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19日訊】有一種歷史是由民間傳說而組成的,與真實的事實有差距,但這種差距基本上是手段的差距,而不是內涵的差距。關於「推出午門斬首」是一種,另外一種就是告御狀。
民間傳說中的告御狀近乎於地獄考驗。如果民間有冤情不能申雪,則民眾有權進京找最高權力機構申訴。按照野史家言,大致是去刑部申冤或者當眾攔轎是要先掌嘴五十,如果敲響皇宮前的「登聞鼓」,則是要滾釘板。後來傳說越來越奇,滾釘板不算,還要在滾動中背出訴狀的內容,一個字都不能錯才能被受理。據說當年被平反的晚清三大案之一中,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就是如此被慈禧所知,前後下了十幾道旨意才最終得到解決。
於歷史我是外行,是不是真有這種規定不好說,而且就從我能掌握的史料看,即使有這種規定,也不是什麼經常性的原則。這種大致相當於歐洲「神判」的表達決心的方式,與我國傳統思想有悖。但之所以民間傳說形成了這種記憶,當與告御狀不易有關。
告御狀往往是告官,不是告官員貪贓枉法,就是告官員處事不公,兩個老百姓之間的事情,萬萬是不會請萬歲爺去仲裁的。而之所以說「民不與官斗」是一種結果而不是原因,原因是成本實在是太高。古代沒有便捷的交通工具,即使走上這條告御狀之路,前途也是黯淡的很。明朝驅逐蒙古統治者而得天下,制度上固然改變很多,但一種限制老百姓的制度倒是延續了下來,那就是「路引」制度。當時沒有身份證之類的東西,大家想要出門的話,如果到百里之外,就要到相關的衙門申領一張所謂的「路引」,上面記載著你目的地、是由,閣下之外貌特徵——在外貌特徵上請注意,如果註明閣下面白微鬚的話,請儘量別改變自己鬍子的茂盛程度,免得招來無妄之災。如果沒有這個「路引」,被抓到輕則關起來打一頓屁股,然後通知閣下戶籍所在地領人;重則那是要充軍的。與現在做假證的一樣,當時偽造「路引」也算是一門行業。至今這個制度還在我們的某個鄰國使用著,這是文化的輻射還是心有靈犀就實在難說的很了。
告御狀最初的成本就是這個。試想某人因為某種原因打算「京控」,他怎麼可能去當地衙門申請一張「路引」呢?把不穩定的因素控制在地方這個層級上,看來不論古今中外都是共識。這只是最初的成本,至於其他的成本以及告御狀的結果是案子發回地方重新審理,那還是其次的事情。
所以,這種困難在民間的記憶裡就生了根,輾轉演化的結果,就把告御狀弄成了一個技術上異常變態的事情。我個人相當懷疑「滾釘板」之類的民間歷史故事,是一種形象化了的事實記憶。
無獨有偶的是,在另一個有文化相似性的國家——日本,也有一種相似的歷史。只是他們那裡不是民間的形象化記憶,而是一種真實存在的歷史。
日本所崇尚的是等級有序的文化,大名、武士、農民之間,具有穩定的社會層級。日本農民雖然地位很低,但由於這種層級的保證下,即使是其稅賦最高能夠達到他年收穫的7成、在所有東方國家裡幾乎是最高的,由於土地不能流轉之類的保障性措施,這個層級還是很穩定的。
但穩定畢竟是相對來說,如果盤剝過甚,日本的農民階層也會上告。這也算是日本式的告御狀,雖然不是面對天皇。出於維護穩定的需要,在歷史上如果農民真的去告自己的領主,幕府的判決大致有7成左右是有利於農民的。
故事到這裡沒有結束。由於破壞了上下之間的關係,領頭告御狀的農民將被處死,一般不是用油鍋就是斬首,其他跟隨告御狀的農民都在旁邊看著,然後回去建個神社把這位領頭者供奉起來。這個比滾釘板好不到哪裡去的結果,似乎是間接的證明了在流傳有序的東方社會裡,告御狀永遠是成本最高的事情。@(//www.dajiyuan.com)
五嶽散人:告御狀是成本最高的
五嶽散人
人氣 147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