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於禁雷運動的威廉姆斯

標籤:

【大紀元11月7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斯格布爾2008年11月6日華盛頓報導) 今天我們要為大家介紹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喬迪.威廉姆斯。她將自己對民權和人道主義事業的熱情投入了一場全球性的禁雷運動。

作為社會活動家,奔走於世界各地的喬迪.威廉姆斯1950年出生在佛蒙特的一個農村小鎮。她說:“我們那兒的牛比人還多,這恰恰是我們喜歡的。我說的是整個州。”

威廉姆斯家有五個孩子,她是老二。放暑假的時候,她就做三明治,放在父親的自動販賣機裡出售。她說,這是一種非常美妙的生活,無憂無慮。她說:“我小的時候,對所有關於美國的溢美之詞都深信不疑,甚麼為民主而戰、甚麼自主自覺,等等,等等,從來沒有意識到有些是真的,另外一些並不真實。”

60年代末在佛蒙特大學就讀期間,威廉姆斯開始積極參與民權運動,參加學校對越戰的抗議示威活動。

她表示,她從那次活動中學會了要為自己的理念據理力爭。她說:“我第一次參加抗議示威的時候,跟其他被動員的人一起到佛蒙特州的首府蒙彼利埃去,說服州議會通過一項決議案,送到華盛頓去,呼籲美國停止越戰。”

大學畢業後,威廉姆斯到墨西哥的一所小學教英語,開始對拉美文化產生興趣。80年代早期是中美洲的政治動盪時期,威廉姆斯曾帶領民權團體到當地去調查情況。

薩爾瓦多內戰期間,威廉姆斯協助組織醫療救護行動。她還大聲疾呼,反對美國在中美洲的政策。她表示,在當時那種政治環境下,這樣做阻力重重。

威廉姆斯說:“也許你還記得,當時里根總統和國務卿黑格堅決反對中美洲的共產主義者,如果你參加任何救援工作,人權工作,任何違背美國政策的事情,就會被貼上共產主義者的標籤。大多數美國人不知道也不關心這個問題。”

威廉姆斯在中美洲第一次接觸到了地雷的問題。即使在硝煙散去後,地雷也會長期對人類的安危構成威脅。威廉姆斯在1992年展開了一場世界範圍內的禁雷運動。

五年後的1997年12月,121個國家在加拿大渥太華簽署了禁雷協定。就在同一年,威廉姆斯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但是她並沒有就此滿足,而是繼續推動全球禁雷運動擴大規模,如今已經包括了世界各地的1千200個組織。

威廉姆斯說,這些組織的工作取得了成績。她說:“90年代中期以來一直沒有大規模武器買賣。原來世界上有54個產雷國,如今只剩下大約12個了,即使是這12個國家,也不是全都在生產。每年都會有很多地雷從地裡被挖出來,還有4千200枚庫存地雷被銷毀,我們說這是預防性禁雷行動,因為如果在埋設前就被銷毀的話,就等於是挽救了4千00條性命。”

威廉姆斯說,她通過工作發現和平並非烏托邦,而是一種義務,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去實現。她說:“你制定一種策略,一個計劃,去貫徹落實,持之以恆,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世界。這就是為和平而努力的全部內容,每天都要艱苦地工作,就像另外一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貝蒂.威廉姆斯說的那樣,別跟我抱怨你的煩心事,除非你告訴我,你都採取了哪些行動。”

威廉姆斯已經不再是全球禁雷運動的負責人,但繼續擔任他們的大使。她支持取締集束炸彈。這種炸彈雖然是從空中投放的,但是沒有爆炸的彈殼留在地上,會跟地雷一樣成為安全隱患。威廉姆斯說,2006年以色列和真主黨在黎巴嫩的衝突中就發生了這種情況。

在雙方停火前的72小時內,以色列向黎巴嫩南部村莊投放了400萬枚集束炸彈,其中有100萬枚沒有爆炸。

威廉姆斯說,這種危險促使全世界行動起來,100多個國家的代表2008年5月在都柏林開會,同意禁止集束炸彈。威廉姆斯相信,這種努力讓世界向和平更近了一步。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威廉姆斯姐妹會師溫網決賽
黑珍珠東山再起 美女球后面臨考驗
塔省藝術家油畫作品贏得50萬元大獎
油田開發將為加國紐省創利200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