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3日訊】自由時報編譯盧永山/特稿
當全球幾十個國家面臨嚴重的金融災難,美國經濟可能出現新的威脅—貨品堆積如山,但無人購買,導致價格滑落,抑制企業的新投資,甚至使失業率惡化幾個月或好幾年。
一九三○、八○年代前車可鑑
一九三○年代的經濟大蕭條伴隨著通貨緊縮,一九八○年代末期日本房地產泡沫化,導致日本出現失落的十年,物價也持續下滑,情況與一九三○年代的美國相當類似。
決策人士通常可藉升息來抑制通膨,打壓經濟活動,降低對貨品的需求,但通縮難有特效藥可醫治,日本的經驗顯示,即使利率已降至零,物價仍持續下滑,使企業更不願進行投資。有些人擔心美國可能面臨同樣命運,若美國衰退加深和時間拉長,消費者可能失去購買力,也會導致歐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經濟放緩。
紐約大學史騰商學院經濟學教授羅比尼表示:「這是非常嚴重的風險,我們可能陷入經濟危機的惡性循環。」
降息釋資金 通縮威脅反加強
多數經濟學家認為,美國決策人士擁有政策工具,可避免美國陷入困擾日本的通縮黑洞。美國上回爆發通縮恐懼是在2003年,但聯準會以降低利率,促進經濟持續成長,打敗這項威脅;這次聯準會也展開大規模降息,把利率降至一%,各項紓困計畫也向經濟挹注資金。
但即使美國政府不斷釋出資金,通縮威脅反而加強。從經濟大蕭條以來,從未有過這麼多國家同時面臨這麼多危機,金融風暴已如病毒蔓延全球,從南韓、冰島到巴西,問題不斷擴大,現在連財務健全的企業都面臨信用緊縮的危機。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羅戈夫表示:「我們陷入相當嚴重的全球衰退,強烈的金融風暴演變為全面的全球恐慌,這是相當危險的情況,危險的地方在於,經濟不只會壞幾年,可能會有另一個失落的十年。」
(//www.dajiyuan.com)