示,全中國有42.7%的企業表示可能進行人員削減。在可能進行人員削減的企業中,平均的削減水平為12.5%。

該調查數據收集時間為今年11月10日到11月21日,共涉及全國各地區356家企業。

在經濟不景氣環境下,減薪也成為企業控制成本的重要手段。在各大行業中,物流、高科技製造業與金融行業成為薪酬增長率降幅最大的三大行業。物流行業整體薪酬增長率降低4.9%,金融業薪酬增長率降低4.1%,高科技製造業華東地區薪酬增長率降低4.3%。

除裁員、降薪之外,減少甚至取消招聘也是企業在人力資源方面「動刀」的第三條途徑。調查表明,從全中國市場的角度看,有35%的企業減少了招聘人數,30%的企業只對核心和稀缺人員進行招聘。社會公開招聘會、媒體招聘廣告和校園招聘這三項淪為最優先被企業考慮停止或暫緩的招聘途徑。

不過,在景氣寒冬中,64.8%的中國企業首選策略是「縮減運營成本」,其次是「努力提高客戶服務質量與滿意度」,「減少人力資本投資」被列在第6位。在「公司主要採用的控制成本途徑」選項中,受訪企業首選「優化業務流程」和「減少日常營運開支」,「削減與人力資源相關的投入」被列在第5位。  

太和顧問高級合夥人季征認為,那些將注意力只放在裁員和降薪上的企業並不明智。他說:「由於新勞動法的影響,如果不能通過人員削減後利潤提高的方式彌補人員流失的賠付成本,可能造成公司成本的上升,大規模的人員削減會造成員工心理恐慌,人人自危現象蔓延,可能影響公司現有員工的整體敬業度,甚至核心員工流失。這將成為企業在度過冬天後再圖發展的巨大障礙。」

韜睿諮詢高級顧問張剛峰進一步提到:「1999和2003年國際金融危機期間,國外不少企業大量裁員,大幅削減薪酬數量,短期內縮減了成本,但是經濟復甦以後,企業沒有足夠而且合適的人才去抓住機遇,結果仍然被市場所淘汰。」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海外縮編後 鴻海傳台灣也裁員
波士頓金融業擴大裁員
救經濟  加準備連續4年制定赤字預算
景氣寒冬 調查指40%中國企業可能裁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